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华道德楷模.近代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20093555
  • 作      者:
    白云涛主编
  • 出 版 社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正像公民道德歌所唱的那样:中国老百姓,炎黄好儿孙,重情重义重品行,立志先立人。爱国又守法,盛世享太平,明礼讲诚信,不负天下人,团结友善一家亲,勤俭自强万事兴。道德重如山,道德贵似金,人生道路上,有德才能行。中国好传统,大家来继承。

展开
作者简介

  白云涛,男,历史学硕士,现任中国国家博物馆展览部主任,研究馆员。已出版图书多部。仅在我社就出版了《百年中国社会图谱》(全10卷)、《落日依旧辉煌》(全2卷)、《中华女杰》(全3卷)等多部作品。

展开
内容介绍

  讲述中国近代(1840-1949)人物的传统美德(道德故事),以“爱国是道德的首要要求”为基本依据,分为民族大义,国之忠魂、爱国情操,誉满天下、促进发展,推动进步、为国为民,慷慨赴义、热血丹心,勇于奉献等五大类,收入了林则徐、邓世昌、谭嗣同、秋瑾…杨靖宇、赵一曼、赵登禹、狼牙山五壮士…向警予、杨开慧、董存瑞、江竹筠…戎冠秀、张思德、闻一多、吴运铎…等50位道德楷模。 每个人物都有生平简介,笔墨着重于其对应的爱国、奉献、推动历史进步等事迹,并配置肖像、插图。

展开
精彩书摘

  民族大义,国之忠魂
  林则徐
  为国为民的禁烟英雄
  林则徐(1785—1850),生于福建省候官(现在的闽侯县)。父亲林宾日,当地的教书先生。林则徐是中国清朝后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曾经担任湖广、陕甘和云贵的总督,官至一品。因为主张严禁残害中国人民的鸦片、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坚决维护中国的主权,深受全中国人的敬仰。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一 为中国人的健康而禁烟
  中国清王朝的道光年间,国内形势日渐衰败。主要表现在:经济落后,政治腐败,官场贪污成风,军备不足,武器落后,军纪败坏。人们的思想处于一种麻木、压抑和沉闷的氛围中。
  与此同时,欧洲的资本主义国家正在迅速崛起。尤其是英国在18、19世纪工业大革命后,具有了当时最先进的生产力水平。
  虎门销烟
  他们看到中国庞大的潜在市场,想方设法要突破各种障碍,到中国来占领。而中国政府坚持奉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使得英国向中国倾销其工业产品的预谋遇到了最大的阻碍。为了寻找突破口,他们选择了鸦片这种毒品,来冲击中国的对外贸易。英帝国主义先把纺织品运到印度,然后把印度的鸦片运到中国,再把中国的茶叶、生丝等运往英国,英国人在这种三角贸易中获得了极大的利益。各国的毒贩们看到中国这个巨大的毒品市场,蜂拥而至,除了英国,美国、俄国等毒贩也从中亚地区向中国的北方贩卖鸦片。他们官商勾结,甚至出动兵船在近海与毒贩交易,把大量的鸦片运到中国境内。他们在全国各地开设烟馆,使得不少中国人沾染上了毒瘾。
  由于鸦片进口量的急剧增加,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清王朝的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更为可怕的是,鸦片烟的泛滥,极大地摧残了吸食者的身心健康。染上毒瘾的人形容枯槁,为了吸食鸦片,“瘾君子”们变卖家产,使得一个个家庭陷入家破人亡的境遇。甚至有的军队中也出现了不少“瘾君子”,士兵们丢掉了武器,拿起了烟枪,使得部队丧失了战斗力。就连道光皇帝在即位前也曾经吸食过鸦片,后来猛然醒悟才戒掉了烟瘾。这种局面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中华民族将面临灭亡的危险。
  林则徐在担任江苏巡抚及湖广总督的时候,就积极主张禁烟。在他的辖区内,他把贩卖鸦片的毒贩和鸦片吸食者一扫而空。鉴于林则徐禁烟的成功,道光皇帝有了想在全国禁烟的想法。他召林则徐入京,一连八天,天天和林则徐在一起商谈禁烟的事情。道光十八年十一月十五(1838年12月31日)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统领全国禁烟。
