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
初中时候,我觉得我很苦—远离父母,寄人篱下地生活和上学,满心都是委屈和青春期的困惑。我想跟一个年轻的老师说说,但发现她根本没空理我。那时候我就知道,别到处说你的苦,没人有责任给你答疑解惑,没人愿意听你倾诉什么负能量,搞不好还成为别人的笑料。当然,这也让我养成了隐忍的性格。
我听过很多人讲困惑、讲抱怨、讲委屈,仿佛整个世界都负了他;也收到很多来信,讲自己人生哪儿哪儿都是坑。起初,我很认真地回信,但发现对方再回复过来没有超过两句话的,基本上都是“谢谢,我会加油。”其实说白了,就是跟我这儿倾诉下,并不是要什么解决方案,更不是要我感同身受地帮助什么。慢慢地,久了以后,扫一眼一封信,如果大片的负能量,我就不回复了。
有人说我冷漠、高高在上,其实是因为,我也不想接受什么负能量。这世界就一种人心甘情愿地接受负能量,那就是心理咨询师,但你得给他钱才行。除此以外,估计自己爹妈都懒得听孩子天天毫无行动力的唠叨吧。
我有一个挺要好的男同事,什么都好,就是特别能抱怨。无论大家去哪里玩、吃什么东西、在什么时间,也无论我们各自后来跳槽到哪个公司,他都不休止地抱怨工作、同事和老板—仿佛他去了哪儿,哪儿都是一群不怀好意的人。
起初,我和另一个小伙伴还安慰他,后来我们只能默默地听着,该吃吃该喝喝,不做任何发言:因为该说的话已经说了,已经完全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后来,我们再聚会的时候,都要考虑下,要不要叫上他啊,不叫他都是同事,可叫上他真的不想听负能量了。职场有点不满很正常,但抱怨太多,其他同事和老板也都觉得这人是真的能力不行,沟通和工作能力太差。一来二去,其他人也没说他什么好话,不久他就真的转行做别的去了。
其实每个人都本能地想要听到振奋人心的好消息。生活已经够艰难了,谁还顾得过来别人的眉头呢?虽然很多时候朋友间郁闷需要倾诉,但倾诉太多负能量谁都扛不住。
当别人耐心地劝慰你一两次之后,发现你根本没有行动力,只是一味地吐苦水,估计谁都不会再有耐心听下去了。如果你成天只能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所忧心和劳神,那其实你可能也成不了什么大事。
年轻人都有哪些苦水呢?其实无非就是生活艰难,工作不满意,爹妈不理解,朋友不相信,当梦想照进现实自己特无力……可哪个年轻人不是这样挣扎着度过自己的青春时光呢?人生除了死,没什么大事儿。你以为自己够不幸的了,但实际上才哪儿跟哪儿。
比如,发奖学金时别人靠着关系获得这份荣誉;工作上的同事给你穿了个小鞋;父母不支持你去大城市闯荡;自己得了个颈椎病晚上睡不好等等。当你回头看自己的过去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曾经怎么那么幼稚,怎么会因为这点小事哭了好几个晚上?
很多人觉得,那些看上去很好的人,他们的生活一定没什么迷茫和烦恼,他们才是人生的幸运儿呢。但事实上,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只是别人的苦没说出来,没让你看到罢了。
我认识一个红人,比我还小两岁,日常八小时的工作是广告公司总监,作品获得过戛纳广告大奖的银奖。其次,他还是一名作家、电台主播、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催眠师、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
你可能觉得不可思议:这要么是骗子,要么就是自我吹嘘。但是,你不知道,他从没有半夜3点之前睡过觉;你不知道,他几乎日日更新自己的文学作品,每篇都3000多字。他从没有跟我说过自己的辛苦,也没有说过周围人谁不好。他总是很默默地跟我说:“加油,努力。”此外,就没有别的什么听起来高大上的废话了。
这两年,我认识很多新晋的豆瓣红人,其中一些人的粉丝从几百人开始,增长到今天的好几万。我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每日辛劳地更新,还一更就是大几千字。他们有人拿着微薄的薪水坚持梦想;有人在工作之余挑灯码字;有人当了妈妈,在月子里还笔耕不辍。
这样的生活可能太拼了,可能不是你想要的那一种,可能还对身体不好,可能还很累……但这就是他们每个人的梦想。我猜想,他们都经历过时间不够用的困惑,遭遇过夜夜码字没读者的孤独,他们都曾在台灯下想要转身睡去……但我没听到过他们的任何抱怨—我只看到了他们成年累月的作品,像他们本人的头像一样,冷静而独立地逐渐被众人所知。
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困惑谁都有,但成功只配得上勇敢的行动派。
别让你的青春浸泡在抱怨和倾诉中,也别让每一次朋友聚会变成“祥林嫂集合”。如果你不想被负能量所包围,那就试着聊点振奋人心的话题,像那些积极勇敢的创业者那样,向周围的人汲取更多的正能量,让自己的眼睛也能闪着亮晶晶的光芒。
试试看,每天早晨醒来对自己说一个让自己愉快的好消息。你是什么样,就会吸引怎样的人来到你身旁。
别人的精彩,你不必羡慕
从小到大,我们都活在别人“精彩”的阴影里。
小学时最常听到的就是谁睡家的孩子读书多好,你那么好的条件,就考这个成绩?
