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史(894-1170)》:
第一节 日本为脱离“朝贡体系”而停止“遣唐使”
894年前的中日朝贡册封关系
公元894年,日本平安朝廷突然终止了近三百年来一直延续的朝贡使节(从遣隋使到遣唐使)的派遣。日本朝廷何以要在此时突然终止例行的遣唐使的派遣国策?回答这个问题,有必要了解日本加入和退出由大陆中国构建的“朝贡体系”的历史①,这里先要说明日本大和朝廷当初何以要派遣使节来中华朝贡。
纵观两千年的中日关系史,日本政府遣使来华、建立政治关系总是见机行事,每当大陆建立强大的帝国并让日本感觉到威胁时,日本就会主动遣使来华朝贡,接受册封。
日本最早向中国朝贡是在汉朝,因为《汉书》有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来献见云。”②虽然没有说明“献见”的具体年份,但这种朝贡是经常性的,即“以岁来”,这显然是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北击匈奴,南定诸越,东征朝鲜半岛,设置乐浪等四郡之后的事③。中国正史明确记载的日本来华朝贡事件是在后汉建武中元二年(57),“倭奴国奉贡朝贺”,汉光武帝刘秀“赐以印绶”④,印文为“汉倭奴国王”的该金印1784年已经在日本九州北部福冈志贺岛出土。
倭国对东汉帝国的朝贡因黄巾军起义而中断,直到曹魏建国之时,倭女王卑弥呼才再次遣使来朝贡,并接受魏明帝的册封。这一阶段的朝贡因西晋“八王之乱”再次停止。
从266年到413年,因为未见日本来朝贡,中国史书中未见日本的记载,这段时间因此被称为“欠史时代”。到5世纪初,强大的北魏和南朝宋在中国北方和南方建立之后,倭五王又先后来朝贡,日本国再次出现在中国历史之中,直到6世纪初①。
6世纪中国陷入混乱之时,日本朝贡使节再次从中国历史中消失,直到6世纪末隋朝统一并用兵朝鲜半岛之后,日本圣德太子领导的大和朝廷不得不遣使来华(根据王勇教授的研究,短短37年间日本向隋朝派遣了7次使节)②,都是出于日本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无奈。在隋灭唐兴之际,日本就曾一度中断曾经频繁派遣的遣隋使节。
大唐帝国安定之后,当年到隋的日本留学生先后归国,大和朝廷因此得知新成立的唐朝体制完备、军事强大、文化先进,这一信息使日本飞鸟王朝的君臣们不得不考虑在政治上与唐朝往来,通过册封与朝贡形式保持外交关系。可见日本是被迫加入以唐朝为中心的朝贡体系的,自然会在其认为合适的时候脱离这一体系。尤其是圣德太子以来,日本国内越来越强烈的民族自尊意识使他们无法在思想上接受“华夷秩序”的认同,在礼仪上无法继续接受中日之间“朝贡一册封”的国交形式。
日本朝廷频繁派遣使节来唐朝是在663年“白江之战”前后。在被征讨的战争危机消除之后,失败后的日本朝廷痛定思痛,恢复了一度陷入冷淡的遣使工作,日本第8次派遣使节来唐朝是在701年,距669年第7次遣唐使派遣已经相隔32年,这是中断时间最长的一次。此后,日本按照唐朝的要求,必须大约15到20年左右遣使来唐朝一次。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