  林则徐成为钦差大臣之后,引起一些反对禁烟的人和满洲贵族的不满。但禁烟是道光皇帝的主张,碍于皇帝的面子,他们不敢公开反对,却在暗中阻挠。以琦善为首的反对派,几番向林则徐威迫利诱。当时龚自珍对林则徐的安危很是担忧,他提议林则徐带着部队前往广东,更愿随林则徐一同南下,一旦发生战争,也可以保证自身的安全。林则徐不想让朋友卷入政治旋涡,便婉拒了龚自珍的好意。
  二 不受贿赂,坚决查烟
  林则徐于1839年正月到达广州。他首先明察暗访,详细地调查鸦片走私的情况。他命令那些和外国商人接触最多的行商,到越华书院集中,听候传唤。这些行商们的嗅觉很灵敏,感觉到大事不好,老奸巨猾的行商们拿出他们惯用的伎俩——行贿。行商头目伍绍荣妄图以巨资贿赂林则徐,面对金钱的诱惑,林则徐大声斥责他:“本官不要你的钱,要你的脑袋!”行商们一看,林则徐不吃这一套,再也不敢用金钱来收买林则徐了。
  在经过详尽的调查之后,林则徐发现鸦片烟之所以泛滥成灾,正是由于走私鸦片能获得暴利。在利益的驱使下,不法商人勾结帝国主义列强,把鸦片大量运进中国领土。林则徐和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等,一方面命令外国烟贩把烟枪等吸食大烟的烟具上缴,一方面大力整顿海防,阻断烟贩们的走私渠道。一个月以后,林则徐发出告示,限期在3日内将英国趸船上的鸦片全部收缴并保证以后永不夹带鸦片,如有违反,“货尽没官,人即正法”。3天的期限到了,外国烟贩并没有老老实实地将鸦片全部交上来,只是交出了一小部分,想敷衍了事,蒙混过关。林则徐采取果断措施,第四天即下令传讯抗拒缴烟的带头人,英国大烟贩颠地。但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却为颠地通风报信,怂恿他连夜逃跑。还在暗中鼓动烟贩拒绝上缴鸦片,让所有英国船只开到香港去,那里有英国军舰的保护,只要到了香港,林则徐就拿他们没有办法了。林则徐得到这个消息后,立刻派出中国水师的舰船,拦住英国船只的去路。对停泊在黄埔港的外轮实行封仓,一律不准装卸货物,不准继续做买卖。外商雇佣的中国工人全部撤离,并派兵包围了驻外商馆,除了提供必要的食物和饮水外,停止其他的物资供应。与此同时,再次发出收缴鸦片的通知。妄图逃跑的大烟贩颠地也没能逃走,而是被当地的渔民截住,抓了回来。此时,义律再也没有花招可耍,只好表示屈服,同意将英国烟贩的鸦片全部交出来。
  林则徐、邓廷桢等人,亲自乘坐着船只在虎门监督,收缴了英国船只夹带的全部鸦片。在接到道光皇帝就地销毁鸦片的谕旨后,他们准备在虎门销毁鸦片烟。听到这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远乡近邻的男女百姓争相赶到虎门海滩,大家要亲眼看一看,这些毒害中国人的鸦片烟被如何彻底销毁。人们高兴得如同过年一般。
  林则徐手迹
  三 虎门销烟,扬眉吐气
  1839年6月3日,是虎门销烟正式开始的日子。林则徐命人在虎门搭起了一座礼台,礼台前面挂着“钦差大臣奉旨查办广东海口事务大臣节制水陆各营总督部堂林”的横幅,并且邀请广东各级官员全部出席。由于销烟是在海滩上公开进行的,又赶上是端午节前后,因此人们纷纷前往虎门浅滩观看。一些外商、记者、传教士等,也专程从澳门等地赶来参观。当然,这里没有一个是英国人。在这些人当中,也有的是不相信林则徐能有办法把所有的鸦片完整销毁,于是前来进行实地考证的。林则徐干脆给他们机会,让外国观察员进入到销烟池边,近距离观看销烟的方法,并且沿途详细讲解。
  进入销烟的海滩,大家一眼就看到为销烟开凿的两口15丈见方的大塘。这大塘前面设有涵洞,后面通着水沟。林则徐先祭拜了海神,然后在邓廷桢、关天培等官员的陪同下,登上虎门观礼台,观看销烟。在隆隆的礼炮声中,一群群光着脊梁,赤着脚板的工人,站在木板上,把劈成小瓣的鸦片抛入放有盐、石灰的池塘中。顿时,销烟池中升起大团大团的白烟,这时候再把涵洞的门打开,销毁了的鸦片随着潮水被冲入大海,消失得无影无踪。人们欢呼着,跳跃着,笑容绽放在每个中国人的脸上。外国记者待观看全部过程后,皆心悦诚服,向林则徐脱帽致敬。《澳门月报》《季度评论》《新加坡自由新闻》《广州纪时报》等中外报纸,大篇幅连续报道了虎门销烟的盛况,在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很大影响。虎门销烟也得到了反对鸦片贸易的众多外国人的支持及肯定。
