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事情不轻易做决定
在哈佛,每个学生都可以免费选修哈佛的所有课程,但由于学生的时间有限,所以,他们的前辈总会叮嘱他们:到哈佛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会如何做决定。
做决定是一门艺术,你最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做什么,想要达到什么目的,切不可轻易下结论,因为很多事情如果开始你没有经过深思熟虑,那么事后你一定会后悔。
学会正确地做决定
有一个很有趣的小故事:
一天,天气很热,妈妈要小詹姆斯穿短裤去上学。小詹姆斯穿着短裤来到学校,发现全班只有自己穿短裤。小詹姆斯觉得自己这样太显眼了,真想回家去换条长裤。
第二天,天气也很热,妈妈还让小詹姆斯继续穿短裤,可他怕昨天的事情再发生,于是坚持着要穿长裤。结果,小詹姆斯来到学校,发现别的男生都穿着短裤,于是他又不自在了。
中午,下一场了暴雨,气温也随之下降。下午上学时,小詹姆斯又换上短裤来到教室,可他发现所有同学又都换了长裤……
就是在这个简单的问题上,小詹姆斯的选择却总是和同学们不一致,真是令人遗憾。这只是个简单的决定,穿短裤还是长裤其实都没什么问题,只是觉得不自在罢了。
然而,生活中如果遇到了重要得多的事情,可就不只是感觉的问题了,一个决定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这时我们该怎么做决定呢?
每个人做决定的方式不同,在面对同一事情时也会选择不同的方式。下面一些方法,我们在做决定时经常会用到。
首先是依循先例,就是之前怎么做,现在还怎么做。这种方法适用于我们平时生活中的一些惯常的事情,比如说洗漱、做饭之类的。大家每天都不会因为怎么去刷牙而犹豫半天。
还有就是听从别人的建议,大家说怎么做就怎么做。选择这种方式其实是出于从众的心理,既然大家都是这样的,我为什么要改变呢?小詹姆斯在做决定时就考虑了这一点。
不可否认,有时候人们做决定会凭着自己的一时冲动,当时脑袋一热就拍板了。其实,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有的人在处理事情时会经过周密、理智的思考和验证后再做决定,这是比较正确的做法。不过这对于信息和资源的要求很高,很多情况下我们没有办法选择这种方式。
当然我们还有很多种办法来做出自己的决定。我们在面对一些琐碎细小的事情时,通常不会花费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去进行思考,因为机会成本会很高,在这些事情上不值得花费太多精力,所以怎么做决定都没什么关系。
当我们面对一些重大的事情时,就要慎重地做出自己的选择。人生的路途虽然漫长,但是关键的只是那么几步,也就是那几个重要的决定,如果选错了,整个人生是会被改写的。
大事面前勿草率
著名作家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讲述了一个这样关于选择与决定的故事:
小说的主人公叫高加林,高中毕业后,他回到村里当上了民办小学的教师,他对这个能体现他才能的职业感到很满足。然而好景不长,他很快就被别人顶替了,他只能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
在他失意无奈,甚至有些绝望的时候,善良的农村姑娘刘巧珍闯进了他的生活,他对高加林的爱质朴而纯真,但他们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的,她对于高加林来说只是他失意时精神上的慰籍。
当机遇再次降临时,高加林没有错过,于是他重新回到了城市,开始了新的生活。后来,他巧遇了同学黄亚萍。与刘巧珍相比,黄亚萍无疑是位现代女性,高加林与她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他们有着相同的知识背景,又有着许多共同话题,在经过反复考虑后,他接受了黄亚萍的爱,无情地伤害了刘巧珍。然而天意弄人,最终,高加林还是回到了那片生养他的土地……
高加林的生活在每次决定之后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与之前的生活相差很远。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那几个关键的转折点,就要看你怎么去选择和把握了。
对于重要的事情们不要轻易做决定,因为人在处理事情时会有很多的偏见和错觉,这是很难避免的。
我们在做决定之前都会得到一部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还会主动收集这方面的信息来帮助自己分析问题,并得出尽可能完善的答案。但很多现实情况是这样的,我们只是对已有的信息有所了解,当然有时候连这一点都做不到,我们对于其他的信息一无所知,甚至连其他信息是否存在都不知道。我们总相信自己是在充分权衡各种替代选项后,才做出"正确"决定的。其实你的观点早已带有偏见,你只是想证明自己是对的。在这个时候,你的偏见就会制造问题。
