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国家治理》:
2015年9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美国康奈尔大学、英士国际商学院联合发布了2015年全球创新指数,在全球141个经济体中,瑞士、英国、瑞典、荷兰和美国位居前五名,中国大陆位居第29名。
“互联网+科技”是指科技主管部门领导干部树立互联网思维,对科技工作进行重新思考,提高科技项目管理水平,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发展科技服务业,推动互联网科技发展等。
中国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推动“互联网+科技”发展,创新中国科技发展模式。
第一,以“互联网+”推进科技信息公开。长期以来,中国存在科技重复研究开发、科技资金重复投入的问题,既浪费科技工作人员的时间和精力,又浪费中央和地方政府有限的科技资金。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即一个科技工作人员不知道其他人有没有开展相关研究,一个科技主管部门不知道其他科技主管部门有没有对类似项目进行资助。
互联网是一个消除“信息不对称”的连接器。例如,通过建立全国统一的、基于互联网的科技项目信息平台,实现跨地区、跨部门科技项目信息共享。科技主管部门在对某个科技工作人员的某个项目进行资助前,要先查询检索-下类似项目情况和该科技工作人员已获得资助情况,以免科技经费重复投入。对于政府财政投资的、非涉密的科技项目研究成果,要通过互联网向全社会公开。通过互联网公开的内容包括科技项目概况、研究报告、已发表的相关论文、实验或试验数据、研制的样品和样机情况等j
在科研领域,许多欧美国家掀起了一场“开放获取(Open Access)”运动,旨在向社会公众开放政府资助的科研成果。这些国家的政府认为,科研经费来自纳税人,科研成果应向纳税人开放。
2011年6月,美国国家学术出版社宣布,将其出版的所有PDF版图书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下载,并且将这些图书去除DRM保护。这其中不仅包括超过4000种最新出版的图书,还包括已经提交报告将于未来一段时间出版的图书。美国国家学术出版社负责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院、医学研究所(The Institute of Medicine)和国家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相关研究成果的出版,其目标是在维持收支平衡的同时尽可能广泛地传播这些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
2013年,美国奥巴马政府发布行政命令要求由政府资助的研究应在其出版的一年内免费对社会公众开放,涉及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教育部、宇航局(NASA)等15个单位。
2015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全面实行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建立科技报告共享服务机制,将科技报告呈交和共享情况作为对项目承担单位后续支持的依据”。为此,应建立全国科技报告数据库,其中非涉密的科技报告应通过互联网向全社会公开。通过互联网公开科技信息,不仅可以减少重复研发和科技资金重复投入,使科技工作者真正“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且可以促进科技开发单位和潜在用户的供需对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还可以通过引入社会监督减少科技领域的其他一些不良现象,如科技项目暗箱操作带来的寻租、腐败问题,把他人科研成果据为已有、伪造实验数据或产品等不端行为。
第二,以“互联网+”推进科技资源共享。《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建立统一开放的科研设施与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将所有符合条件的科研设施与仪器纳入平台管理,建立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制度和运行补助机制”。除了科研设施与仪器这种科技“物”的资源,科技资源还包括科技人才资源、科技资金资源、科技信息资源、自然资源等。
开展协同创新,使科技工作形成合力,就必须推进科技资源共享。而推进科技资源共享,关键是摸清家底,理清中国科技资源现状,消除科技资源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例如,建立全国科技人才数据库,把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科技人员纳入全国科技人才数据库,数据项内容包括姓名、出生年月、籍贯等基本信息,受教育经历、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及取得的科研成果、联系方式等。整合科技文献、科学数据等科技信息资源,建立科技数据库和科技信息平台,通过互联网提供科技信息服务。
……
展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