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广告的背后不应是一道简单的“判断题”
社会的角落里,这些东西我们早已经习惯到视而不见,但我想每个人都曾好奇过它们背后隐秘的故事。
这个选题折磨了我4个月,一天都没有歇过。最大的困难是如何得到拍摄许可,这需要大量的沟通。2013年11月开始,我每天只做两件事:去各地街头转悠,拍摄墙上的小广告,然后像推销员一样,不停地打电话。直到春节,一直都在干这事。其中有三个目标是最难突破的,分别是贩枪广告、小姐广告和游医广告。不同的目标,我用尽了各种不同的方法才完成拍摄。贩枪的人,我帮他联系省城医院解决了儿子的手术问题,作为“报答”,他允许了我的拍摄,拍摄结束后他就换了手机号,失去了联系;在小姐的眼里,我就是一个喜欢拍女人的“变态”;对于游医,最后则是不得已选择了强行拍摄……
那段时间,每个月的电话费将近两千,我已经记不清被多少人拒绝过。拒绝我的方式和话语都差不多,大多数人都可以约见面,但如果我告诉人家,我要拍照时,所有人第一反应就是“你干什么的”、“你有毛病吧”……然后50%的人会立刻走掉,还有50%的人请我立刻出去。
有一个场面,我至今无法想象她是怎么做到的。一个小姐,进门不到5秒,她边笑着边把自己脱了个精光。“拍张照吧。”我边说边转身从包里取相机。她立刻翻脸,穿衣服的速度更快,大概3~5秒。我正惊讶于她穿衣速度的时候,她已经恶狠狠地骂了过来:“你干吗的?玩不玩?掏钱!信不信老娘叫人弄死你?”
和每个小广告背后的人打交道的经历,都是一个精彩的故事。“枪贩老余端坐在镜头前,握枪的手一直在抖,一起抖的,还有他的腿。他努力地直视我,眼睛却左右闪躲。”这是我第五次见老余,也是最后一次联系。那次拍完照片以后,他就带着儿子赶往火车站,离开温州,回了老家。他说,回去后会把新的电话号码告诉我,但如今他的旧号码已经停机,新的电话却一直没再打来。起初,我只是把老余当作“突破”对象,当得知他儿子的罕见病情后,我开始变得矛盾,后来帮他联系了省城的医院,解决了手术问题,作为“报答”,他允许了我的拍摄。我能够理解,考虑到所处的环境,老余的内心肯定是复杂的。他让我拍摄,有不好意思拒绝的成分,但同时又担心自己的事情被曝光……最后,他选择了面对镜头,之后又默默消失。儿子的康复,对他来说或许是最好的结局。
城市角落的小广告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牛皮癣”的环境治理问题。每个小广告的背后都有一个看不见的隐秘世界,这里有江湖郎中的坑蒙拐骗,有黑道混混的无奈迷茫,有寄居者的颠沛流离,还有寻找亲人的冷暖人生……他们用最低的成本推介自己,迎合着人们的需求。小广告的背后,不应是一道简单的判断题。
这是一个我们大多数人“看见”,但又麻木“不见”的社会底层,它真实存在。在中国,我们从小接受的道德标准是非黑即白的,很少从人性的角度,从理解出发。这个选题,我选择换一种方式,用人文关怀的视角去记录,希望能引发大家对这个群体的关注。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