这个还算一级恐怖,心理的阴影面积随着年龄正比成倍增长。
比如上大学时,高中同学聚会永远只能听别人聊大学的精彩,好不容易想开个口说说自己的大学生活。
别人问你在哪个大学读书?一句话就能把你噎死,这得鼓起多大的勇气才能说出自己在京西技校啊!
工作后,会有很多人问你:在那买房了吗?你嫁的人有钱吗?婚礼打算在哪个小岛举办?你家的小孩喝哪个国家的牛奶?
其实这些时候,我相信很多人都想说一句:反正喝的不是三鹿!
在北京这些年,我听过最多的问题除了什么时候结婚,就是你在北京买房了吗?
其实我身边的很多同事一开始也并不想成为房奴,只不过总有各种压力和信号告诉他们只有买房子了才能结婚,只有买房子才叫过生活。
可是回头想想,这是真的精彩生活吗?
我有很多同事,原本租在公司附近,后来为了精彩生活,东拼西凑几十万付了首付在“六环”的昌平、廊坊、燕郊买了个不到100平的房子,然后月供近1万开始着长达几十年房奴长征。
这还只是开始,原本他们上班需要十分钟,自从有了房子后早上8点开车的能从燕郊一路堵到中午。从昌平坐地铁的同胞们,且不说要在地铁里晃悠2个小时,你还记得在西二旗挤地铁的日子吗?传说中的不用走路后面有人推着你前进,还有挤怀孕就是从这里开始。
过了几年实在受不了继续在市区租房子,然后买的房子租不出去,放着养蚊子。
按他们的话说:这不叫精彩,叫很无奈!
当然,如果我们所谓的精彩生活是建立在扣掉父母辛苦一辈子积累下来的所有财富,也就是他们挂在口中说的棺材本,那么我们会过得精彩吗?
所以,不必羡慕别人有房,起码我们自给自足不啃老,虽然不出彩,但过得自在。
前HR同事是杭州人,交流比较多,我经常开玩笑叫她大表姐。
大表姐同居的男朋友是山西的,从大学长跑8年在所有人眼里基本算是一辈子就差生猴子,有一次吃饭时她跟我吐露心理话,竟然是:不知道要不要嫁给他?
我愣了,说:大表姐你拉倒吧,就你这样有人要就不错了,而且都同居那么久了你这支股票谁还敢接盘啊,万一喜当爹什么的就不好了,你还犹豫个毛球。
大表姐习惯了我的蝎子毒,只是笑了笑叹了口气说:你不知道,我妈妈一直给我压力,她不喜欢我男朋友。
我说:别扯,是你嫁给他又不是你妈。
大表姐说:唉,我妈妈不喜欢也是有道理的。
我说:我见过你男朋友,虽然跟我没法比,但发照片到朋友圈还是值得点赞的,难道是他传播文明火种能力不足?
大表姐着急了,原来根本原因是他家没钱,大表姐的妈妈有一群发小兼麻友的闺蜜,整天对比嫁女儿这事,一个比一个嫁得精彩,大表姐是最后一个,她妈妈表示压力很大所以嫁女儿的条件就是:北京一套房子、一百万礼金、婚礼在马尔代夫举办……
我真不知道她是在卖女儿还是在嫁女儿,正想劝下大表姐时。
她郁闷地说自己也犹豫,因为所有闺蜜都嫁给了有钱人,过得很精彩。她可以想象如果嫁给了男朋友未来的生活就是精打细算、柴米油盐,完全买不起什么奢侈品。
我说:大表姐你别胡思乱想了,什么霸道总裁爱上我都是骗人的,别人有别人的精彩生活但也有别人的不幸福,愿意陪你一辈子柴米油盐的,才是真正的浪漫满屋。
大表姐一听,马上奔去找男朋友领证,哈哈,夸张了,领证是后来的事。
后来大表姐终于结婚了,婚礼在山西的某个小镇,她的小叔子开着三轮载着我们去参加喜宴,田间的风吹来时,我在想,别羡慕了,这难道不也是属于自己的一种精彩吗?你看大家多自在。
文学社的学妹来北京玩,约我吃饭。
瞎聊时她抱怨说马上要毕业找工作了,跟那些211毕业的学生一比,完全没有竞争。
我说:你真的觉得那些重点大学毕业的学生找工作就很容易吗?
