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社会经济通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0274280
  • 作      者:
    全汉昇口述
  • 出 版 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经济史全汉昇先生讲授,一部系统、深入而简明的经济通史。在会通古今、中西比较的宏大视野下,运用丰富的史料、数据与西方社会科学理论展开分析。一代学术名家深入浅出、生动易读的讲解,了解和概观中国经济社会古今演变的读物。
展开
作者简介
  全汉昇(1912—2001),广东顺德人,历史学家、教育家、著名的中国经济史研究专家。
  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潜心于中国经济史研究,是中国经济史学科的开拓者之一。历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及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台湾大学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新亚书院院长、新亚研究所所长,1984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其主要著作有《唐宋帝国与运河》《中国行会制度史》《中国经济史论丛》《中国经济史研究》《明清经济史研究》《中国近代经济史论丛》等。

  叶龙,香港能仁书院前院长、能仁哲学研究所及中国文史研究所前教授及前所长。
  新亚书院哲学教育系及新亚研究所毕业,曾师从钱穆多年。后获香港中文大学历史学系荣誉文学士、教育文凭,香港大学哲学硕士及哲学博士。著有《桐城派文学史》《桐城派文学艺术欣赏》《中国古典诗文论集》《王安石诗研究》《孟子思想及其文学研究》及《中国、日本近代史要略》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全汉昇先生曾于1967年至1968年间在香港新亚书院先后开设“中国社会经济史”与“中国近代经济史”课程。作为经济史研究的名家,全先生在对中国自远古直至近代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分析中,以宏大的视野和独特的视角,征引了丰富的史料和详尽的数据,并引入了西方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以西方社会及其经济状况为参照进行比较研究。不仅对历代人口变化、农业生产、财政税制、工商贸易、货币金融、城市发展等方面的情形作了系统而全面的梳理和分析,勾勒出数千年间经济发展与社会演进的大势,而且对明清直至近代的重大历史转型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剖析。本书由新亚书院毕业生叶龙先生据课程笔记整理而成,并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解释与补充。
展开
精彩书摘
  导论
  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的方法
  一、什么是“经济史”
  英国牛津大学经济史教授汉考克(W.K.Hancock)在其《经济理论》(EconomicHistoryatOxford)一书中,提到一“经济史”的定义曰“thehistoricalstudyofmanasgettersandspenders”,意即研究人类赚钱(获取财物)和花钱(消费财物)的历史。“财物”者,
  包括各种货物(goods)与劳务(services)。人类要生存,必须满足各种基本的物质需求(衣、食、住等),故须设法去取得“财物”,而人类谋生的能力历来是不断变化的。
  1934年,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厄谢尔(A.P.Usher)在其著作AnEconomicHistoryofEuropeSince1750中说,经济史的任务主要在于研究“天然资源”“技术”与“制度”三因素对人类经济生活的影响。
  天然资源(naturalresources)中最主要的是土地,而地理条件的不同对人类经济影响极大。例如在沙漠中从事农业,即便成功,亦必产生报酬递减的现象,必不便利与合算,故只好从事游牧。近代欧洲西部及北美洲之所以能发展成富有的工业国家,乃因其天然资源
  特丰,煤铁等矿藏丰富,利用大规模的机器来生产,故其生产能力特强。机器的主要原料为铁,炼铁要用煤,故一国的机器工业能否发展要看其煤铁矿产是否丰富,即推动机器的动力来源是否充足。故上述因素与人类谋生的能力及一国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密切的关系。
  技术(technology)为帮助人类开采及利用天然资源的一种手段。如世界上第一口石油井于1869年在美国东部的宾夕法尼亚州开始开采,石油早有,但过去印第安人居住时代因技术落后而不能利用,即使偶然发现,也只是疑为有魔术性的药品而已,此即“货弃于地”之谓也。又如台湾日月潭,在高山族居住时代只知潭水可饮可渔,因技术落后故也,近几十年来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开一大隧道直通山下,其水力便可发动一个水力发电厂。
  此外,人类的社会制度(institution)对经济生活亦有重要影响。如奴隶社会中,奴隶劳动所得大部分须送给主人,自己只能取得活命所需,是不自由的劳动者。欧洲中古时代的庄园领主下有农奴,为半自由劳动者。到了近代社会,劳动者与雇主间则是一种自由契约
  的关系,是为自由劳动者。故制度不同,生产情形不同,生产所得的分配便不同,生产效率也不同。又如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财产私有,可自己投资,而共产主义社会下的财产为国有,一切支配权力在国家。故制度不同,其生产的组织与管理各不相同,资本的筹集方式
  也不同。
