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情绪健康,是对周遭事物的一种同步感知。你能快速、直接地感受这个世界,而不后知后觉。大多数人生来本是情绪健康的,但随着不断融入社会,各种情绪健康方面的问题就会开始日益彰显。本书作者的观点在于,人生在世,快乐幸福并非注定,但希望拥有更为健康的情绪却是人之常情。
情绪健康五部曲:
1. 培养敏锐的洞察力:通过反思过去,提高领悟自身思维、感受和行为方式的能力。
2. 塑造活在当下的自我意识:拥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及存在感,努力活在当下。
3. 建立顺畅、互动的人际关系:做到与人交往自在、得体且不乏自信,既不咄咄逼人,也不被动消极。
4. 在职场中保持本真:不要轻率趋附于流行的价值观,坚持自己笃信的原则,在工作中亦是如此。
5. 拥抱轻松愉悦、充满活力的生活:活泼、开心地去生活。
2.活在当下:自我意识
有一位男生从小品学兼优、出类拔萃,上大学后也是如此。大二学期末的一天,他早上去考试,随后就失踪了。24小时后,有人发现他在街上四处游荡,完全迷失了方向。他不但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而且完全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二十年来,他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极为错综复杂的虚假自我,无法洞悉有着真实需求的那个真正的自我。他不仅仅忘了自己姓甚名谁,更重要的是失去了自己在世为人的身份定位。
身份感缺失,或者说自我意识薄弱,会使人很难面对真实的生活。如果不能对自己的身份进行准确定位,你便会趋于活在自我想象中,而这样的生活很容易带来伤害。你或许会玩世不恭地生活,尽管有时人们误以为这样的你开朗活泼;你或许会通过奋发努力、出人头地来满足自我并获得外界的认可;你或许还会凭空捏造存在的意义,因为生活于你而言本就亦真亦幻。为了逃避虚假自我所带来的空虚寂寞,你会刻意生活在亢奋和忙碌之中。在别人看来,你的生活激情昂扬,你的情绪健康向上,可事实上,这只是表面的假象。你只是隐藏了真实的自己,无法直面现实生活。
内在身份感
一个人之所以自我意识薄弱,是因为他在1岁前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当然,国籍、家庭背景和性别会赋予一个人社会身份感,但无论你相信与否,内在身份感的确与婴儿时期的“人际关系”有关。在1 岁前,婴儿尚不会言语,此时他们的感受基本由生理和本能需求决定。这一阶段的存在感很简单,可能只是在温饱和被关爱方面的体验。当生理需求得到满足时,他们便能感知爱意。在这个阶段,内在与外在的存在感、我和非我之间的界限比较模糊。婴儿在吸吮奶瓶或乳头时其实并没有乳汁的概念,只是出于本能去索取。在这个阶段,他们毫无自理能力甚至无法坐起,就更别提开口表达意愿了。
婴儿时期的需求能否得到满足,完全建立在父母是否能理解的基础上。英国精神分析专家唐纳德•维尼科特说:“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婴儿。”他的观点或许有道理。婴儿只有在需求得到满足时才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随着需求一次次被满足,婴儿开始逐渐明白自己需要什么,而非被动接受父母的给予。通过这些感知,加上父母的笑容、呢喃和其他交流方式,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逐渐显现。婴儿与父母通过特有的沟通方式所建立的微妙纽带,是再细心的外人都无法给予的。这种亲密感也为他们日后的欢乐、真诚、活泼等品性打下了坚实基础。有了这样的基础,即使将来面对不测,也能维持较为健康的情绪。
乔治49岁,来自中国上海。2004年,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采访了该市40位居民,他是唯一一位早年由母亲亲自抚养的人。在上海,几乎每个小孩儿都由家中老人代为照看,或是送到托儿所。只有这样,年轻的妈妈们才能出去工作。而当时,乔治的母亲放弃工作在家照料儿子,对他呵护有加。这使他树立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并能很好地面对接下来的人生。
他父亲嗜酒成性并且整日吊儿郎当,他母亲对这一行径恨之入骨。即便按照上世纪50年代中国穷人的家庭标准,他们都在贫困线以下,一家人常常忍饥挨饿。乔治上学时常常因为没有鞋穿、吃不起午饭而被同学嘲笑。尽管他母亲没有上过学,但却很看重读书学习,而他父亲却对此不屑一顾。
乔治19 岁时下乡插队劳动,需要挖掘灌溉沟渠、开垦农田。他和其他插队青年每天早上6点钟就离开宿舍,步行一小时到达工作地点,然后开始挖沟、挑土。他们都是城里人,不习惯重体力劳动。泥田里非常湿滑,而他们却常常要赤脚劳作,冬天时寒冷刺骨。他们从早一直劳作到午饭时间,吃完午饭接着再干,到下午5点左右才能迈着沉重的脚步返回住地。
虽说劳动十分辛苦,但乔治还是想方设法跟着收音机学英语,想法儿找小说来阅读。文革结束后他考上了大学,后来在商界取得了成功。虽说经历坎坷,但他表现出的健康情绪却令人赞叹。
他虽已年近五旬,头发却依然乌黑浓密,只有些许肚腩。他亲切、幽默、开朗,魅力十足。中国人通常喜怒不形于色,面部表情平淡,而乔治却像个大大咧咧的意大利人。他发表意见时挥舞双臂;讽刺“文革”时期一些荒唐事儿时发出女低音般咯咯的笑声;也有些时候脸上写满绝望,声音悲伤得像是歌剧男高音在哀挽死去的情人。他思想成熟,对中国社会和历史有着尖锐、独到的见解。我们见面时,他对我的想法十分好奇,我说话的时候也认真倾听。总之,我们一起用餐非常愉快。他谈笑风生,亲切友好,对生活充满激情。他的自我意识丰满充盈,心态乐观,能够坦然面对人生中的不幸。这一切都归功于母亲在早期对他的悉心呵护。若非如此,他或许也会难以承受生活的沉重。
概述:你的情绪健康吗? / 1
1. 洞察力 / 13
2. 活在当下:自我意识 / 39
3. 保持顺畅、互动的人际关系 / 63
4. 在职场忠于自我、保持本真 / 85
5. 轻松、快乐地为人父母 / 117
结语:不畏挑战 / 140
作业:延伸阅读 / 159
图片鸣谢 / 171
附录:中英文名称对照 / 172
Notes / 176
在一个道德与现实生活都充满了混乱的时代,励志书迫切需要改头换面、重新出发。“生活轻哲学”宣告了励志书的重生,检视人生的重大议题,包括金钱、励志、工作、科技,以及改善世界的欲望……
——“生活轻哲学”书系主编 阿兰•德波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