  整个销烟活动进行了20多天,一共销毁了鸦片19179箱加2119袋,总重2376254斤。
  虎门销烟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并且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通过这次禁烟运动,增强了中国广大民众对鸦片烟所具有的危害性的认识。同时,更使全国人民看清了英帝国主义向中国贩卖鸦片的本质,唤醒了人们的爱国意识。因此,人们把林则徐尊为民族英雄,他清廉、正直的品质也为华夏的后人所传颂。但是,“虎门销烟”并没有挽救清王朝衰败的局面,反而为英国侵略中国制造了借口。根本原因在于,英国政府早就准备对中国发动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虎门销烟”只不过成了外国列强发动鸦片战争的导火索。从这个角度看,“虎门销烟”加速了中国进入半殖民的脚步,也从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然而,腐败的清王朝早就被侵略者吓破了胆,他们把一切罪责强加在林则徐等人身上。林则徐被革职,遣送到新疆伊犁,禁烟运动也随之夭折。“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为了国家和民族大义,忍辱负重的形象令人难忘。他堪称是中华民族的道德楷模。
  澳门林则徐纪念馆雕像
  邓世昌
  魂扬黄海,壮我国威
  邓世昌(1849—1894)原名永昌,字正卿,生于广东番禺。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在黄海海战中英勇捐躯报国。邓世昌壮烈殉国后,举国悲愤,光绪帝为他撰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一 我国第一批优秀海军军官中的佼佼者
  1849年(清道光二十九年),邓世昌出身于广东番禹的一家富裕人家,原籍广东东莞。少年时期,曾跟随父亲邓焕庄移居上海。上海是我国近代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在这里,开明的父亲让邓世昌跟随西方人学习了英语、算术等西学课程。也正是跟随父亲在上海的日子里,少年邓世昌便亲眼目睹了外国兵舰在黄浦江上横冲直撞,胡作非为,使他感到国家要有强大的海军,才能不受外人欺凌。
  1867年,前江西巡抚沈葆桢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开办了培养造船人才的制造学堂(前学堂)和驾驶轮船人才的驾驶管轮学堂(后学堂)。因法国长于制造、英国长于驾驶,因此分别以法文和英文授课。
  起初,学堂仅招收福建本地的16岁以下,粗通文墨、聪颖伶俐的学生,如刘步蟾、林泰曾、严复等。后因生源不足,招生范围扩大到广东、香港等地,且年龄放宽到20岁。得知此消息的邓世昌,请求父亲准其应考,得到了父亲的支持。1868年,怀着救国志愿的邓世昌,以各门考试都是“优”的成绩考入福州船政学堂,成为驾驶班的第一届学生。那一年,邓世昌已经18岁,比大部分同学都大3、4岁。年幼时就怀有发展我国海军抵御外敌梦想的邓世昌,十分珍惜在船政学堂学习的机会,学习目的明确且刻苦。
  要成为真正的海军军官,不仅要学好理论,在练习舰的实习也非常重要。1873年,邓世昌和同学们一起登上“建威”练习舰,开始了海上远航。这次航习,先后到达厦门、香港、新加坡、槟榔屿,历时4个月,在练习舰经受了各种考验。去时由教员驾驶,各学员记录航海日记,测量太阳和星座的位置,练习操纵各种仪器。返航时学员轮流驾驶,教师将航海日记仔细勘对。邓世昌经过二年舰课实习后顺利毕业。
  邓世昌在船政学堂攻读五年,各门功课都取得了优秀的成绩,而且通过学习对天文、地理、测量、电算、行阵以及中外交涉例文等也都有了更为精深的研究。尤其是在随练习舰到南洋的实习中,表现出实际驾驶、管理舰船很高的素质和技能,深得外教好评。邓世昌因年龄较大比较稳重和老练,也深得沈葆桢的重视,说他是“最伶俐的青年”,是公认的中国第一代海军人才中的佼佼者。
  二 严格训练屡立战功