  二、为什么要研究经济史
  汉考克教授提到,19世纪时殖民者在南美洲开矿,当时有流行谚语曰:“白人每日一英镑工资,黑人每周一英镑工资。”由此可知工人因种族不同而有不同待遇。此只知其后果,而不知其起因,欲知起因,则必须研究“经济史”才能知也。
  研究中国经济史之意义有二:
  首先,可对世界经济史的研究有所贡献,世界经济史上有许多问题的答案可在中国经济史里找寻。
  例如美洲新大陆的发现在经济方面的影响是世界性的,而并不限于欧洲。美洲新的农作物,以前欧亚均没有,如马铃薯(potato)自美洲传入欧亚后,对欧亚农业产生重大影响。以爱尔兰言,原先因土壤不良而常有饥荒,自马铃薯传入,因其能在不甚好的土壤中生长,
  故当地人民可靠此为粮,不致挨饿。又如甘薯,在中国叫“番薯”,是由西班牙人从美洲带到吕宋,再由吕宋传到中国的福建。番薯传入中国,使粮食产量大幅增加。
  又如,美洲最重要的银矿产地在玻多西(Potosi,今属玻利维亚,前属秘鲁),美洲当时为西班牙属地,故有大量的银运入西班牙。当时银为货币,货币多即贬值,而物价上涨,17世纪初之物价达到16世纪初的三四倍之多,有些经济史家称之为“物价革命”。
  中国此时也受到美洲银矿开采的影响。因西班牙受到上述影响,外国便运物资去卖,以致贸易入超,银子外流。而欧洲多国均与中国通商,如葡人入澳门,荷人入台湾,因太远不便带货,便把这些银子带来中国,买去丝、茶,以致中国银子增加。另一方面,菲律宾在16世纪时为西班牙殖民地(后为美国殖民地),西人将银子带入菲律宾,而中国人在该地供应物资,赚回银子。于是银子大量流入中国,其影响有二:一是货币变为银本位,二是物价上涨。故美洲银矿开采的影响是世界性的。
  其次,欲解答中国近年来主要经济问题发生的原因,亦须研究中国近代之经济史。如中国的贫穷现状,经济落后是主因,故生产力低,收入少。据联合国1947年的统计,中国的平均国民所得为每人每年27美元,而美国为1543美元。又如中国自清末以来,多少次想要工业化而皆不成,其原因即可自详细研究中国近代经济史而得答案也。
  ……
展开
目录

导论 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的方法
一、什么是“经济史” 2
二、为什么要研究经济史 4
三、如何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 6
1. 材料的收集 6
2. 材料的别择取舍和审定 9
第一章 古代社会经济概况
一、传说中的古代社会经济 12
二、从考古学所见的古代社会经济 15
三、殷商社会经济概况 18
1. 殷商为农业社会而非畜牧社会 18
2. 殷商工业生产情形 21
3. 殷商的财产继承制 22
四、周代社会经济概况 23
1. 周人的农业生产 23
2. 周代的井田制度 25
3. 周代的商业与货币 27
4. 西周的封建制度与宗法社会 29
五、春秋战国时代社会经济概况 31
1. 春秋时齐国发展之情形 31
2. 秦国的兴起与强盛 33
3. 春秋战国时代农业情形 35
4. 春秋战国时代工业情形 39
5. 春秋战国时代的商业与货币 40
6. 春秋战国时代的经济思想 44
7. 春秋战国时代的家族制度 46
结 论 48
第二章 秦汉社会经济概况
一、秦代社会经济概况 50
二、汉代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动 53
1. 曹参“ 无为而治” 53
2. 武帝的经济政策 54
三、汉代农业情形 56
四、汉代工业情形 59
五、汉代的商业与货币 61
1. 汉代的商业与对外贸易 61
2. 汉代货币情形 63
六、汉代的财政与租税 66
1. 汉代财政情形 66
2. 汉代租税情形 67
七、汉代的社会阶级 69
八、王莽的改革 72
九、东汉的地主阶级政权与大家族制度 74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的转变
一、豪家大族 77
二、佛教寺院 78
三、屯田与均田 79
第四章 隋唐宋社会经济概况
一、户口情形 82
二、隋代社会经济概况 84
三、经济中心之南移 85
四、唐宋运河情形 86
1. 唐代运河 86
2. 宋代运河 90
五、唐宋商业与国际贸易情形 92
1. 唐宋时商业之发展 92
2. 唐宋国际贸易情形 93
六、唐宋时的城市 96
1. 扬州 96
2. 汴京 98
3. 杭州 100
七、唐宋工业情形 102
八、唐宋货币情形 106
1. 唐宋时铜钱使用情形 106
2. 唐宋时的纸币 108
九、唐宋的田制与农业 111
1. 均田制与唐宋农业生产情形 111
2. 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 112
3. 盐、 酒、 茶的专卖 113
4. 王安石的新法 114
结 论 116
第五章 元代社会经济概况
一、元代之海运 121
二、元代之货币 122
第六章 明代社会经济概况
一、明代人口情形 127
二、明代农业情形 132
1. 土地与农业生产情形 132
2. 外来作物与经济作物 135
3. 明代的军屯 137
三、明代工业情形 139
四、明代商业与国际贸易情形 142
1. 明代商业情形 142
2. 朝贡与国际贸易情形 143
五、明代货币与财政情形 147
第七章 清鸦片战争前的经济概况(1644—1840 年)
一、清代人口情形 152
二、清代农业情形 154
三、清代国内外贸易情形 157
1. 国内贸易情形 157
2. 国际贸易情形 158
3. 物价情形 162
四、清代财政情形 166
结 论 168
第八章 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历史
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三个阶段 174
1. 第一阶段:军事工业建设时期( 1865—1894 年) 174
2. 第二阶段:商办民生日用工业发展时期( 1895—1913 年) 178
3. 第三阶段: 民族工业资本兴起及发展时期( 1914—1937 年)179
二、中国近代工业化成绩不如理想的原因 182
出版后记 18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