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欺诈与公司治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7308967
  • 作      者:
    杨丹著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中心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本套书课题组顾问

  季晓南、褚平、李明星、刘迎秋、朱碧新、王润秋、黄明、谢鲁江、沈越

  本套书课题组

  主持人:高明华

  课题组成员:

  杨丹、张会丽、方芳、焦豪、杜雯翠、苏然、张瑶、宋盼盼、张祚禄、付亚伟、杨一新、赵旋

  国内头套研究公司治理与国企改革的系列丛书以关注公司治理、助推国企改革、规范证券市场、振兴国有经济为宗旨,国内*一套研究公司治理与国企改革的系列丛书(*一辑八卷),2016年1月由东方出版中心正式出版。

  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重要基石,是通过建立一整套制度安排或制衡机制,以契约方式解决公司若干重大利益关系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是跨越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综合性学科。

  本丛书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围绕党中央关于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以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举措,密切关注中国蓬勃发展的市场经济,特别是上市公司治理和国企改革的热点、难点问题,并针对这些重要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和对策,具有*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开拓性。

  *一辑八卷,分别从八个不同层面和角度,以*球化、国际公司治理前沿视野及中国公司治理实际为出发点,聚焦当前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层次问题,从宏观、中观到微观,为政府科学决策、行业规范管理、公司有效治理、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系统、*面和*新的研究成果。

  丛书主编高明华系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头席专家。丛书作者*部具有经济学博士学位,是专业理论扎实,既了解国际公司治理实践,又熟悉中国公司治理现状的中青年学者。

展开
作者简介

  高明华先生,系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头席专家。

  课题

  编辑

  (1)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研究”,批准号:14ZDA025,头席专家;

  (2)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深入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研究----基于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的视角”,批准号:12AZD059,头席专家;

  (3) 英国SPF项目:“The Reform of China SOEs in View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Regulation”,头席专家;

  (4)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咨询项目:空港新城管控模式和治理结构

  (5) 国家985项目:“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指数研究”,主持人;

  (6) 国家985项目:“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指数研究”,主持人;

  (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重大项目:“中国公司治理分类指数系列研究”,主持人;

  (8)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基于案例推理的公司治理决策系统”,主持人;

  (1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次贷危机与公司治理——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公司治理的启示”,批准号:09YJA630010,主持人;

  (11) 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中国不同类型企业治理效率影响因素比较及政策含义”,主持人;

  (12)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北京市自然垄断产业的公司治理研究”,主持人。

  (13) 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重点项目:“头都现代产业体系研究”,主持人;

  杨丹,英国阿伯丁大学会计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会计系助教。曾主持和参与各类研究课题10余项,其中,独立主持国

  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英国SPF研究项目、欧盟玛丽居里项目。主要研究方向:会计信息质量、公司治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聚焦于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欺诈行为,通过对上市公司欺诈活动的研究分析,考察公司治理机制如何影响财务报告欺诈的发生,为抑制欺诈活动提供支持性证据。对中国公司治理在多大程度上能识别和防范财务报告欺诈行为进行了实证检验,可以有效帮助公司管理者和公司利益相关者充分掌握公司财务状况,破解公司财务谜团,正确把握企业方向,预测公司经营风险,为企业做大做强以及国际化之路提供重要支持。

展开
精彩书摘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欺诈与公司治理》:
  2.外部审计师的独立性 
  如前所述,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存在经济关联,这使得严格意义上来讲事务所无法保证绝对的独立性。然而,财务审计是提供保证性质的服务,独立性是财务审计的基本前提,现行的审计准则要求,审计师需尽可能保证独立性。独立性的严重缺失会使公众对审计专业缺乏信心(Allen et al.,2006;Gavious,2007),例如当会计师事务所收费明显低于其他事务所,或承担审计工作的审计师曾经在被审计单位担任管理层职务,抑或审计师与被审计单位存在任何形式的经济往来,这些都将导致审计师独立性的严重缺失,现行的审计准则严格禁止上述情况。 
  对于独立性的概念,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的白皮书(1997)提出,审计独立性是在从事审计业务中不存在可能导致不可接受的审计偏见的利益问题。雷扎伊(Rezaee,2002)强调外部审计师需保持形式上和实质上都独立,所谓形式上独立是指在第三方(如外部投资者、债权人等审计报告使用者)看来,审计师不存在可能损害独立性的情况;所谓实质上独立是指审计师从精神层面就保有客观公正的态度,在审计中不存在任何偏见。
  ……
展开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1章 财务报告欺诈理论与实证研究
1.1 财务报告欺诈相关概念
1.2 财务报告欺诈与盈余管理
1.3 财务报告欺诈理论研究
1.3.1 欺诈三角理论
1.3.2 GONE理论
1.3.3 冰山理论
1.3.4 欺诈风险因素理论
1.3.5 “圈钱”理论
1.3.6 委托代理理论
1.4 财务报告欺诈的构成要素
1.4.1 “谁”参与了财务报告欺诈
1.4.2 财务报告欺诈使用“什么”手段
1.4.3 “为什么”会发生财务报告欺诈
1.4.4 “何时”与“何地”容易发生财务报告欺诈
1.5 财务报告欺诈公司的典型特征
1.6 审计领域财务报告欺诈公司的“红旗标志”
1.7 财务报告欺诈与公司治理
1.8 财务报告欺诈的外部监督与规制
1.8.1 美国Treadway委员会
1.8.2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
1.8.3 美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SEC)
1.8.4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CSRC)
1.9 既有研究的不足