  1874年,由于邓世昌在学习期间的优异表现,被沈葆祯以五品军功,任“琛航”运船大副。邓世昌经历了保卫台湾,赴朝作战等抵御日本侵略的战斗,也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1875年,邓世昌任“海东云”炮舰管带,时值日本派兵入侵台湾,邓世昌奉命扼守澎湖、基隆诸要塞,补六品千总。后调任“振威”炮舰管带,因捕海盗有功,升任五品守备,加都司衔。1879年,清政府大办海军,执掌筹建海军大权的李鸿章听说邓世昌才干出众,调他到北洋海军。1882年,朝鲜内乱,日本拟出兵干涉。清政府应朝鲜政府之请赴朝,邓世昌随行,由于邓世昌率“扬威”迅速赴仁川,较日本兵船早到,粉碎了日本企图扩大侵略的计划。事件平息后,清政府赐予邓世昌“勃勇巴图鲁”的称号。
  在北洋舰队期间,满怀救国热情的邓世昌为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建设可谓殚精竭虑。当时北洋海军舰上官员多陆居,连军士亦常离船游逛,邓世昌忠于职守,极少离舰登岸。他和士兵同甘共苦,同时很注意对士兵进行爱国教育,经常在军中说,“人谁不死,但愿死得其所耳”。1891年,北洋海军举行第一次会校,邓世昌督察船务尤力,不肯休息。有人担心他累坏身体,劝他注意休息,他却说:“古人以身许国为职志,何况我们身为军人,只要对国家有利,个人的生命算不了什么。我们应该不怕艰险,随时准备为国家献身才是。”在中法战争期间,适值邓世昌的祖父和父亲双亡,但他以军人的卫国天职为重,未请假回家。1891年,李鸿章检阅北洋海军,邓世昌因训练有功,获得了“葛尔萨巴图鲁”勇名。
  邓世昌有优异的学习成绩本可以留洋深造,但由于国内缺乏海军人才,因而邓世昌一直坚守岗位未能出国留学。但由于其渊博的学识和扎实的实战经验,多次被派往国外接受新的舰船。他每次出国都认真考查西方海军情况,在参观英、法、德各国海军营垒时,悉心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技术和经验,而且于回国途中积极率部演练海战战术与航海技术。
  1880年,记名提督丁汝昌去英国接收订购的“超勇”“扬威”两艘快舰,邓世昌随行并亲自驾驶“扬威”舰。他们驾驶着悬挂中国旗帜的军舰在大洋上航行,这不仅是以前从未有过的事情,同时也使欧洲各国知道了中国海军,并在航行中获得了各国的尊敬。1887年春,邓世昌率队赴英国接收清政府向英、德订造的“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四艘巡洋舰,年底回国。归途中,邓世昌沿途安排舰队操演练习。“终日变阵必数次”,时而操火险,时而操水险,时而作备攻状,时或作攻敌计。他在训练中严格要求部属,人们称赞他带领海军士兵“使船如使马”,就像在陆地上一样灵活。因接舰有功,邓世昌升副将,任“致远”舰管带。后来,北洋海军正式组建成军,邓世昌升至中军中营副将,任“致远”舰管带。
  致远舰官兵。中间左为邓世昌,右为北洋水师总教习、英人琅威理
  甲午海战油画
  三 黄海海战壮烈殉国
  1894年7月,甲午战争爆发。为支援平壤的清军,清政府雇佣招商局5艘轮船运兵,令丁汝昌率北洋舰队主力护航。参加护航的有“定远”舰和邓世昌为管带的“致远”等12艘舰。9月17日,在返回旅顺途中,与正在寻找北洋舰队主力的日本舰队相遇。日本舰队发现北洋舰队后以“吉野”等4艘快舰组成的第一游击队为先锋,以旗舰松岛等6舰组成的本队在后,形成一字竖阵,凶恶地向北洋舰队扑来。丁汝昌下令迎敌,列成人字阵向日本联合舰队冲去,黄海海战爆发。
  双方交火不久,旗舰“定远”桅杆被日舰排炮打断,帅旗被打落,丁汝昌也身受重伤,整个舰队有失去指挥而陷于混乱的危险。紧急时刻,邓世昌知难而进,立即在自己舰上竖起帅旗,从而稳定了军心。海战进行到白热化阶段以后,日木联合舰队将一字竖阵变为太极阵,把北洋舰队人字阵裹于中间,北洋舰队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接着,致远等三舰又被划出阵外,陷入了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的包围之中。在这种险恶的形势下,邓世昌毫不气馁,前后火炮一齐开火,连连击中日舰。
  号称“帝国精锐”的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吉野”等4艘快舰,驶至旗舰“定远”前方,企图攻击旗舰。邓世昌为保护旗舰,开足马力,挡在“定远”前方,使旗舰转危为安。但“致远”却招致日本舰队围攻,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于是邓世昌决心放手一搏,指挥战舰全力撞向日舰“吉野”号。日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不幸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所养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没于波涛之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时年45岁。