学妹反问:不是经常说好的出身才有精彩的人生吗?
我说:我有个歌手朋友,清华建筑系毕业,平时聊天他经常说在他们清华世界观里,全国好的大学只有两所:一所叫清华;一所叫北大,剩下的都是三流大学。虽然他说得有点夸张,但是不无道理,光北京地区就有那么多重点大学,有什么好显摆的,再牛逼的大学毕业了一样苦逼找工作,毕业就是失业,大家都是无业青年,身份都一样,没什么好自卑的,又有什么必要羡慕别人的精彩?
小学妹一听,觉得有道理,又继续问:学长那么一说我安慰很多,但是有很多用人单位只要211毕业的学生,像我们这种普通高校毕业又没有经验的怎么活啊?
我说:难道学长跟你不是一个学校毕业的吗?我就不用来北京工作啦。
她说:但是对于我来说学长就像开了外挂一样存在着,不一样啊。
我笑了笑说:又回到开头的话题上,大家都一样不要盲目羡慕别人所谓的精彩。
随后我跟她解释了下这些年在公司的招聘经验,对于大多数的用人单位来说,哪个学校毕业的他们真的只是参考不会一棍子打死,谁都是从没有经验的新人开始学起,除了能力和经验他们要的更多是潜力和激情。
因此对于招聘公司来说:招聘一个有潜力有激情的可塑造的新人比招聘一个所谓有经验的老油条靠谱得多。
学妹的世界观像是被我刷新一遍似的,惊讶了下随后表示认同。
高考只不过是人生的一趟火车罢了,重点高校的是卧铺,普通高校是硬座,毕业就是终点站,到站了大家都要下车。如果把所有时间都用在羡慕,将永远羡慕下去,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后续的职场生活发挥自己的特长。做到别人有别人的精彩,我们有我们的长远安排。
是啊,就仿佛我们的现实生活一样,既然我们不会投胎没法投个富二代就不用在意别人朋友圈各种晒,管他们上山下海,活好自己就是人生最好的彩排。
所以,我们不用羡慕别人的精彩,相信老天自有安排,相信脚踏实地做好自己,就活得潇洒自在。
穿越艰难,成就更好的自己
前几天跟一个小朋友聊天,她特别丧气地告诉我,“每当年关的时候,我都觉得自己失败透顶,年度计划没有一个按期完成的,白白活了一年。”
然后,她慷慨又羞涩地发来了自己上一年的计划,“姐姐你说,我连这么简单的计划都完不成,是不是没救了?你能不能让我看看你的计划都是怎么完成的呀?”
