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2049:中国新型农业现代化战略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656182
  • 作      者:
    金海年著
  • 出 版 社 :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1.《2049:中国新型农业现代化战略》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借鉴世界农业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率先提出土地的“股田制”,对土地实现休耕和轮耕,推进农业的布局全球化、采用农业科技、互联网和金融期货手段实现中国农业的现代化等思想,面对中国人收入提高、农业消费结构变化、中国人口老龄化和规模减少等未来趋势,站在全球的角度和未来科技发展的角度思考中国农业的未来。这是一本跨国界、跨百年、跳出农业看农业的新视角研究力作。

  2.对我国农业现代化战略提出了更加详尽的措施和规划,更加具体,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并结合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先进经验,对我国2049年农业现代化战略的内容进行了更加科学的规划。


展开
作者简介

  金海年,清华大学物理学学士、人民大学MBA、中央党校经济学博士。

  现任:诺亚(中国)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官、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委会理事、人民大学MBA企业导师。

  曾就职于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中信集团、中科院、Sapiens、九城集团等机构、挂职于统计局。在经济、金融、财政、互联网及信息科技等领域积累了20年长期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在经济日报、中国证券报、财政研究等各类渠道发表了多项研究成果和专业文献,出版《制度红利: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影响》等多部著作。


展开
内容介绍

  《2049:中国新型农业现代化战略》站在经济乃至民族复兴的全局角度看农业,站在长期的历史跨度看农业,站在全球的视野看中国农业,站在供给与需求的不同侧面看农业,从全新的视角去探寻农业发展之路。


展开
精彩书摘

  畅想2049年的中国—中国农业发展之路

  2049年的中国,农民作为整个国家中重要的一部分,生活和谐。农民身份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农业劳动者,农业劳动者和城市其他劳动者将实现各种机会和权利均等。2049年的中国,农村将实现完全村民自治和98%的人口社区化居住,农业劳动者享受相同的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生活水平和质量,与其他劳动者共同维护社会公正、民族团结和推进经济增长。2049年的中国,农村不再以农业占主导地位。相反,只有一小部分劳动者会仍然依赖狭义的农业为生。农业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将降到5%,种植业在农业内部的重要性也大大降低。2049年的中国,农业将通过合作社或农业协会的方式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和数字化管理耕作。2049年的中国,农业不仅担负着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和为工业提供必要原料的功能,同时还具备平衡生态、解决能源危机和为人类提供优美环境等功能。

  我们相信2049年的“愿景”会成为现实,农村将进入后现代化时代。但我们也要认识到,在发展的道路上还存在众多困难和挑战。农业仍面临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农产品总量需求、质量和安全需求方面的极大挑战,农业发展仍面临日益严峻的耕地和水资源安全及生态安全的巨大挑战,农业发展仍面临日益严重的小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之间矛盾的挑战,农业仍面临全球及国内对农业生物质能源需求的扩张和农业多功能需求的增长对中国的粮食安全和水土等资源超载压力的威胁和挑战,农业仍面临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冲击和影响。

  今后几十年中国农村将有几亿人要转移,劳动力的转移能否成功是影响未来农村发展,甚至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严重问题。但由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规模仍然非常庞大、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仍然非常脆弱、农村人口和剩余劳动力素质仍然相对较低等原因,目前农村人口和劳动力的转移依然困难重重,而且有可能在较长时期内仍然是需要面对的挑战。

  积极推进我国农村发展,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阻碍,需要采取如下措施:

  一、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我国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第一,大幅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保障科技安全。目前科技在农业科研推广方面的力度相对较低,不仅低于世界中低水平,还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因此要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同时,要着力保障科技安全。第二,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把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和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第三,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业规模化。吸取各国经验,制定土地不可分割的政策,确保农用土地的集中使用,禁止弃耕和耕作不良。第四,积极推进农业 “走出去”战略, 建设开放型农业。实践证明, 农业“ 走出去”战略是发展外向型农业、开拓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需要,是更好地参与国内外农业分工与合作, 促进技术、信息、资本流动的有效途径,是缓解农业资源制约、实现规模化经营和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必然选择。因此,要加强宣传, 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要加强宏观指导、规划;要建立补贴制度;要放宽融资条件;要建立和完善保险体系;要完善税收优惠政策。

  二、加快城市化进程,吸纳大量农村人口。全方位实现城市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然结果和过程,是为“农村人”转化成“都市人”提供有效生存空间这一超前战略的认识基点,也是未来中国能够出现大众消费社会关系的前提。要实现全方位城市化,改革户籍和人口管理制度,实现人口的自由居住和迁移;要使在城市中工作和居住达到法定时间的人口享受同一城市均等的公共服务,不得有身份的制度性歧视;要通过改革土地、地方财税和住房制度,让农村转移到城市的人口拥有体面的家庭和能够团聚的安居住房。

  三、城市化进程中积极推进多功能农业发展。多功能农业是农业进入工业社会后理性呼唤的一种新型经营模式。多功能农业由有机农业、生态农业、能源农业、旅游农业、文化农业和都市农业等六大类多功能农业和若干具体经营领域构成的经营体系。

  四、坚持不懈地贯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改变农村地区的落后面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和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黄剑辉

  2015年11月

  ……


展开
目录

序 / 黄剑辉

自·序

第一章·中国现代农业的基础

一、中国农业面临的五大挑战

二、现代农业基本概念

三、现代农业中长期研究目标

四、中长期三个历史阶段的划分

第二章·中国现代农业中长期发展目标

一、需求情况

二、供给情况

三、历史沿袭

四、国际借鉴

五、中国现代农业的五大发展方向

第三章·中国现代农业的新供给经济学理论分析框架

一、需求与供给作用的非对称性

二、现代农业的新供给经济学理论分析框架

三、新供给经济学理论分析框架下的基本面判断

第四章·中国农业现代化历程和经验

一、农业发展恢复期

二、粮食生产安全实现期(1984~1999年)

三、农业快速发展期(2000年至今)

四、“入世”后的农业发展

第五章·发达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经验

一、美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二、加拿大现代农业的发展

三、日本现代农业的发展

第六章·中国现代农业的目标与任务

一、现代农业各阶段的主要目标

二、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第七章·现代农业发展的制度约束

一、政府的宏观调控制度

二、财政支农制度

三、金融支农制度

四、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就业制度

五、农地经营制度

六、农业教育制度

七、农业风险防范制度

第八章·新常态下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问题

一、新常态下现代农业发展中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二、新常态下现代农业发展中土地流转问题研究

三、开放条件下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改革

第九章·新常态下现代农业中长期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以产业融合为核心,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二、以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主线,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三、以土地制度创新为重点,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四、以稳定粮食数量和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为目标,完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五、以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为方向,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与布局

六、以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为任务,加快农业“走出去”战略步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