  邓世昌为国殉难后,在国内外引起很大的反响,山东威海百姓自发出海打捞英雄的遗体,连当时英法海军在场观战者,无不称赞他“忠勇为不可及”。1996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命名新式远洋综合训练舰为“世昌”舰,以示纪念。邓世昌是甲午海战中的民族英雄,其在海战中显现的誓与战舰共存亡的民族气概和爱国精神名垂千古。邓世昌的这种忧国忧民和为国家和民族大义,勇于牺牲自己的伟大爱国主义情怀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

展开
目录

民族大义,国之忠魂
林则徐 为国为民的禁烟英雄     003
一 为中国人的健康而禁烟 /?003
二 不受贿赂,坚决查烟 /?005
三 虎门销烟,扬眉吐气 /?007
邓世昌 魂扬黄海,壮我国威     010
一 我国第一批优秀海军军官中的佼佼者 /?010
二 严格训练屡立战功 /?012
三 黄海海战壮烈殉国 /?014
杨靖宇 令敌人折服的抗联英雄         017
一 抛家舍业、出生入死的革命者 /?017
二 天才的游击战略家和组织者 /?018
三 威震东北的抗联司令 /?021
四 令敌人折服的英雄 /?022
赵一曼 血洒珠河的抗日女杰     024
一 掌握自己命运的人 /?024
二 走向新生活 /?026
三 血洒珠河 /?028
张自忠 将军血染大洪山     031
一 宁为百夫长,不做一书生 /?031
二 喜峰口战役,刀光闪烁气峥嵘 /?033
三 “华北特号汉奸”,身背骂名志尤钢 /?034
四 浴血战临沂,将军威名震敌胆 /?035
五 壮志未酬身先死,将军血染大洪山 /?036
佟麟阁 奋战至最后一滴血         040
一 亲民爱兵、善于治军 /?040
二 “卢沟桥即为尔等之坟墓” /?042
三 “奋战至最后一滴血” /?044
赵登禹 抗日救国,乃军人天职         047
一 战斗在队伍的最前沿 /?047
二 大敌当前,主将岂能畏缩不前? /?049
三 血染大红门 /?052
谢晋元 这块土地是我们中国的         055
一 少怀大志投笔从戎 /?055
二 “只要有一个人在,这块土地就是我们中国的” /?056
三 孤军营里的四年抗争 /?059
冷 云 宁死不降的投江女英雄         062
一 乌斯河畔的战斗 /?062
二 拼死掩护大队战友 /?063
三 宁死不降愤然投江 /?065
狼牙山五壮士 宁死不屈的燕赵英雄         069
一 抗日烽火中入伍 /?069
二 危难时刻受命 /?071
三 狼牙山上谱壮歌 /?073
马本斋 岂容日寇践中华     077
一 决心为回族的解放奋斗到底 /?077
二 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 /?079
三 汉回各族模范,母子两代英雄 /?081
李 林 华侨英雄,抗日女杰     084
一 抑制不住的爱国激情 /?084
二 在抗日救亡工作中实现梦寐以求的夙愿 /?087
三 战斗在抗日最前线 /?087
四 为掩护部队突围壮烈殉国 /?090
左 权 太行浩气传千古     092
一 身经百战,具有卓越的指挥才能 /?092
二 博览群书,深具丰厚的理论修养 /?093
三 治军有方,丰富的军队建设思想 /?094
四 保卫总部,以身殉国的最高指挥官 /?095
爱国情操,誉满天下
谭嗣同 舍生取义,从容赴死     099
一 慷慨悲歌士,驱车燕赵间 /?099
二 为了维新,不怕杀身灭族 /?102
三 面对死亡,我自横刀向天笑 /?104
邹 容 撰《革命军》,流革命血       107
一 追求新学的少年 /?107
二 革命的马前卒 /?108
三 义不独生英雄早逝 /?110
陈天华 以自己的生命敲响警世钟     113
一 少年壮志,“匈奴”未灭誓不娶妻 /?113
二 杰出的革命宣传家 /?114
