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清代朝贡文书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6056030
  • 作      者:
    何新华著
  • 出 版 社 :
    中山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300年清朝外交文书研究。

朝贡文书“方寸之间,可窥清朝外交风云变幻;字字玄机,中华智慧缔创盛世文明”。

展开
作者简介

    何新华,男,现于广州暨南大学华人华侨研究院/国际关系学院任教。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外交史、中国边疆与国家安全、国际关系理论。主持完成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课题,现主持1项国家重大社科基金项目子课题和1项广东省规划委托项目,出版著作5种,发表科研论文多篇。近期致力于中国古代外交史的系统研究,试图从外交格局、外交制度、外交思想和外交政策4个维度全面构建中国古代外交史的研究体系。

    近期出版专著有《威仪天下:清代外交礼仪及其变革》(2011年)、《清代贡物制度研究》(2012年)、《最后的天朝:清代朝贡制度研究》(2013年)、《天下体系:一种建构世界秩序的中国经验》(合著,2014年)和《中国近代海权观念与战略研究》(2015年)。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系统研究清代朝贡文书——清代外交文书的专著。朝贡文书作为中国古代外交文书主要种类具有悠久的历史,清代是中国朝贡文书制度发展非常成熟的阶段。清代朝贡文书流行时间纵贯有清一代,流行范围包括东亚、东南亚、中亚、南亚、欧洲。清代朝贡文书包含了从17世纪初期到20世纪初期约300年的中外政治、外交、文化等信息,堪称一部由文书构成的清代对外交流史。

    本书以清代朝贡文书为研究对象,不仅对朝贡文书的种类、撰制、内容、传递、反馈等制度层面进行论说,也对清代朝贡文书的外部形态诸如书写材质——金叶、银叶、蒲叶、纸质、绢质等有所关注。在研究体例方面,本书对数量庞大的清代朝贡文书按照与清代交往的不同地域划分章次,以文书为经,以时间为纬,从字词、文书要素、历史背景、外部形态等各方面综合研究。本书收录了500多件朝贡文书,语种除了古代汉语外,还包含英语、荷兰语、拉丁语。

展开
精彩书摘



清代朝贡制度是我国古代朝贡制度的最后阶段,其复杂程度绝非几个简单概念所能概括。本书《清代朝贡文书研究》是作者关于清代朝贡制度系列研究的最后一部分,在完成该书的写作之际,有必要对这一系列研究做一小结。

2011年出版《威仪天下:清代外交制度及其变革》(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从外交礼仪入手对清代朝贡制度进行剖析,从清代前中期的中国与传统属国之间的朝贡、册封礼仪,到中国与荷兰、葡萄牙、俄国、英国的中西礼仪冲突,再到晚清同治、光绪时期多次觐见礼仪改革后清代传统朝贡礼仪最终瓦解,全面展示清代朝贡礼仪的发展及其变革。此书不仅对清代外交礼仪的发展、变革从纵向进行梳理,而且对清代外交礼仪改革的评价不同于各类流行的进化论史观对清代外交礼仪及其变革中的清廷进行全盘否定,而是对清廷在外交礼仪及其变革中力图维护中华道统,为维护国家主权与西方帝国主义顽强抗争作了“同情”式理解。2012年出版《清代贡物制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对清代国内、国外的贡物制度进行了全面研究,该书是首部详细研究清代贡物制度的著作,显示了朝贡制度下中外之间丰富的物质、科技交流。贡物制度是清代朝贡制度下重要的物质交换形式之一,它不等同于经济贸易活动,有着很强的礼仪性质。2013年出版《最后的天朝:清代朝贡制度研究》(人民出版社),除了对清代朝贡制度中诸如贡期、贡道等一般性制度研究之外,还首次对清廷颁发属国王印的制度、伴送贡使的制度、属国乐舞制度以及其他一些鲜有研究的内容进行了探索。2014年出版《天下体系:一种建构世界秩序的中国经验》(合著)(光明日报出版社)对中国朝贡制度的观念源头、朝贡制度从秦汉到明清的纵向历史演变、朝贡制度的理论分析以及朝贡制度对当代国际秩序的启示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研究。《清代朝贡文书研究》则对中国与世界各国来往的朝贡文书从文字、文体和历史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通过以上几个阶段的研究,作者基本上完成了对清代朝贡制度的综合性研究。作者对清代朝贡制度进行这种系列研究,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