还没等我答应,就看到她发来一张整齐的表格:
第一条,今年考过计算机C语言。第二条,十二月之前攒下三千块。第三条,暑假去一家会计事务所实习。第四条,三月份去竞选学生会外联部部长。第五条,六月份之前找个男朋友。后面附着认真整齐的每日记录、每周记录、每月记录和完成情况。
我一边默默汗颜地藏起自己写过的、没有任何定期记录的年度计划,一边打岔问她:“要不,你聊聊自己的计划为什么都没完成呗。”
小朋友发来几个不好意思的表情,“就是觉得,计算机考试好没意思,而且跟我的专业也不大挂钩,实用性也不强,还不如去考个商务英语呢。而因为这个考试,报名和培训班的费用那么贵,所以钱也没攒成。暑假是跟表姐一起去青海支教,所以也没实习成。三月份的时候忙着考报关资格证,所以忙得连竞选的事儿都忘了。”
“至于男朋友……”她顿了顿,“我忽然觉得,自己好像不再那么需要有人陪着了。我一个人去上自习,一个人打工,一个人去图书馆,虽然有点孤单,可是感觉居然还挺好的。”
“连男朋友都不想找了,过得这么充实还觉得自己失败?”我开始觉得她是在手机那头带着不怀好意的狞笑反讽老人家。
“可是,我没有变成我想要成为的自己。”她发来一张难过的脸,“为这个,我已经闷闷不乐好几天了。”
“我并没有变成我想要成为的自己。”听上去多可悲的一句话,像是我们从来不能掌控的人生。
大二的时候,我想要做人见人怕的学霸,每年把最高等奖学金砸到那个笑我“学习有什么用”的舍友头上,可是因为搞乐队和玩辩论,耽搁了太多时间,以至于每年那点微薄的奖学金只敢偷偷地自己收好。
大四的时候,我想要学会做菜,却被一家非政府组织的慈善项目吸引去应聘了实习生。我整日穿梭于一场又一场的会议,没完没了地出差和整理翻译的文件。
工作第一年的时候,我想,一定要有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去西藏。刚订好了机票,就接到公司派下来的新项目,我只有默默又很“怂”地退掉了机票。退票的钱和我原本完美又小资的计划死在了一起。
2015年的时候,我想要考日语,想要啃好多好多艰涩、难懂、高大上的巨著。结果,日语考试因为要出书改稿子占用太多时间而不了了之;那些被我兴冲冲一口气买回来,放在书架上几乎落满一层灰的巨著,被翻开的次数还没有我看美剧的次数多。
我并没有变成我想要成为的自己,以前不会,以后应该也不会了。可是我从未觉得,因此我不能成为比之前的我更好的人。
那些至今依然留在心里的旋律与歌词;那些一想起来就会好开心的排练;那些为了寻找论据,或囫囵吞枣或一丝不苟读完的《经济学人》和《社会契约论》,比我背过的任何一篇课文都要记忆清晰;还有那些在电脑前熬夜查资料的日日夜夜,练就了我凭借一点蛛丝马迹就能串联起关键词的能力,以及五种以上去外网搜资料的方法。
我依然需要靠外卖为生,也最终没能去一趟西藏,可实习那段时间大概是我此生英语水平最高的一段时期,无论多复杂的长句和多快的语速,几乎都可以不用反应脱口即出。在新项目中认识的同事也成了我在公司最好的朋友。我们一起重读金庸,一起重读红楼梦,然后唇枪舌剑去争执讨论,这远比我孤零零地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只为“看一看”更加有趣。
没有报名日语考试,没有读完任何一本我以为可以看懂的《浮士德》、《管锥编》、《围炉夜话》等等等等,但却在《夏目友人帐》中看到了一种温柔的强韧;在《摩登家庭》里学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沟通方式;甚至在许多看似“碎片”的知乎答案和公号推文中,想清了自己二十多年都未曾理解的东西。
我喜欢那个能够按时、按计划、按想象去成为的我,也喜欢现在的这个自己。
生活本来就是个最具变量的东西,没有任何人可以确定自己的明天:明天你所想要的会不会跟今天一样。现在你视若珍宝的,是否转眼就会弃如敝履。可是换取的,永远跟失去的一样多。而那些不曾预料的获得,比胸有成竹要更让人喜出望外。
我知道,我终将成为更好的人。所以,可以放心地不再用具体的条条框框来限制自己。在偶尔颓废到不想翻书、不想写字、不想上班的时候,也不会紧张到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抑郁症。在沉迷进一部好的剧集之时,不再自责地觉得荒废了时间。在失败的时候,不会灰心到去质疑努力的意义。在小有所成的时候,也用不着刻意去维持什么低调谦虚。
因为我知道,我终将变成更好的人,无论如何。我放弃了某一项计划,并不代表放弃了成长。
或许这条路跟我最初预想的并不一样,但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殊途同归而已。不去拒绝生活带来的任何一种可能性,才是对待生活最好的方式。