三 蹈海殉国,以死鸣响警世钟 /?117
秋 瑾 鉴湖女侠,“中国贞德”    119
一 巾帼女杰参加革命 /?119
二 为革命不惜牺牲的中国贞德 /?121
蔡 锷 为四万万同胞争人格     125
一 “流血救民吾辈事” /?125
二 “为四万万同胞争人格” /?127
三 “将军拔剑南天起” /?129
四 英年早逝,举国哀鸣 /?130
方志敏 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133
一 征程未竟,身陷囹圄 /?133
二 爱国主义的千古绝唱 /?136
三 “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137
张学良 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140
一 东北易帜,结束国家四分五裂 /?140
二 武装调停中原大战,维护国家统一 /?142
三 西安事变,促成国共合作抗战 /?143
吉鸿昌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146
一 我是中国人 /?146
二 投身抗日洪流 /?148
三 死了也不能倒下 /?150
促进发展,推动进步
魏 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     155
一 《海国图志》:“中国知西学之始” /?155
二 “师夷长技以制夷” /?158
三 “墙内开花墙外香” /?159
严 复 精通西学第一人     162
一 学习知识,培养人才 /?162
二 宣传维新理论 /?164
三 译著《天演论》,影响海内外 /?166
四 精通西学第一人 /?168
孙中山 为国为民 奋斗终生     170
一 革命救国,成立同盟会 /?170
二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172
三 国共合作,拯救中国 /?174
蔡元培 开“学术”与“自由”之风         178
一 曾经腐败的北大 /?178
二 执掌北大:不拘一格纳贤才 /?180
三 “兼容并包”,鼓励思想争鸣 /?182
四 身体力行,以身垂范 /?184
梁启超 “中国之新民”的呼唤者     186
一 与康有为齐名的维新巨子 /?186
二 “中国之新民”的呼唤者 /?188
三 百科全书式人物 /?189
陈独秀 文化启蒙,民主先驱     194
一 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 /?194
二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197
三 思想和贡献,影响深远 /?199
李大钊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         201
一 立志“再造中华” /?201
二 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共产党的创始人 /?203
三 领导工运农运,为革命献身 /?206
胡 适 提倡新文化,抨击旧传统     209
一 新文化运动的开山宗师 /?209
二 自由主义思想家 /?211
三 中国现代学术史、思想史的奠基人 /?213
鲁 迅 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民族脊梁         216
一 从救人到救国 /?216
二 “二十世纪亚洲最伟大作家” /?217
三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220
冼星海 为大众谱出心声的人民音乐家     223
一 怀抱音乐梦想战胜生活困苦 /?223
二 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 /?225
三 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心声 /?227
聂 耳 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先驱         231
一 音乐界的拼命三郎 /?231
二 以音乐唤醒国人的觉悟 /?233