其一,纠正学术研究中的一些误区,提供认识清代外交史的另外一种系统资源。

清代朝贡制度是特定历史时期在中国及其周边建立起的区域性世界秩序,它为古代东亚国家提供了重要的和平保障。对于东亚流行两千年而且传承有序的这一重要的世界秩序体系,由于各种原因,学术界对朝贡体系充满了主观的、定性的、贴标签式的研究,缺乏基础性、系统性、实证性的研究,导致人们对朝贡体系一知半解,甚至误解。

一些当代中国学者从处理当代国家间关系的原则出发,将“朝贡”、“天朝”视作忌避词汇,因担忧周边国家的不当反应而主动模糊历史。陈寅恪1943年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因有“朝鲜,小国也”的论述,以致新中国成立后大陆某出版社准备再版这一著作时,竟然要求作者删除这一“明显有违时俗,但也是千年前真实的历史词语”陆建东:《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修订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版,第147页。。在我国古代朝贡制度研究方面也是如此。事实上,东亚属国长期以来将中国王朝称为“天朝”,将中国派往属国的使者称为“天使”,将中国使者在当地的下榻地命名为“天使馆”、“慕华馆”,这显示古代朝贡制度既不是中国历代统治者臆想、虚幻,也非中国单方面的一厢情愿,而是古代政治历史条件下的特定产物。

另外一些学者则片面强调朝贡关系中属国的主体性而有意忽略宗主国——中国政府在东亚朝贡体系中的主体性。这一观点认为,在研究朝贡关系史的过程中,“属国主体性”的确立关系到某些国家建构当代“国族认同”的民族国家合法性问题。石之瑜、徐耿胤:《恢复朝贡关系中的主体:韩国学者全海宗与李春植的中国研究》,“国立台湾大学”政治学系中国大陆暨两岸关系教学与研究中心,2012年。这一做法是“当代政治”严重影响学术研究的典型案例。在古代东亚朝贡关系中,宗主国的主体性明显大于属国的主体性,朝贡制度更多显示了宗主国的意志:不论是属国遣使进贡,还是中国派遣使者前往属国册封国王,都需遵循宗主国规定的礼仪制度。如果属国的主体性大于宗主国的主体性,或者说朝贡体系的主体性归于属国,那么体现宗藩尊卑关系的朝贡体系就不会存在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是一个非常简单明了的逻辑。朝贡体制下的尊卑关系也为当时属国编纂的浩大史籍如《同文汇考》、《历代宝案》收录的各类朝贡文书所证实。我们不反对从属国视角看待朝贡体系,然而,这种所谓“属国主体性”的建构却更多基于现代民族国家观点之上。我们既不能因为当代民族国家的政治需要而去修正、篡改历史,也不能因为原为朝贡属国的现代国家之国民对朝贡体系有屈辱感而毁灭历史事实。在朝贡制度研究中,恢复朝贡制度下中国的主体地位,这一目标并非延续天朝上国的心态,也非“中国中心主义”,而是恢复学术研究的求真宗旨——尊重历史事实而非因现实政治原因去扭曲事实。

向读者提供较为真实的历史图景并避免因政治现实而扭曲历史事实,是任何历史研究者的重要目的和任务。在当代东亚世界,包括中国、朝鲜、韩国、日本,甚至还有越南,共同面对的历史问题不仅仅是当代日本不断地美化“二战”侵略史,而且还有整个东亚地区的古代史。为现实政治而扭曲事实是当代东亚国家共有的一种史学传统。我们无法面对当代越南人习惯性地把公元10世纪以前的一千多年里越南作为中国郡县时期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史当作独立国家反抗北方大国侵略的历史,也无法理解一些人将东亚古代长期存在的朝贡体制与现代国际体系下的霸权体制相比附。历史事实不因尧存,也不因桀亡,人类经历的每一段历史不会因当代人的主观感受而有丝毫改变。

