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传闻及其规则研究:语言学进路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065975
  • 作      者:
    邹玉华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邹玉华,语言学博士、法学博士后。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教授,中国政法大学语言与证据研究中心主任,兼任*guo人大法工委立法用语规范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行为法学会理事等。

  致力于语言学与法学交叉研究,特别关注法律语言学、语言哲学以及语义分析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2部,主持教育部、北京市等省部级项目6项。

  受*guo人大法工委之委托,为《立法法》、《民事诉讼法》等近20部法律草案提供审读修改建议。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运用语言哲学和语言学理论、方法对传闻及其规则进行*面的分析和论证,具有方法论价值。针对传闻规则的存废之争进行深层次理论基础的重建;论证“传闻”排除的根本原因;运用论元角色理论对“传闻”的主要论元进行语义分析,确定传闻概念的核心要素,并对“主张”与“陈述”、“意图”、“交际意图”、“信念”和“未申明之信念”等概念的本质区别进行分析。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对“所主张事项之真实性”与“以言指事”、“以言行事”和“以言成事”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对“主张性行为”与“非主张性行为”以及传闻性用途与非传闻性用途进行鉴别;对繁杂的传闻例外进行统一解释。*后,本书在对各国传闻定义进行分析及借鉴前贤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立法建议。 

展开
精彩书摘

  真正的大变革不在证据法,甚至也不是法学理论,大变革发生在哲学——认识论——有关世界如何被认知以及知识如何增值——这就是所谓哲学的“语言转向”或“语言学转向”。这也是本书的立论之本。

  ……

展开
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iii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选题背景 1