三 不朽的旋律,时代的号角 /?235
为国为民,慷慨赴义
施 洋 劳工律师,慷慨就义     239
一 为穷人,为救中国而读书 /?239
二 五四运动的旗手 /?240
三 中国首位劳工律师 /?242
四 为了劳工,流尽最后一滴血 /?243
林祥谦 宁可牺牲也不复工         245
一 富有反抗精神的勇敢少年 /?245
二 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 /?246
三 宁可牺牲也不复工 /?249
夏明翰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251
一 背叛家庭,投身革命 /?251
二 热血青春,无怨无悔 /?253
三 为国为民浩气长存 /?254
向警予 不在敌人屠刀下求生     257
一 为教育救国不辞辛苦 /?257
二 为妇女解放而斗争 /?260
三 面对死亡慷慨疾呼 /?261
杨开慧 愿润之的事业早日成功         264
一 夫唱妇随,为党默默工作 /?264
二 我死不足惜,愿润之的事业早日成功 /?267
瞿秋白 为共产主义勇于赴死     272
一 确立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信仰 /?273
二 面对挫折不气馁 /?274
三 抱定了必死的信念 /?275
四 生死面前大义凛然 /?277
刘胡兰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281
一 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最大的心愿 /?281
二 为革命而死,死的光荣 /?285
董存瑞 舍身炸碉堡的人民英雄         289
一 战斗中锤炼自己 /?289
二 屡建奇勋立大功 /?290
三 英雄舍身炸碉堡 /?292
江竹筠 中国的“丹娘”,永远的丰碑       295
一 心甘情愿地执行一种特殊任务 /?295
二 为保护党的组织而坚贞不屈 /?298
三 像丹娘一样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300
热血丹心,勇于奉献
戎冠秀 “子弟兵的母亲”         305
一 积极抗日,舍生忘死救伤员 /?305
二 为了人民子弟兵,贡献自己全部的爱 /?308
三 新中国成立后,对子弟兵的热爱不减当年 /?310
明德英 八路军的沂蒙红嫂         312
一 用乳汁喂养八路军伤员 /?312
二 从死亡线上救回庄新民 /?314
三 好红嫂,永难忘 /?316
白求恩 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     318
一 “如果只考虑我个人的安危,我就不会到中国来”
/?318
二 “我是‘O’型,就抽我的血” /?321
三 “假使我还有一点支持的力量……” /?323
张思德 为人民服务的典范         326
一 一个平凡的红军战士 /?326
二 服从命令,任劳任怨 /?328
三 为了抢救战友而牺牲 /?329
李公朴 为和平民主而献身         332
一 正义少年赴美求学 /?332
二 为抗战而奋斗的“七君子”之一 /?333
三 “我两只脚跨出门,就不准备再跨回来” /?335
闻一多 宁死不屈的民主斗士     338
一 进步思想成就伟业的诗人 /?338
二 满怀爱国情怀潜心钻研的学者 /?341
三 以红烛精神投身革命的斗士 /?343
陶行知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346
一 立志投身教育事业 /?346
二 近代教育的先驱 /?348
三 鞠躬尽瘁的民主斗士 /?351
吴运铎 “把一生献给党”的中国“保尔”     354
一 我军兵工事业的开拓者 /?354
二 把一切献给党 /?356
三 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359
陈嘉庚 华侨领袖,实业兴国     361
一 少年随父下南洋,海外打拼储巨资 /?361
二 兴教强国为宗旨,倾尽所有建学校 /?363
后 记     368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