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
(一)区域经济学发展的背景区域经济学是在20世纪20年代引起人们的重视的,50年代为适应国际与各国内部地域分工的深化,并针对当时国家间、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从经济学与生产布局学中脱胎出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此后50多年来,尽管它发展较快,初步建立起自己的理论体系与研究方法,但仍不够完整、成熟。目前,以区域经济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书籍,其名称很不统一,有的叫“区域经济学”,有的叫“区域科学”、“空间科学”、“空间经济学”、“区域发展计划学”,等等。甚至一些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生产布局学、发展经济学中也包含有相当部分区域经济学的内容。即使名称完全相同的著作,其内容与体例也有显著区别。有的特别强调区域生产发展环境、区域产业结构分析和区域发展战略制定方法等;有的用了相当大的篇幅阐述区域资金积累与投资效益、物价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有的着重阐述区域发展政策;有的实际上是把许多有关区域经济的理论、方法、资料汇集成书。这种情况说明,即使在区域经济学研究最活跃的西方国家,该学科也不够成熟。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央逐步向地方和企业放权,并且重新构筑经济主体和利益分配机制,地方政府成为具有独立利益和决策权力的经济主体。区域经济的垂直依赖弱化,区际间的横向关系迅速发展,使区域经济出现了空前的发展和建设高潮。与此同时,区域产业结构的转换、区域市场与统一的国内市场以及区际间的利益分配调节等区域问题随之提出而备受各方关注。区域经济研究也冲破了传统的生产力布局论的枷锁,以全新的视角、全方位地展开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经济学者,以及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社会学、城市科学工作者等纷纷参与到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和探索工作中。一方面,引进国外的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如增长极理论、点轴与网络开发理论、梯度推移理论、区域发展阶段理论、地域综合体理论、大推动理论、经济增长模型等;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战略制定、国土规划、区域规划、资源开发和地区产业政策制定等具体的实践工作,不断地拓展区域经济的研究空间。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政策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全球经济呈现一体化趋势,各地的区域经济特征更加突出和多样,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在我国及世界各国都有了长足进步和发展。区域经济研究,在宏观领域,注重区域空间经济格局演变、区际经济协调发展、区域政策、宏观经济政策的区域效应等问题的研究;在中观领域,进行区域发展模式、区域产业结构转换与优化、城市经济、城乡一体化、区域市场分析、城市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区域城市与区域形象设计与建设以及区际差异、区际分工与合作等诸多方面的研究;在微观领域,关注(外商)企业直接投资区位选择、企业组织、大型企业区位与空间组织、企业兼并及组建企业集团、跨地区跨行业的联合与区域产业重组与改造等经济活动。但一门系统而完整的社会主义中国区域经济理论的形成,还有待于长期而艰苦的努力。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