一、中国刑事审判方式改革 1

二、证人出庭与传闻规则 2

三、传闻规则与审判方式改革 4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6

一、国外研究现状 8

(一)早期研究 8

(二)近期研究 10

二、国内研究现状 16

三、研究述评 20

第三节 研究目标和意义 22

一、目标 22

二、意义 23

(一)理论意义 23

(二)方法论意义 24

(三)实践意义 25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28

一、研究思路 28

二、研究途径 28

三、研究方法 29

(一)理论分析方法 29

(二)语义分析法 29

(三)比较分析方法 30

四、创新之处 30

(一)理论创新 30

(二)方法创新 30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言语交际 32

第一节 传闻规则的理论基础 32

一、证据法学的认识论基础 32

二、语言论在认识论中的作用 35

(一)哲学的语言论转向 35

(二)语言论在认识论中的作用 38

三、传闻规则的理论基础 42

第二节 言语交际基本形态 45

一、言语交际与非言语交际 45

二、言语交际基本形态 47

三、言语交际要素 47

四、会话交际特征 50

(一)多维立体性 50

(二)双向互动性 51

(三)即时性 52

第三节 言语交际与直接言词原则 53

一、言语交际与话语表达和理解的准确性 53

二、非言语行为与态度和情感信息 53

三、会话交际与诚实性和准确性检验 55

(一)非言语行为与诚实性检验 55

(二)话语与诚实性和准确性检验 56

四、交叉询问与诚实性和准确性检验 59

五、直接言词原则与言语交际基本形态 62

第三章 传闻排除规则与言语交际 65

第一节 传闻的形成与言语交际 65

一、传闻的转述性 65

(一)传闻与原始语境 65

(二)传闻的转述性 67

二、话语本身的缺陷 67

(一)格尔布内尔循环式交际模型 67

(二)感知 68

(三)记忆 69

(四)形成陈述与表达 69

(五)诚实性 70

(六)信息差 71

三、转述的缺陷 72

(一)转述与格尔布内尔循环式交际模型 72

(二)转述的不可靠性 72

四、传闻的危险性 75

(一)传闻不能消除原始陈述的缺陷 75

(二)转述的不可靠性更大 76

第二节 促进事实真相的发现与传闻规则 77

一、传闻规则与事实认定的准确性 77

二、程序性价值与实质性价值 79

第三节 传闻规则与直接言词原则 82

一、规则与原则 82

二、传闻规则与直接言词原则 83

第四章 传闻定义 86

第一节 传闻定义 86

一、传闻语义分析 86

(一)动词的论元角色 86

(二)言说动词论元结构 87

(三)日常传闻语义表达式 89

(四)传闻语义表达式 90

二、各国传闻定义分析 91

(一)美国 91

(二)英国 94

(三)日本 94

(四)台湾地区 95

(五)大陆 95

三、主张的语义分析 96

(一)日常主张 96

(二)术语主张 97

四、多重传闻 98

(一)一重传闻 98

(二)双重传闻 99

(三)三重传闻 99

第二节 言语行为理论与非传闻性陈述 99

一、言语行为理论 99

二、所主张事项之真实性 101

(一)主张事项 101

(二)以言指事与所主张事项之真实性 102

三、非传闻性陈述与非传闻性用途 103

(一)以言行事与非传闻性用途 103

(二)以言成事与非传闻性用途 104

(三)非传闻性用途鉴别 105

第三节 非言语行为与主张性行为及非主张性行为 107

一、行为与意图 107

(一)行为与意图 107

(二)意图与交际意图 108

(三)交际意图与施事行为 108

(四)交际意图与间接言语行为 109

二、意图与主张 109

(一)传达行为和非传达行为 109

(二)主张与意图及交际意图 110

(三)意图与主张鉴别 110

三、主张性非言语行为与非主张性行为 111

(一)主张性非言语行为 111

(二)非主张性行为 112

第四节 主张与会话含义 113

一、会话含义理论 113

(一)非自然意义理论 113

(二)合作原则 114

(三)会话含义推导 115

二、主张与字面意义及会话含义 116

(一)意义与含义 116

(二)主张与字面意义 116

(三)主张与会话含义 116

三、主张与信念及未申明之信念 118

(一)主张与信念 118

(二)主张与未申明之信念 118

第五章 传闻例外 121

第一节 传闻例外的可采性 121

一、例外和传闻例外 121

二、传闻例外的可采性 121

三、言语交际要素与可靠性 123

(一)言语交际要素的可靠性 123

(二)交际要素可靠性分类 125

第二节 传闻例外的类型 129

一、陈述人被豁免 129

(一)证人的先前陈述 130

(二)对方当事人的自认 131

二、陈述人不必出庭 132

(一)即时感觉印象 133

(二)激奋话语 134

(三)心态宣誓 135

(四)为医学诊断目的所作陈述 136

(五)对过去回忆的记录 136

(六)商业档案 137

(七)公共记录和报告 137

(八)人口统计记录 138

(九)宗教组织的记录 138

(十)结婚、洗礼或类似的证明书 138

(十一)家庭记录 138

(十二)影响财产利益的文件记录 139

(十三)影响财产利益的文件中的陈述 139

(十四)陈年文件中的陈述 139

(十五)市场报告、商业出版物 139

(十六)学术论文 140

(十七)关于个人或家族史的声望 140

(十八)关于边界或一般历史的声望 140

(十九)品性方面的声望 140

(二十)先前定罪的判决 140

(二十一)关于个人、家族或一般历史、边界的判决 141

三、陈述人不能出庭 141

(一)先前证言 141

(二)濒死心态下的陈述 142

(三)不利陈述 142

(四)个人或家族史的陈述 143

(五)因恶行而失权 143

四、剩余例外 143

第六章 传闻规则立法建议 145

第一节 传闻定义 145

一、现有立法评析 145

二、立法建议 147

第二节 传闻规则 148

一、现有立法评析 148

二、立法建议 148

第三节 传闻例外 149

一、现有立法评析 149

二、立法建议 151

(一)可靠性例外 152

(二)必要性例外 153

(三)其他例外 153

第四节 立法规范 154

参考文献 156

附录 美、英、日、我国台湾地区传闻规则立法节录 165

A 美国《联邦证据规则》(2011年重塑版)关于传闻规则的规定 165

B 英国《刑事审判法》(2003年)关于传闻规则的规定 175

C 日本《刑事诉讼法典》关于传闻规则的规定 185

D 我国台湾地区《刑事诉讼法典》(2003)关于传闻规则的规定 187

后 记 189

附 记 190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