其二,正确评价朝贡制度,对我国学术界使用进化史观研究朝贡制度进行全面反思。

各种进化史观以进化论作为重要理论来源,把社会变化放入一条线性的、链条式发展的框架中,将西方现代化社会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和参照系。凡是符合西方现代化发展方向的就是进步的,否则就是落后和无价值的。这些抱持进化史观的学者动辄把朝贡制度与近代以来出现的国际体系进行对比,使用“进步”、“落后”等标签将朝贡制度扫入“封建”遗产中。他们喜欢对我国古代朝贡制度进行无原则的挞伐,一谈到历史时期中国政府与周边国家的朝贡关系,便指责中国历代政府虚矫、霸道,以为不如此则无法切断与落后传统的关系,不如此则无以显示其正确的现代性立场。各种进化论熏陶下的中国研究者们也无法摆脱19世纪末期以来中国没落为三等国家后国民形成的一种弱国、第三世界心态的惯性思维,以致无法正确理解、体验中国历史上长期处于一流大国时期国民拥有的那种傲视天下的思想、心态。然而,这种学术立场不仅使具有实证特征的学术研究成为一种大而无当的投机性的政治正确性表态,也导致研究者无视朝贡体制的时代性而使用现代价值标准否定朝贡制度的价值,甚至漠视历史客观事实而否定朝贡制度的存在,不仅不自觉地陷入了历史虚无主义,而且还陷入了无休止鞭挞本国历史的自虐史观中。

其三,确立中国国际关系学、外交学等研究领域中的中国文化主体性。

近代以来的外交学、国际关系理论更是基于欧洲的国际关系经验,西方世界凭借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实力把诞生于世界一隅的地方性经验和知识普世化。现代国际法或国际公约起源于西方人以殖民体系思维建立的一套西方话语霸权,与我国古代对外交往规则之间缺乏公度性。我国古代朝贡制度源于东亚本土,其中体现的价值是古代东亚社会独有的。作为人文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本研究系列在观照西方理论的前提下,立足于本土问题,从本土视角研究清代的朝贡制度。

以上几点只是作者的研究目标而已。本书及其他研究成果肯定有诸多缺陷甚至偏见、谬误,就如《荀子·解蔽》所言:“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欲为蔽,恶为蔽,始为蔽,终为蔽,远为蔽,近为蔽,博为蔽,浅为蔽,古为蔽,今为蔽。”对于研究成果中因作者先天立场、认知局限而出现的不足之处,希望学术界给予严肃批评指正。

作者以上研究成果均建立在众多前贤的研究基础之上,为此要特别感谢当代信息社会拥有的强大搜索引擎技术和数据库,使研究者得以在一个开放、多元的学术资源和资讯中自由徜徉,通过键盘就能即时即地通达古今中外的各项研究成果。也感谢全球化条件下当代中国高速发展的物流制度、现代物流平台使得人们在短时间内就可坐拥一个数量庞大的书城。如果没有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现代物流平台支撑,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爬梳如此庞大的资料,掌握如此众多异彩纷呈的观点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笔者相信,随着技术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当代信息技术正在冲破各种人为壁垒,使象牙塔内的学术研究开始真正变成天下公器,研究者既不必依附于某类机构,也不必委身于某些学术工程。少数机构、知识权贵以及学阀垄断知识、操纵话语霸权的时代即将结束,学术研究的个性化、民主化时代即将到来!


