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世纪中期产生之日起,就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当代西方经济理论形成了哪些思潮?这些思潮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带来了怎么样的挑战?针对这些挑战,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书中重点选取了西方经济理论中一些常见的政策分析工具,对如下一些现实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包括目前正在试行的“单独二孩”人口与计生政策、上海自贸区建设与制度创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农村土地流转与各地的“土地托管”试点、市场“决定性”作用与地方政府的“权力清单”、国内反垄断调查与行业监管、中国入世以来的“双赢”与“共赢”、“一带一路”发展新战略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集中反映了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新精神、新探索和新举措。
1.1西方经济理论的三大思潮
西方经济理论是在16世纪后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流派,但概括起来不外乎三大思潮。
思潮之一:经济自由主义思潮
经济自由主义思潮的最早倡导者是古典政治经济理论体系的奠基者亚当?斯密。亚当?斯密是一位英国学者,他所处的时代正是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欧洲工业革命时代。经过多年的观察和思考,他于1776年出版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他在书中指出,增加国民财富的途径在于增加资本积累,在于扩张市场在于社会分工。
目 录
第一章 西方经济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1 西方经济理论的三大思潮
1.2 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思考
第二章 西方人口理论与当代中国人口“新政”
2.1 “令人恐怖”的《人口论》
2.2 适度人口论
2.3 马寅初的新人口论
2.4 人力资本理论
2.5 成本-收益理论
2.6 “单独二孩”政策破冰试水
第三章 西方制度经济理论与21世纪“创新中国”建设
3.1 技术决定论
3.2 贝利的资本主义变形理论
3.3 二元系统与“新社会主义”
3.4 循环积累因果原理
3.5 产权理论与“科斯定理”
3.6 制度创新理论
3.7 中国企业的制度创新
3.8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深层次矛盾
3.9 对热点问题的冷思考
3.10 制度创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
3.11 上海自贸区建设中的制度创新
第四章 西方规模经济理论与中国新一轮“土地改革”
4.1 规模经济的含义
4.2 规模经济的“魔力”
4.3 规模经济的最优化原则
4.4 规模经济学的构建
4.5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界定
4.6 当代中国的“土地流转”
4.7 从流转到托管
第五章 西方存在理论与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异军突起”
5.1 “大森林的故事”
5.2 罗宾逊的“最佳规模论”
5.3 “大规模时代的终结”
5.4 不完全竞争理论
5.5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历程
5.6 繁荣的原因
5.7 巨大成就
5.8 互联网时代的“淘宝经济学”
5.9 新游戏 新规则
第六章 西方市场经济理论与中国的市场化改革
6.1 “看不见的手”
6.2 市场经济的作用
6.3 市场失灵论
6.4 萨缪尔逊的“两手论”
6.5 商品生产消亡论
6.6 特种商品生产论
6.7 计划经济的困惑
6.8 有计划商品经济论
6.9 计划取向论与市场取向论之争
6.10 总设计师吹响的号角
6.11 十大进展
6.12 四破四立
6.13 关键性结论与“决定性作用”
第七章 西方公共选择理论与中国的“政府治理”
7.1 “威克塞尔累积效应”
7.2 “庇古离差”
7.3 阿罗悖论
7.4 布坎南的国家理论
7.5 “看不见的脚”
7.6 政府失灵论
7.7 审批权下放与地方政府“权力清单”
第八章 西方产业组织理论与中国国内反垄断调查
8.1 诺奖“花落”泰勒尔
8.2 垄断的“损益边界”
8.3 “大企业3.0版”
8.4 《电信竞争》
8.5 “好的垄断”与“坏的垄断”
8.6 新经济时代的垄断特性
8.7 对行政性垄断的监管
8.8 国内反垄断调查“大事记”
第九章 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与中国企业“走出去”
9.1 贸易差额论
9.2 贸易优势理论
9.3 赫克歇尔—俄林原理
9.4 里昂惕夫反论
9.5 幼稚工业保护论
9.6 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之争
9.7 从GATT到WTO
9.8 四大焦点
9.9 中美协议艰难达成
9.10 一把双刃剑
9.11 13年,中国力量“撬”动世界
第十章 西方非均衡理论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10.1 克洛尔的“二元决策假说”
10.2 赫尔希曼的“联系效应”理论
10.3 佩鲁的“发展极”理论
10.4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10.5 总设计师的战略构想
10.6 特区大论战
10.7 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
10.8 西部大开发的模式
10.9 “一带一路”开启“筑梦新空间”
第十一章 西方经济增长理论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11.1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11.2 刀刃上的增长
11.3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11.4 “收入分配决定论”
11.5 “多因素决定论”
11.6 增长的极限
11.7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11.8 中国经济增长背后的尴尬
11.9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必经之途”
11.10 拥抱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