那些因为交换而获得的许许多多,并不是可以被具体量化进字里行间的一二三四,而是明明说不清道不明难与人言却无时无刻都能感受到它带来的改变和成长的存在。
或许有一天,我回头看时甚至还会感到庆幸,庆幸没有成为最初计划好的那样,而是成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自己。
那些不想去做的事,才能让你成长
[1]
我第一次见老三哭,是大三上学期,哭的那叫一个酣畅淋漓,鼻涕全抹在我新买的运动服上。老三就是我们宿舍的老三,当年四个人一间背山面海的宿舍,老三门朝大海,却没有春暖花开,他长久地凝望海的那一边,掐灭了手里的烟,深沉的对我说:哥,你说她在海的那边还好吧?我弹掉手里的烟头,郑重其事地回答他:咱们这个地儿的海对岸好像应该是朝鲜。
老三说的“她”是他的青梅竹马,去了米国,老三家境一般,不能像“她”一样高中毕业直接就走,只能靠自己了。可是,老三的英语实在是太……怎么说呢?在我们学校,当年英语不过120都不好意说自己考的是英语,我们老三67分。老三英语基础之差,学英语抵触情绪之强烈,世所罕见,但是“她”就在海的那一边,还能咋地。
于是,老三开始硬着头皮去学英语。一件事情如果你很喜欢,很擅长,或者很感兴趣,即使再辛苦,也不会很“心苦”,老三这种就属于内外兼修,自虐逆天的修炼套路了。当时已经是大三了,老三开始苦修,半夜我们被尿憋醒,老三在水房的灯底下“午夜凶铃”,早上我们睡眼惺忪,老三早就啃着面包坐在了图书馆里。我们都毕业了,各自找到了不错的工作,老三首考失利,不得不一边兼职打零工,一边继续复习,我们是健身跑步瘦了几十斤,老三是一点儿没运动瘦了三十多斤。宿舍几个哥们儿,毕业后不常见,最后一次送老三去北京,我问老三:还行不行啊,人家在那边靠不靠谱啊,还是你就是喜欢上学英语了?老三狠狠掐灭了烟头,满眼悲愤:喜欢英语?我×他先人,我现在是骑虎难下,就得硬着头皮去拼了。
毕业十年聚会,老三没赶回来,在大洋彼岸给我们发了视频,老三和那个“她”,还有他们刚出生的第二个儿子,满脸幸福。我们拿当年的事儿打趣他,老三憨厚地一笑:还是不喜欢英语,而且这儿还有很多需要硬着头皮拼的事儿啊,呵呵。
[2]
我们部门四年前来了个大男孩儿,家是贵州山区的,估计这些年一路走来,智商、情商全用在读书和考试上了,社会经验什么的基本上是零,在我们这个综合协调部门很被虐。我们部门的工作要和很多内部、外部的部门单位打交道,还要和各类领导和老板打交道,迎来送往的应酬很多,大男孩儿愣在那里,布满茧子的大手不知放在什么地方好。
这个社会没人会因为你的弱而爱你,更不会因为你的老实就原谅你的错误。那些总是响个不停的电话,那些总是高高在上的领导,那些总是恶语相向的同事,那些总是不知该坐在哪个位置的饭局……总之,大男孩儿没少躲在角落里哭,但是生活还在继续,他仍在每天被碾压,毫无办法。
我是个没什么上进心的人,很多事儿都是虽然懂,却总提不起兴趣去做,知道对待下属不能失了架子,要恩威并重,但还是觉得那是狗屁,要是个封疆大吏或者富可敌国,你恩威并重也就罢了,咱上班族即使位置稍微高一点,也别装那个逼,没意思,所以一直和小伙伴们打得火热。对这个大男孩儿我真是从心眼儿里同情,人家真心不容易啊,所以就经常和大男孩儿讲一些工作经验啥的。
大男孩儿其实悟性奇高,但却一直有个心结,觉得他不是那样八面玲珑圆滑透顶的人,这个部门的工作不适合他,为什么非得去硬着头皮做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事情呢?有一回我带着他在路边烧烤,又特么来这套,当时都有点儿多了,一拳把他从板凳上捶倒,指着他的鼻子:×!都跟你哥这么长时间了,还特么跟你哥在这儿矫情?谁特么喜欢迎来送往?谁特么喜欢加班成狗?谁特么都在硬着头皮活着,你懂?你还记得你说过的话?你想把山里的爹妈接到这座海边的城市,别跟哥说你又不想费那个事儿了昂!
大男孩儿堆坐在地上若有所思……
去年,我们大老板换秘书,我没理那些给我打招呼的人,还是推荐了大男孩儿,半年过去了,大老板非常满意,说这个小伙子脑子灵活,悟性高,协调沟通办法多。
有谁知道大男孩儿那次之后,是怎么样地硬着头皮去学那些沟通、协调、应酬、交往……我后来仍然没少瞥见他强忍泪水的眼睛,也没少见他羞愧尴尬的红脸,但再也见过他躲在旮旯里抽噎地像个娘们儿,也没听过他再说什么擅长和远方。上周,大男孩儿一如既往每月和我去路边撸串儿,满脸真诚端杯敬我:哥,啥都不说了,都在酒里了,你是我一辈子的大哥,我干了,哥随意。
我干了杯中酒,冲大男孩儿半真半假一拳:臭小子,这一套半真半假,青出于蓝昂!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