展开
目录

《清代朝贡文书研究》目录


导  言

一、清代朝贡文书研究现状

二、清代朝贡文书研究意义

三、本书研究内容

四、本书研究方法


第一章  清代朝贡文书制度述略

第一节  朝贡下行文书制度

一、诏书

二、诰命

三、谕祭文

四、敕谕

五、檄谕、移文

六、札谕、札付、谕贴

第二节  朝贡上行文书制度

一、表文

二、状文

三、奏本

四、奏折

五、奏书

六、祭文

七、禀文

八、呈文

九、申文

十、结状

第三节  朝贡平行文书制度

一、咨文

二、照会

三、柬文、信函

四、证件

本章附录:清代常用公文用语选释


第二章  清代中国与朝鲜往来朝贡文书研究

第一节  中朝朝贡下行文书研究

一、诏书例析

二、诰命例析

三、谕祭文例析

四、敕谕例析

第二节  中朝朝贡上行文书研究

一、表文例析

二、状文例析

三、奏本例析

四、奏折例析

五、祭文例析

六、呈文例析

七、申文例析

第三节  中朝朝贡平行文书研究

一、咨文例析

本章附录一:唐朝新罗国王表文

本章附录二:清代朝鲜朝贡文书制撰者名单


第三章  清代中国与琉球往来朝贡文书研究

第一节  中琉朝贡下行文书研究

一、诏书例析

二、诰命例析

三、谕祭文例析

四、敕谕例析

第二节  中琉朝贡上行文书研究

一、表文例析

二、奏本例析

三、奏折例析

四、禀文例析

五、通国结状例析

第三节  中琉朝贡平行文书研究

一、照会例析

二、咨文例析

三、护照例析

四、执照例析

五、符文例析

本章附录:三国时期到明代中日往来朝贡文书


第四章  清代中国与越南往来朝贡文书研究

第一节  中越朝贡下行文书研究

一、诰命例析

二、敕谕例析

第二节  中越朝贡上行文书研究

一、表文例析

二、奏本例析

三、禀文例析

四、呈文例析

第三节  中越朝贡平行文书研究

一、照会例析

二、咨文例析

三、移文例析

四、柬文例析

本章附录:宋、元、明时期中越往来朝贡文书


第五章  清代中国与暹罗、缅甸、南掌和苏禄往来朝贡文书研究

第一节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朝贡下行文书研究

一、诰命例析

二、敕谕例析

三、檄谕例析

四、札付例析

第二节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朝贡上行文书研究

一、表文例析

二、禀文例析

三、呈文例析

第三节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朝贡平行文书研究

一、照会例析

二、咨文例析

三、函件例析

本章附录一:南朝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往来文书

本章附录二:唐代中国颁发尸利佛誓国、骠国的文书

本章附录三:宋代占城、浡泥进贡中国表文

本章附录四:明代中国与浡泥、苏禄往来文书


第六章  清代中国与中亚国家往来朝贡文书研究

第一节  中国与中亚国家朝贡下行文书研究

一、敕谕例析

二、檄谕例析

第二节  中国与中亚国家朝贡上行文书研究

一、表文例析

二、禀文例析

三、呈文例析

本章附录一:唐代中国册封勃律、小勃律、个失密、罽宾、朅师、护密、黠戛斯、回鹘的文书

本章附录二:明代中国与帖木儿帝国来往外交文书


第七章  清代中国与南亚国家往来朝贡文书研究

第一节  中国与南亚国家朝贡下行文书研究

一、诰命例析

二、敕谕例析

三、檄谕例析

四、札谕例析

五、断牌例析

第二节  中国与南亚国家朝贡上行文书研究

一、表文例析

二、奏书例析

三、禀文例析

四、呈文例析

五、甘结例析

本章附录:南北朝时期狮子国、天竺国上南朝刘宋表文


第八章  清代中国与欧洲国家往来朝贡文书研究

第一节  中国与欧洲国家朝贡下行文书研究

一、敕谕例析

二、谕贴例析

第二节  中国与欧洲国家朝贡上行文书研究

一、表文例析

二、奏本例析

三、禀文例析

四、呈文例析

第三节  中国与欧洲国家朝贡平行文书研究

一、照会例析

二、咨文例析

三、信函例析

四、永居票例析

五、红票例析

六、船牌例析

七、执照例析

本章附录一: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给明代中国皇帝的3封国书

本章附录二:俄国外交档案保存的明代中国皇帝致沙皇的2封国书

本章附录三:蒙元时期罗马教廷与蒙古大汗往来国书


第九章  晚清近代外交文书

第一节  晚清近代外交文书制度

一、晚清近代外交文书的特点

二、晚清近代外交文书的制撰和外部形态

三、晚清近代外交文书的种类

第二节  晚清外交国书选析

一、使节国书及其相关文书

二、出访国书

三、首脑国书

第三节  晚清外交照会、函件、电报选编

一、外交照会

二、外交函件

三、外交电报


本书附录一:本书收录朝贡文书目录总汇(532件)

本书附录二:台湾“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内阁大库档案收藏清代属国朝贡表奏文书目录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