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失地农民利益保障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0912731
  • 作      者:
    杨涛著
  • 出 版 社 :
    黄河水利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失地农民利益保障研究》*先以土地保障功能为前提,指出失地农民利益所在,运用实证调查资料对农民失地前后利益进行对比分析,考察失地农民对自身利益的认知情况及利益需求;其次,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从农地产权制度、土地征收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三个方面论述了当前我国失地农民受损的根源是制度缺陷和缺度缺失;然后,指出政府作为制度创新和制度保护的主体,应着重从农地产权制度、土地征收及补偿制度、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方面来构建失地农民利益保障的制度框架;*后,提出保障失地农民利益的政策建议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失地农民利益保障研究》适合从事农业经济、区域经济及农村经济政策研究领域的学者,致力于实现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党政干部,相关专业研究生以及业界人士阅读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失地农民利益保障研究》:
  目前,“失地农民”已成为一个代名词,它指的是一个新发的弱势群体,无保障的城市“边缘”人群。失地农民的内涵和外延已没有严格的逻辑照应。失地农民持有城市“绿卡”,却缺乏城市的社会和生活基础,缺乏城市的谋生手段,缺乏城市的社会认可度,甚至在相当一段时间不能适应城市的生活习惯。农民失去了土地,“农民”身份已不复存在,“粮食来自田里,蔬菜取自地里。大小春之外再搞点副业,虽然灯不是那么亮,路不是那么宽,但低廉的生活和生存成本让人感到衣食无忧、生活实在”已是昨日黄花。失地农民失了业,失去了生活来源,尽管“转非”之初,有一定数额的安置补助费,但那只是杯水车薪,用一分少一分;更严重的是心理、心态的失衡,找不到生活支撑点,由此成为置身城市、心仪农村的“边缘人”。
  从一定意义上讲,产生失地农民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农民失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农民失地后的一段时期内,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城镇居民,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村民,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特殊群体。由此所引发的失业、就业、生活、社会保障及社会稳定等连锁问题,被称为失地农民问题。这在一些地方已成为诱发社会不稳定的一大隐患。国土资源部提供的数字表明,2002年上半年群众反映征地纠纷、违法占地等问题的数量占信访接待部门受理总量的73%,其中40%的上访人诉说的是征地纠纷问题,其中又有87%反映的是征地补偿安置问题。2003年国土资源部共接到群众信访3394件,接待群众来京上访l015批,共3681人次,来京上访中集体上访147批,共l863人次。其中涉及征地补偿安置有关问题的占来访的12.2%,占来京上访批数和人数的29.9%和36.6%;涉及非法占地有关问题的占来信上访的51.7%,占来京上访批数和人数的32.2%和31.3%。而国家信访局2003年受理土地征用的初信初访达4116件,大部分聚焦在失地失业问题上。从地区分布看,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土地成为城镇建设用地,失地农民越来越多。从信访的分布来看,浙、苏、闽、鲁、粤5省占了41%。从发展趋势看,失地农民的群体不断扩大,影响也由发达地区的局部问题扩展为全国性的社会问题。这意味着城市化和工业化速度愈快,失地农民问题就愈突出。
  目前,由于现行土地使用制度存在缺陷、行政部门操作不规范、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缺失和征地中相关主体利益分配关系严重失衡,征地过程中利益冲突加剧,农民利益严重受损,全国各地因征地问题引发的拒征、上访甚至流血冲突等事件时有发生。失地农民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程度,并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2003年初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要改进土地征用的补偿方式,增加给失地农民的补偿,妥善安排好失地农民的生计”。2003年9月,国务院领导对失地农民问题批了16个字:三令五申,收效甚微,触目惊心,后患无穷。在2004年的两会上,失地农民问题成为政协会议的一号提案。提案指出,由于在征地运动中各地对农民的土地补偿标准普遍偏低,难以维持其长远生计,而在当前整个社会就业压力增大、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土地一旦被征占,就意味着农民失去了基本生活保障,就会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人员,成为社会的流民。在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草案)中,增添了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征收或者对征用的土地“给予补偿”的规定。同时,也将“建立健全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写入宪法修正案(草案)。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又进一步强调指出,要加快征地制度改革步伐,按照缩小征地范围、完善补偿办法、拓展安置途径、规范征地程序的要求,进一步探索改革经验,完善对失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拓宽就业安置渠道,健全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研究失地农民的利益保障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展开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回顾

  1.4  理论基础

  1.5  研究方法

  1.6  创新点与不足

  1.7  篇章结构与技术路线

第2章  失地农民利益分析

  2.1  失地农民含义、类型及特点

  2.2  土地保障功能与失地农民利益

  2.3  农民失地前后利益对比的实证分析

  2.4  失地农民对自身利益的认知及利益需求

第3章  失地农民利益受损的制度因素

  3.1  我过农地产权制度的缺陷

  3.2  现行征地制度的缺陷

  3.3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第4章  失地农民利益保障的制度创新框架

  4.1  制度创新和制度保护的主体

  4.2  制度创新的理念和原则

  4.3  制度创新的路径选择

  4.4  失地农民利益保障的制度创新框架及基本内容

第5章  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创新

  5.1  农地产全制度创新面临的现实问题

  5.2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创新的基础——农地所有制的选择

  5.3  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的改造——农地股份合作制

  5.4  推行农村土地发展权制度

第6章  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创新

  6.1  发达国家(地区)征地制度及借鉴

  6.2  土地征收制度创新的博弈分析

  6.3  土地征收及补偿制度创新对策

第7章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构建

  7.1  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7.2  国内外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模式

  7.3  设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

  7.4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内容

第8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主要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