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冷战国际史研究.No.19/20.No.19/20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1251506
  • 作      者:
    华东师范大学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编]
  • 出 版 社 :
    世界知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冷战国际史研究(19\20)》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李丹慧组织编写的。主要内容包括:冷战时期中欧关系研讨会专稿、专题研究、青年学者论坛、冷战学术专业评介、档案研究信息、档案文献选译及口述历史等。
  出版此书的目的在于推动我国冷战史研究的深入,并进一步提高学术研究水平。
展开
精彩书摘
  《冷战国际史研究19集》:
  穆拉托里在1952年的某个时间移居北京,怀着极大的热情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致力于科梅公司的业务。在一个所有商贸职能皆要由国家代为执行的国度里,穆拉托里的任务就是在很大程度上使自己成为和中国官员进行讨价还价的商人。不过,他的信件内容写得很详细,里面有商业细节以及对他不得不进入中国地方城市和乡村旅行的描述。根据他和他的老板詹蒂利提交的用以劝说中国人并获得其支持商业交易的商贸战略的叙述,似乎穆拉托里非常热衷于做生意。特别是,他能依靠至关重要的品质:耐心。在那段弥漫着官僚政治极度等级制的时期,事实证明这是必不可少的。穆拉托里被该时代的其他旅居者描绘为一个非常古怪的人——首先受到政治意识形态的感动,继而使自己深深陷入那个国家的文化之中,以至于他甚至开始收集中国绘画且着手从事语言的学习,而他却从未能够流利地说汉语。因为他的工作,他还进行了几次旅行,前往城市、乡村和工业场所,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交际关系。当意大利政府最终同意将他的护照延期时,他驻留中国一直到1956年。穆拉托里是一位真正的理想主义者,受到其对共产主义热情的激励,并且对中国迈向现代之路极为乐观:“在这些饱经苦难折磨的年代里,生活中出现了太多的出乎意料的事情。我有时想知道明天留给我的将是什么。这是大部分人面临的问题。只有在那些已创建了新社会体制的国家里,人民才是平和宁静的,而且自信明天将总是比今天更美好。”
  ……
展开
目录
卷首语
冷战年代的意大利、欧洲与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专稿
编者前言
意大利共产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联系与交流(1949—1965)
生活在社会主义友谊前线:对1950年代和1960年代初意大利在华旅居者经历的初步评估
官僚机构、商业事务和冒险行为:冷战初期的中欧贸易关系(1952—1957)
英国与中国的金融关系(1949—1974)
承认之前:法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
专题研究
战后中国东北朝鲜人的“朝鲜族”化过程
青年学者论坛
通过谈判的革命——匈牙利圆桌会议谈判的历史意义及文献资料评述
徘徊于阵营之间——冷战背景下苏加诺的中间道路
直面红色中国——法国国内对中法建交的态度
治理化外之地——20世纪40至50年代中共对海南黎区的经营与改造
书评·书介
新材料、新观点、新论证——评沈志华著《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珍藏本)
“新政左派”的厄运与“冷战共识”的形成——评《第二次红色恐怖与美国左派的消失》
一部展现冷战全景的“国际史”著作——《剑桥冷战史》评介
档案研究信息
中德两国对同一场谈话记录的对比——1957年9月民主德国副总理厄斯纳与周恩来谈话的记录/童欣
口述历史
非洲丛林中的新使命——马法贤老人访谈录(十二)
档案文献
在特米诺岛上与钱学森的一次特殊晤谈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