第2章 财务报告欺诈与公司治理的理论框架
2.1 理论框架的概述
2.2 欺诈行为人特征与财务报告欺诈
2.2.1 行为人的内在本质
2.2.2 行为人的外在刺激或约束
2.3 会计信息特征与财务报告欺诈
2.3.1 会计信息的特征
2.3.2 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
2.4 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报告欺诈
2.4.1 公司治理的定义
2.4.2 中国与欧美国家公司治理结构比较
2.4.3 公司治理与财务报告欺诈的模型分析
2.4.4 股东大会与财务报告欺诈
2.4.5 董事会与财务报告欺诈
2.4.6 审计委员会与财务报告欺诈
2.4.7 监事会与财务报告欺诈
2.4.8 高管人员与财务报告欺诈
2.4.9 外部审计师与财务报告欺诈
2.4.10 监管者与财务报告欺诈

第3章 实证分析的研究设计
3.1 实证研究方法
3.2 研究变量的确定
3.3 研究样本的选择
3.4 数据收集

第4章 财务报告欺诈公司的特征描述
4.1 时间性特征的描述性统计
4.2 行业特征的描述性统计
4.3 欺诈手段的描述性统计
4.4 欺诈金额的描述性统计
4.5 欺诈行为人特征的描述性统计
4.6 欺诈影响的描述性统计

第5章 财务报告欺诈与股权结构的实证分析
5.1 研究假设的提出
5.1.1 股权集中度对财务报告欺诈的影响
5.1.2 股权类型对财务报告欺诈的影响
5.2 研究模型
5.3 实证分析结果及解释
5.3.1 样本组间方差分析
5.3.2 全样本回归分析
5.4 小结

第6章 财务报告欺诈与董事会特征的实证分析
6.1 研究假设的提出
6.1.1 董事会规模对财务报告欺诈的影响
6.1.2 董事持股对财务报告欺诈的影响
6.1.3 董事长变更对财务报告欺诈的影响
6.1.4 董事会独立性对财务报告欺诈的影响
6.1.5 独立董事比例对财务报告欺诈的影响
6.2 研究模型
6.3 实证分析结果及解释
6.3.1 样本组间方差分析
6.3.2 全样本回归分析
6.4 小结

第7章 财务报告欺诈与审计委员会特征的实证分析
7.1 研究假设的提出
7.2 研究模型
7.3 实证分析结果及解释
7.3.1 样本组间方差分析
7.3.2 全样本回归分析
7.4 小结

第8章 财务报告欺诈与监事会特征的实证分析
8.1 研究假设的提出
8.1.1 监事会规模对财务报告欺诈的影响
8.1.2 监事持股对财务报告欺诈的影响
8.2 研究模型
8.3 实证分析结果及解释
8.3.1 样本组间方差分析
8.3.2 全样本回归分析
8.4 小结

第9章 财务报告欺诈与高管特征的实证分析
9.1 研究假设的提出
9.1.1 高管持股对财务报告欺诈的影响
9.1.2 高管变更对财务报告欺诈的影响
9.2 研究模型
9.3 实证分析结果及解释
9.3.1 样本组间方差分析
9.3.2 全样本回归分析
9.4 小结

第10章 财务报告欺诈与外部审计师的实证分析
10.1 研究假设的提出
10.1.1 审计独立性对财务报告欺诈的影响
10.1.2 审计质量对财务报告欺诈的影响
10.2 研究模型
10.3 实证分析结果及解释
10.3.1 样本组间方差分析
10.3.2 全样本回归分析
10.4 小结

第11章 财务报告欺诈与监管要求的实证分析
11.1 研究假设的提出
11.1.1 规避证券市场监管对财务报告欺诈的影响
11.1.2 对监管要求熟悉程度对财务报告欺诈的影响
11.2 研究模型
11.3 实证分析结果及解释
11.3.1 样本组间方差分析
11.3.2 全样本回归分析
11.4 小结

第12章 研究结论与进一步研究展望
12.1 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
12.1.1 财务报告欺诈与股权结构的关系
12.1.2 财务报告欺诈与董事会特征的关系
12.1.3 财务报告欺诈与审计委员会特征的关系
12.1.4 财务报告欺诈与监事会特征的关系
12.1.5 财务报告欺诈与高管特征的关系
12.1.6 财务报告欺诈与外部审计师特征的关系
12.1.7 财务报告欺诈与监管要求的关系
12.2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