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设计的准则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9587674
  • 作      者:
    马西莫·维涅里(Massimo Vignelli)著
  • 出 版 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畅销推荐
编辑推荐

(1)设计大师维涅里生平专著——本书是维涅里生平专著,他生前很想将这部著作与中国读者分享。无奈大师突然离世,成为了一个遗憾。 此次中文版的面世,也是作为向这位设计大师的致敬与缅怀。

(2) 37个关键因素,颠簸不破的设计准则——作为一位成就斐然,德高望重的设计师,维涅里在指导一些年轻设计师时,发现他们缺乏的并不是技术,而是对一些设计基本问题的认识,于是他萌生了写作本书的念头,将他觉得*基本的也是*重要的一些设计基本准则倾囊相授。


展开
作者简介

马西莫·维涅里(Massimo Vignelli,1931—2014)是意大利国宝级设计师,现代主义设计的开拓中坚,二十世纪下半叶视觉传达发展进程中具有深远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设计领域涵盖了包装、产品、家具、展示设计到公共标识。

1966年,维涅里同其他设计师共同创办了“益茂国际”(Unimark International),这家设计所很快便成为了世界上大的设计公司之一,并为众多世界知名企业设计了身份标识,如美国航空、美国布鲁明代尔百货公司、福特、IBM等。这一时期,维涅里*著名的设计作品是纽约地铁线路图。1971年,维涅里离开益茂国际,与妻子莱拉一起在纽约创办了维涅里设计事务所,被视为设计界的全能常青树。

展开
内容介绍

“创造力需要知识的支持,方能获得*佳的呈现。这本小书不是要扼杀创造力,也不是要将其简化为一堆原则,它并非妨碍好设计发生的方程式,而是希望制止对设计专业复杂性缺乏了解的状况。”——维涅里

作为一位成就斐然、德高望重的设计师,维涅里在指导一些年轻设计师时,发现他们缺乏的并不是技术,而是对一些设计基本问题的认识,于是他萌生了写作本书的念头,将他觉得*基本也是*重要的一些设计基本准则倾囊相授。本书分为两大部分,将37个设计中的关键因素,以有形、无形加以区分,并结合维涅里自己的作品展示,分享他设计生涯中那些*有力量的设计信条,带领读者直接、有效地体会设计中智性的优雅。

 “如果你能设计好一件东西,那你也可以设计好一切。”这本书正体现了维涅里的设计理念,和颠扑不破的设计准则。


展开
精彩书评

【拉斯·缪勒】——即便是*精巧的软件也永远不能够替代好设计的基本原理。这本小书就像瑞士军刀一样便携而有益。它并非昔日明星的遗泽,而完全是一位介入且以批判的态度审视技术发展的观察者的当代信条。这本小书就马西莫·维涅里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优雅而坚定的现代主义作品背后的框架做了一个总结,它将为许多设计师提供重要的指南,引导他们走向属于自己的成就。

便成为了世界上*大的设计公司之一,并为众多世界知名企业设计了身份标识,如美国航空、美国布鲁明代尔百货公司、福特、IBM等。这一时期,维涅里*著名的设计作品是纽约地铁线路图。1971年,维涅里离开益茂国际,与妻子莱拉一起在纽约创办了维涅里设计事务所,被视为设计界的全能常青树。


展开
精彩书摘

【永恒性】——


我们毫无疑问地反对任何流行的设计以及任何设计风潮。我们蔑视陈旧的文化、浪费的文化、朝生暮死的狂热崇拜,厌恶临时解决方案的需求、能源的浪费以及一味求新求异的资本。

我们的存在是为了经久的设计、针对人们的需求而产生的设计。我们的存在是为了关照一个倡导永恒价值的社会、一个受益于商品并值得尊重的健全的社会。我们喜欢采用基本形与基色,因为它们的形式价值是永恒的。我们欣赏的版式设计应该是超越了主观性的,因为我们探索的是客观价值,而一种永恒的版式设计——不追逐潮流,正是以恰当的方式反映内容。我们欣赏经济的设计,因为它避免了浪费,同时它尊重时间与精力的投入,并且更加持久。我们力争实现以信息而非视觉快感为核心的设计。我们欣赏的清晰、简洁、经久,就是设计中“永恒”的意义。

【影响】——

接受影响和感染是我们成长过程的一部分,而且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部分。早期的影响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具有经久的价值,并决定了他的性格、观点、个性与兴趣。以我为例,建筑是我最初强烈的兴趣点,尤其是接触到了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的作品之后,我极其尊重他对于艺术与社会问题的专注与投入。柯布西耶用丰富的形式与材料的词汇创造了非常有魅力的语言,用于通过作品去表现、沟通、交流其愿景与观念。对曾经的我而言,他那富含了绘画、雕塑与建筑的包罗万象的愿景的表达是全新的,我感觉自己被完完全全地吸引住了。另一位对我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是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来自他的影响贯穿我的生命,一直持续至今。密斯令人难以置信的精细测算与计划,及在材料应用上的丰富性对我产生了至深的影响。我还记得自己研究他的建筑草图,以期深入透彻地理解其建筑语言,去感受和理解他所创造的如音乐节奏般的空间、相互交错的墙以及完美的比例。密斯的极简主义不是一种风格的产物,而是极其优雅的智慧的呈现,指导我所有的创作,或者至少可以说指导了我的绝大部分创作。