这就好比面对一潭未知深浅的湖水,我们只是舀了其中一瓢水进行研究,是没有办法对这潭水的深度做出多么精准的了解的。这个问题本来就很让人觉得懊恼了,更致命的问题是,我们的偏见会让我们认为这一瓢水就是全部了,这样更会让人失去理智,以致得出的结论偏差很大。
我们都有过和别人争论的经历,往往双方都只是坚持自己的观点,并且搜集一切证据来证明自己论点的正确性,完全无视对方的任何意见。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各执己见,互不相让。
要做出最好的决定,就要去找可能证明自己错判的证据,而不是再去找巩固自己观点的信息。然而,这种偏见是大家通常都会遇到的。我们在做决定时会注意到一些与主题没太大关系的信息。例如我们每次去超市购物,都会买一些打折促销的商品,还认为自己是个精明的消费者。因为我们用九块九买到了一件原来要十五块的东西,表面上看我们好像省了不少钱。实际上,我们购物的这个决定就是受到了"定锚效应"的影响。商品原先的标价可以当作定锚,而我们用它来比较打折后的价格,因此感觉很实惠,但其实还是不便宜。如何摆脱定锚效应的影响呢?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先设定一个比较客观的"锚"来进行折中。比如自己在买苹果之前,先打听好最近的市价是四块五,那么在超市标出原价六块折扣价五块的时候,你就可以避免自己做出买苹果的决定了。不过很多时候,自己的这个"锚"是很难确定的。
总之,人生中重要的决定毕竟只有关键的几个,而且我们的思维中总会有一些偏见和错误,来干扰我们做出正确的决定,所以在面对重要问题时,一定要仔细权衡,考虑周全,不要轻易做出决定。
培养你的决策能力
决策训练是哈佛的一门重要课程,尤其是在哈佛商学院,教授会采用许多方法来训练学生的决策能力,譬如有一种方法是实例教学。在课堂上,讲师会要求一名学生向全班讲述一个事例,对某一家企业的现实情况,主要是运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细致地描述。该门课程的讲师通常都是极富教育经验的工作者,同时也是接受过良好训练的企业家。在讲师的带领和引导下,全班同学将会对这一案例进行剖析和讨论。首先是找出该企业存在的问题,然后对这些问题逐一进行剖析和辩论,最后由学生提出解决方案。该课程不仅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了现实社会中的商业模式,同时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决策能力。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方法是"文件夹方法",类似于"角色扮演游戏",比如安排一名学生暂时"扮演"某位高级领导,即兴"表演"他是如何处理公文、信件和各种报告的,对其中涉及到的事件要在第一时间做出决定,并且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安排好下属的工作,并写出决策方案。所有步骤完成后,由讲师和全体同学对整个过程进行讨论和评价。当然,这种角色扮演并不局限于某一固定的场景,有时候可能让一位学生扮演领导者,而另一位学生则扮演一位牢骚满腹的员工,该"领导"需要即兴表演如何和一位牢骚满腹的"员工"进行沟通。这充分证明了哈佛人对决策能力的重视。
Step1:
收集尽可能多的信息帮助自己来决策
决策的正确与否,与信息量的多少有着很重要的关系,所以要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搜集材料来供自己参考。因为较多的信息能使我们避免出现偏见,所以信息搜集得越多越好。但是,很多实际情况是,我们的信息量很小,这样在决策时就不能仅仅依靠自己了,而要选择其他的方式,比如听取他人的意见等。虽然说信息量越多越好,但也要有个度,除了要考虑成本的问题,还要考虑实际情况,足够的信息就可以了,超量的信息有时反而会对我们造成干扰。
Step2:
他人的意见要慎重对待
有时候,与其自己钻牛角尖,不如找个曾做过相同抉择的人,听听他曾经的感受。还可以跟自己最重要的亲人、朋友商量一下,让他们帮忙进行分析,把各种可能的结果和因素都考虑进来。"旁观者清",他们的意见是很值得考虑的,他们会给出一个比较客观和全面的判断,能校正自己认知的偏差。
当然,不论是谁的意见,即便是最亲的人提出的意见也只能作为参考,最终的决策还是要我们自己来做。因为每个人都只能对自己负责,别人无法替代你。
Step3:
备选意见多不如少
做决定时,你或许认为选项多多益善,其实多不如少,要尽量减少备选项。如果选项增多了,想做更好的选择,就必须动用更多的信息,思考更多的问题,非常耗时,同时也会加大出错的概率。比如,你想换一款手机,与其全面搜寻信息,不如先问问亲朋好友是否有可以推荐给自己的品牌。这样会花费更少的时间,自己的满意程度也不会太低。
……
展开
——比尔·盖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