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全球化》:
香港K11实现购物商城的新理念 香港K11是位于香港九龙的_家购物商场,是颇具代表性的艺术主题购物中心。它的理念是“艺术商场”,也就是说将商业设施与艺术长廊结合起来,做到商业与艺术的融合。在商场里,人们随处可见时下最流行的品牌,如服饰类的“agnes b.”、箱包类的“Kipling”、内饰类的“Francfranc”等。这些品牌的定位也充分体现了“K11”的定位。
不光是各家店面,商场一层的大厅、墙面都采用了绘画、雕刻等现代艺术形式的装饰。另外,商场内还设有艺术培训机构的工作室、K11原创商品店面,让人们在购物的同时可以享受艺术体验,为其提供舒适的体验场所。目前,K11在上海的新天地开设了店面,在选址、艺术特色、商铺选择等方面表现出色,在零售市场走势低迷的情况下,依然取得了很好的业绩。
K11的总裁是郑志刚(Adrian cheng)。他同时还拥有当今备受瞩目的贵金属连锁店周大福和百货商场新世界。郑志刚是香港大财团新世界集团总裁郑裕彤(cheng Yu-tung)的孙子。2012年11月,我有幸在香港与这位年轻的总裁会面。
郑志刚自哈佛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大学取得了MBA学位,之后还曾在日本京都留学一年,学过日本文化。与他会谈时间不长,但我能充分感受到他是个极其聪明且富有挑战精神的人。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的语言能力。他是香港人,母语是粤语。而我跟他主要是用英语交流,他的英文表达与美国人一样地道;中间他还与下属用中文交流,普通话也说得非常好。最让我惊讶的是,虽然他说现在很少用到日语,可他的日语发音和语法都无可挑剔。也就是说,郑志刚熟练掌握了四种语言。
事实上这在全球化的今天并不罕见,比如马来西亚人除了说母语马来语之外,还从小学习英语,从中国移民的马来人还会说家乡的福建话和普通话。在商界,具备多种语言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必需的。信奉单一语言主义(严格来说并不存在单一语言)的国家,应该只有美国和日本了吧。对于美国人来说,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即便信奉单一语言主义,对其影响也不大;但日语仅在日本通用,想以此来对抗全球化的竞争对手,实在是“鸡蛋碰石头”。反观中国,虽然汉语的使用范围也很广泛,但对于有志于开拓全球化业务的中国人来说,会说英语是必备条件。
MBA是全球化业务的“上岗证” 中国的商界人士还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注重在商学院的学习。很多企业主会把自己的配偶也送到商学院学习。他们甚至很早就将孩子送到国外留学,本科之后还会攻读硕士学位,进一步学习管理学理论。
他们早已做好接班人的准备,所以在商学院学习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这已经内化为他们人生的一部分了。
与郑志刚见面的前一天,我奔赴广东省汕头市,拜访了中国重要的家具制造商宜华木业,并与100多名企业领导共同召开了品牌研讨会。当时接待我的是年轻的第二代接班人刘壮超(Vincent Liu)。他从美国的佩珀代因大学留学归来,后又在北京大学学习管理学,是一位拥有全球化眼界的人才。宜华木业从家具制造业起家,业务逐渐拓展到木材生产、流通,并与美国的家具零售连锁店合资投资房地产,不断拓展业务。公司主要由创立公司的父母二人打理,而第二代接班人刘壮超和哥哥则负责一线工作。
刘壮超是当天品牌研讨会的主持人,负责推进会议进展和接待我的工作。我与他相处了一个下午,与他谈论经营战略。他始终保持谦逊的姿态,不骄不躁。当他说起公司拥有私人飞机时,我感受到了中国家族企业的强大力量。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