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伴随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全球FDI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第一,跨国公司的研发工作国际化趋势增强。长期以来跨国公司的研发活动多数集中在本国进行,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以知识、技术、网络为特征的新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跨国公司除了将一些特定的基础性研发活动放在发展中国家外,越来越多地将一些核心的创新工作和关键技术的研发也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实践表明,研发国际化已成为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跨国公司为控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牢牢控制着“微笑曲线”的两端,而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进行加工制造的比例上升,带动了一些相应的研发工作及时跟进;二是研发本身就是一种服务性工作,其活动环节具有可分割性和流动性,可以将其中部分活动转移到工作最有效率的地方。对东盟五国而言,融入全球制造业的价值链,参与研发工作国际化进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方面,研发国际化趋势为东盟五国的科技发展提供了新的有利的外部环境,这必然提高东盟五国的创新能力,促进其技术进步;另一方面,研发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东盟五国传统的优势产业的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其全球的竞争力。因此,东盟五国的制造业应顺应跨国公司研发中心转移和扩散的趋势,借助于双方或多方的技术联盟和联系,开展深度合作,并促进先进制造业、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的一体化发展。
第二,全球(区域)生产网络化趋势增强。跨国公司基于全球利润最大化的发展战略,整合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优势,通过绿地投资、跨国并购或业务外包等形式,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自己的工厂或制造“飞地”,形成全球生产网络体系。这种生产体系使得大量的零部件或中间品的生产分布于世界各个国家或地区,既推动当地的就业和贸易,也促进了国际产业内贸易进一步发展,国际的交易大量地表现为从过去的最终产品转向零部件的交换。这种全球或区域生产网络在汽车、电子、机械装备和服装业等领域迅速发展和拓展。长期以来,东盟五国一直致力于改善其作为电子、机械装备工厂等加工组配中心的国际地位,且每个国家在具体的商业领域内都相对分工明确、表现突出。例如,新加坡作为该区域内科技的“领头羊”,拥有充裕的工程师,成功吸引了半导体和液晶显示器的外国制造商;马来西亚的优势集中在视听领域,在生产电子零部件方面久负盛名;印度尼西亚依靠本国低成本和充沛的劳动力优势成为组装基地;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菲律宾建成了信息产品基地,如硬盘驱动器和软件;而泰国因人均收入较高,逐渐形成了一个电子产品消费基地。例如,信息产业的全球生产网络,软件的研发在美国,零配件的生产主要聚集在亚洲,其中,日本负责芯片的设计,中国台湾负责制造,马来西亚和泰国负责普通零部件的生产,然后在印度尼西亚或中国进行组装,最后销往欧、美等全球各大市场。①所以,日本、韩国、中国加上东盟的一些国家,形成了一个内部关系紧密的地缘经济体。东盟五国应该把握这一契机,因势利导,鼓励企业通过吸收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学习积累和自主创新,提高自身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政府要加紧制定和完善相应的产业政策,吸引更好更多的外资,完善产业链和价值链,为企业的升级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