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德性主义抑或事功主义:朱熹、陈亮“王霸义利”之争及其政治思想史意义:the debate of "Wang Ba Yi Li" between Chu Hsi and Ch'en Liang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the history of political thought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9220600
  • 作      者:
    罗雪飞著
  • 出 版 社 :
    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罗雪飞,男,1985年12月生,河南淅川人,现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政治学系讲师。2009年在河南大学获得管理学学士学位,2011年、2014年先后在武汉大学获得法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主要研究中国政治思想史。自2012年以来,先后在《改革内参·高层报告》《读书》《云南社会科学》《武汉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文章11篇,另有全国性学术会议论文3篇。主持2015年度湖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商君书》国家建设思想研究”(项目号2015005)。
展开
内容介绍
“道”是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中所涉及的*为重要的词。大体而言,儒家内部对“道”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德性主义的解释,将“道”本身及其实践视为道德理想主义;二是事功主义的解释,以现实主义的眼光看待“道”在历史和现实政治中的展开。这种认知上的差异基本上是围绕王霸义利问题而展开的,实质上反映了儒家内部关于解决国家治理问题和安顿政治合法性的不同路径选择。南宋孝宗淳熙年间,道学的领袖朱熹和事功之学的杰出代表陈亮之间围绕三代和汉唐的王霸义利的争论,就是两种解释正面交锋的突出事例。本书试图通过对朱陈之争的思想史资源以及历史语境的挖掘,在全面梳理其所争内容的基础上,探讨其在政治思想目前的实质性意义、有限性意义与典范性意义。
展开
目录
导论

一、选题缘起

二、关于朱陈之争的研究综述

1.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对立的视角

2.道德理想主义与功利主义对立的视角

3.对既有研究文献的评价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第一章朱陈之争的重要命题溯源

第一节孔子、孟子的王霸义利观

一、孔子的王霸义利观

二、孟子的王霸义利观

第二节荀子、董仲舒的王霸义利观

一、荀子的王霸义利观

二、董仲舒的王霸义利观

第三节王通、程颢的王霸义利观

一、王通的王霸义利观

二、程颢的王霸义利观

第二章朱陈之争的历史语境

第一节朱陈之争的宏观历史语境

一、宏观政治语境——君主专制政体的延续与治乱循环不已

1.君主专制政体的创建及其延续

2.朝代更替与治乱循环

二、宏观思想语境——儒学的体制化与内卷化

1.儒学的体制化

2.儒学的内卷化

第二节朱陈之争的中观历史语境

一、中观政治语境——强化集权下回向三代的努力与宋室南渡

1.强化集权下回向三代的努力

2.靖康之变与宋室南渡

二、中观思想语境——一儒学复兴下的多元发展与道学独大化

1.儒学复兴下的多元发展

2.道学的独大与正统化

第三节朱陈之争的微观历史语境

一、朱熹的生活与政治处境

二、陈亮的生活与政治处境

第三章朱陈之争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理欲观与义利之辨

一、儒家理欲二元观的传统

二、朱陈不同的理欲观

三、朱陈义利之辨

第二节历史观与王霸之辨

一、儒家双重历史观的传统

二、朱陈不同的历史观

三、朱陈王霸之辨

第三节道统观与道邪之辨

一、儒家建构道统的传统

二、朱陈不同的道统观

三、朱陈道邪之辨

第四章朱陈之争的政治思想史意义

第一节朱陈之争的实质性意义

一、政治理想主义与政治现实主义之间的对立

1.政治理想主义与政治现实主义的不同假定

2.朱熹的理想主义政治观

3.陈亮的现实主义政治观

二、德性伦理与事功伦理之间的紧张

1.两种理想类型的伦理观:德性伦理与事功伦理

2.朱熹的德性伦理观

3.陈亮的事功伦理观

第二节朱陈之争的有限性意义

一、德性主义与事功主义的局限

1.德性主义的局限

2.事功主义的局限

二、难以摆脱全能主义知识论的深层结构

1.德性主义与事功主义的全能主义知识论的差异

2.德性主义与事功主义的全能主义知识论的联系

第三节朱陈之争的典范性意义

一、明清之际德性主义与事功主义之间的冲突

1.儒学重心的转向与空疏之风的加重

2.明清之际经世实学的兴起

二、晚清德性主义与事功主义之间的紧张

1.理学笼罩下考据学的兴起与学术的空疏化

2.晚清经世实学的兴起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博士学位论文完成后记

出版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