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二香云纱产生的必要条件及传说</div><div> 珠三角地区发达的丝织产业无疑是产生香云纱的必要条件之一,前文中已有论述,这里,我们还要考察香云纱产生的其他的必要条件。笔者认为最为重要的有两点,一是适宜的自然条件,包括①充足、猛烈的日照。②含铁质的河泥。③密布的河涌。⑤密而均匀的草地与绸匹之问形成的小气候。四者缺一不可。二是人为的条件,①运用薯莨汁液的自然染色技术。②运用特殊河泥进行媒染的技术。当然,其整个生产流程包含若干的工序及技术要领,本文将在以后的章节作更为详细的描述。</div><div> (一)日照条件</div><div> 香云纱的染整技术俗称晒莨,在对坯绸进行浸染后需在阳光下进行摊晒,利用阳光的能量将色素同定在丝织物上,次数多达二三一卜次。阳光的强度非常考究,因为蚕丝纤维是一种非常娇嫩的天然蛋白纤维。蚕丝是由丝素和丝胶组成,一般来说在桑蚕丝中,丝胶含量20%-30%,丝素含量70%-80%,各种碳水化合物含1.2%-1.6%,色素含约0.2%,灰份含约0.7%。蚕丝在经过煮练后,去除了丝胶,基本上只剩下丝素,而丝素在紫外光照射下,会变脆,强力下降。冈此,过于猛烈的阳光会使丝绸变脆,失去张力,晒出的莨绸在穿着的时候会经不起拉扯而产生纰裂。笔者曾经在一家定做衣服的店里定做了一条黑色香云纱裤(在店里买的面料),满怀期待与惬意地走在繁华的街头,在弯腰绑鞋带的一刹那,臀部传来一声突兀的裂帛声,当时恨不能钻地下水道,赶紧打车回家。后来问晒莨厂的老师傅,说是买了晒过头的莨绸,一般人从外表上看不出来,属于不合格产品。阳光太过猛烈还会造成另外一种不良情况,最后过泥以后,色素沉淀太厚,过泥后的香云纱像是被涂上了一层厚厚的黑胶,给人沉闷、透不过气来的感觉,失去了香云纱的灵动。</div><div> (二)含铁质的河泥</div><div> 香云纱产生的另一要素是含铁质的河泥,香云纱最后一道主要的工序是过泥,俗称“过乌”,是将用薯莨汁浸染并在阳光下晒好的坯绸在避光的情况下涂上河泥置放半小时,此时,薯莨汁液中的单宁酸会和河泥中的铁离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单宁酸亚铁,黑色的香云纱就产生了。</div><div> (三)密布的河涌</div><div> 晒地的位置大多选择在河涌边,一是便于绸疋过泥后进行浣洗,二是便于挖掘、运送生产香云纱所必需的河泥,还有一点,在河涌遍布的珠三角地区,很多交通和贸易是通过水上运输来实现的。</div><div> (四)自然染色的技术</div><div> 香云纱的产生除了以上必要的自然条件外,还有重要的人为的冈素,笔者认为重要的是自然染色的技术。</div><div> 大干世界五彩缤纷,红色的太阳、蓝色的天空、绿色的树叶、褐色的泥土、黄色的皮肤、黑色的眼睛……各种各样的色彩一定令我们的先祖心醉神迷。他们利用各种植物、矿物甚至鲜红的血液对他们使用的各种器皿、装饰物进行染色,当然最重要的是对他们的纺织物进行染色。自从丝织品起源以来,中国人就渐渐发展出了系统的自然染色技术。但是有关染色的记载却出现的比较晚。到周朝以后就有较明朗与丰富的文献记载,并且在政府机构中,也出现有专司染色的机构。</div><div> ……</div>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