以最简化的方式实现最丰富的效果,这种主张塑造了我在各个领域的工作过程,无论是二维的还是三维的。

“影响”与“灵感”的区别在于持久性。“影响”以深入且形成性的方式作用于思维,而“灵感”则偏向具有朝生暮死的本质,显出一种短暂的生命周期的倾向。灵感接近一种创造性的爆发,在我们的意识中灵光乍现并达到短暂的最高点,有时候会产生结果,但有时候戛然而止,这取决于灵感的强度、价值,以及我们的定位与计划。

灵感可能来源于某个影响了我们的作品,不过我们应该意识到模仿的危险性并拒绝诱惑。

我们都是由周遭的世界所塑造并接受其影响的,会被所阅读的书籍、聆听的音乐所感染,这也是有此意识的重要之所在。

我们应该在所有现存的可能性中不断地筛分与详查,让自己能做出的贡献意义更加丰富,使其更加具有深度与实质性。

【字体:基础字体】——

电脑的产生引发了一种现象,被称为“桌面出版系统”。任何会打字的人都可以自由地使用现存的字体,而且能够任意变形——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会导致可怕的大面积的文化污染。我曾经说过,如果从事桌面出版的群体都是医生,我们就都没法活了!字体已经经历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骤增,电脑使得每个人都有可能设计新的字体,而这就引发了有史以来足称最大规模之一的视觉污染。

针对这个问题,为了引起关注,我着手策划了一个展览,展示我们多年以来的作品,关键是所有作品均只使用了四种字体:加拉蒙字体(Garamond)、博多尼活字字体(Bodoni)、超世纪字体(Century Expanded)、海维提卡字体(Helvetica),目的在于展示各种各样的印刷品可以节制地使用字体,而且能够实现经济性并产生很好的结果。换句话说,重要的不是字体,而是设计师的作为。设计的注意力应该集中在结构上,而不是字体。

我仍然相信大多数字体的产生是出于商业原因,仅仅为了赚钱或是凸显身份。实际上好的字体寥寥无几,大多数新字体只是既有字体的某些细化。我个人喜欢使用五、六种字体,在此基础之上可以容忍再添加五、六种,或许就到此为止了。

除了之前已经提到过的字体,我列为备用的字体是奥普蒂玛字体(Optima)、未来字体(Futurq)、通用字体 (Univers,这款字体由于有59种变化而成为本世纪最先进的设计)、卡斯隆字体(Caslon)、巴斯克维尔字体(Baskerville),以及其他几种现代字体。很显然我所列出的字体选项非常基础,但它们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确保更好的效果。近年来,一些有天份的年轻字体设计师已经做出了显著成绩,弥补了其他大多数字体在意义与品质上的欠缺。

版式设计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是关系的处理,发生在规模、比例与大小、尺寸之间。理解并表达版式设计的方式有多种,即有众多不同的可能性。相比就此做一个描述,我更有兴趣阐述自己的观点与方法。我把版式设计视为以最客观的方式组织信息的学科。我不喜欢自我表现,即不喜欢把版式设计作为绘画练习的托辞,因为虽然意识到这样的方式也有其自身的空间,但这不是我自己的语言,我对此也毫无兴趣。我不相信写了“狗”,这个字就会“汪”!我倾向于更加客观的手段:比如通过诸如左对齐、居中或两边对齐之类的,在空间、分量以及版式设计上的安排,尽可能使一条信息的不同部分得到清晰表现。

某种特别的字体设计在有些情况下或许是合适的,通常是针对某个标识设计或短篇的推广文字,尤其是在昙花一现或促销的背景之下。但是,这都不是我们通常会涉及的。不过,无论何时,我所欣赏的最佳的解决方案,需要既是其创作意图又是其设计结果。我坚信设计永远都不应该是乏味的,但同时我并不认为设计是一种娱乐方式。

好的设计永远不会无聊。

 


展开
目录

【导言】

【第一部分】 无形的因素

语义学

句法学

语用学

规则

适度性

模糊性

历史、理论与批评

现代主义

设计为一

视觉的力量

智慧的优雅

永恒性

责任感

权益

任意性

语境

影响

营销

【第二部分】 有形的因素

网格、边缘、栏与模块

企业信笺

书籍网格

字体:基础字体

左对齐、居中、两边对齐

字体尺寸关系

尺标

字体尺寸对比

比例

肌理

色彩

版式设计

序列

装订

标志性与多元化

空白空间

经验总结

【结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