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鬼谷子领袖智慧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0284654
  • 作      者:
    兰彦岭著
  • 出 版 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兰彦岭,鬼谷子文化学者,中国鬼谷子研究学院院长,中国社科院鬼谷子研究分会常任理事。中华百家争鸣国学论坛主席,北京纵横智慧管理咨询公司总顾问,多家上市集团公司高参,亚洲演说、谈判智慧教练。长年系统研究鬼谷子及其弟子思想,结合十余年企业管理实践,历经数千场演讲,形成了独特的纵横智慧训练体系,惠及百万受众。其主讲的课程“鬼谷子绝学”“鬼谷子纵横智慧”,在上百家电视台轮番热播。

展开
内容介绍

  鬼谷子通晓纵横捭阖之术,其著作《鬼谷子》更是被誉为“智慧的禁果”。在今天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鬼谷子的思想、智慧和奇谋韬略,在经营、管理、公关等方面仍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本书过深入解读《鬼谷子》,将古老的鬼谷子智慧与现今复杂多变的形势结合,为各界领导提供了统驭全局的系统解决方案。

展开
精彩书评

鬼谷子的智慧变化无穷,莫测高深,本书以文传法,妙语载道,把纵横家高深的道法化为可以日用的方法,实为难能可贵,值得细细品读!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 赵玉平

透析智圣智慧,叩问领导之道。修炼圣贤怀抱,培养豪杰精神。鬼谷子思想影响深远。兰彦岭老师的《鬼谷子领袖智慧》解释了以道御术的真谛,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百家讲坛》主讲人 李  晓

云梦山有一高士:鬼谷子,潜修妙道,彻悟天地之运度,善审时势之盛衰,将妙法传于苏秦张仪,使其顺说六国,统一天下,四海清宁,万民得以安居乐业。
——中国道家协会会长  任法融 

展开
精彩书摘

 

 
  *一章 《鬼谷子》诞生


    春秋战国是整个中国文化历史中少有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一个时期,各个学派都获得了空前的、自由的发展。鬼谷子的纵横术也获得了充分发展的土壤,他和他的弟子,是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

言论自由:催生《鬼谷子》
    纵横家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为入世,也是对当时的国家政治生活影响*大的一家。他们既是卓越的说客和谋士,又是各个国家关系的润滑剂。他们通过“合众以攻一强,事一强以攻众弱”的纵横之术,以平民寒士之身,跻身于庙堂之中,影响众多诸侯国的治国方略。他们懂大局、善揣摩、通机变、长谋略、勇决断,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把各个诸侯国像棋子一样玩弄于股掌之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左右着国家之间是血战不休,还是握手言欢。他们一言可以平定战乱,数言可以安抚天下。所以史家评价他们“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一策而退敌兵,数语而安天下”,“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国”。
    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
    景春有一次对孟子说:“公孙衍和张仪岂不为大丈夫乎,他们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意思是说,他们两个一旦发怒的时候,天下诸侯都会害怕;他们两个如果安居在家了,就天下太平了。这就是“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国”。
    *典型的是鬼谷子的弟子苏秦帮燕王夺回十城的故事。
    齐国派了数万人马,用了很长时间,把燕国的十个城池夺走了,老燕王一命呜呼,气死了。新燕王登基之后,对丢失的十个城池耿耿于怀。于是苏秦对燕王说:“大王,我愿意到齐国去,说服齐王归还我们的十个城池。”
    苏秦见齐王,再拜,俯而庆,仰而吊。齐王曰:“是何庆吊相随之速也?”苏秦曰:“臣闻饥人所以饥而不食乌喙者,为其愈充腹而与饿死同患也。今燕虽弱小,即秦王之少婿也。大王利其十城而长与强秦为仇。今使弱燕为雁行而强秦敝其后,以招天下之精兵,是食乌喙之类也。”齐王愀然变色曰:“然则奈何?”苏秦曰:“臣闻古之善制事者,转祸为福,因败为功。大王诚能听臣计,即归燕之十城。燕无故而得十城,必喜;秦王知以己之故而归燕之十城,亦必喜。此所谓弃仇雠而得石交者也。夫燕、秦俱事齐,则大王号令天下,莫敢不听。是王以虚辞附秦,以十城取天下。此霸王之业也。”王曰:“善。” 于是乃归燕之十城。——《史记·苏秦列传》
    苏秦见了齐王,先鞠躬,*一句话是“恭喜齐王”。
    齐王:“我何喜之有啊?”
    苏秦:“大王多得了十个城池,国土面积增加了,这不是可喜可贺的事吗?
    齐王:“言之有理。”
    苏秦:“悲哉!齐王。”
    齐王:“哎!刚刚还祝贺我,现在怎么又可悲了呢?”
    苏秦:“当一个人肚子饿的时候,有东西吃当然可喜可贺,但如果吃到肚子里以后发现是毒药,那不就变得可悲了吗?”
    齐王:“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啊?”
    苏秦:“请问君上,现在齐国称霸天下的时机到了吗?”
    齐王:“现在还没有。”
    苏秦:“羽翼未丰就不能高飞,实力未存不可图霸。如果您的实力没到,称霸的野心就让天下知道了,结果会好吗?现在秦国把公主嫁给了燕王,你夺了燕国的十个城池。燕国日夜想着复仇,而秦国不会坐视不管。你还没有称霸的时候就得罪两个大国,结果多么可怕。”
    齐王:“哎呀!苏先生赶快教我,我该怎么办啊?”
    苏秦:“如果一个人发现吃到肚子里的是毒药,他还想活命, 会怎么做?”
    齐王:“那把他吃到肚里的食物吐出来就行了。”
    苏秦:“大王你知道该怎么做了。”
    齐国派了数万人马,用了很长时间夺了十个城池,苏秦说了几句话就帮燕国要回来了。这是不是“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国”?
    近代有个大学问家叫章太炎,他说过这样一句话:“儒家如不兼纵横,无以取富贵。”也就是说,不管个人的能力、学问多么大,如果不懂得纵横智慧,就没有办法给自己赢得富贵。
    那么这些人的雄才大略、奇计异谋、铁齿铜牙是怎么得来的?是谁教会了他们?这个“幕后推手”是谁?这个人和他的弟子们在春秋战国时期左右着各个国家间的局势,左右着历史的进程,对中华的统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个人就是世外高人—鬼谷子!
    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教育家、阴阳家、纵横家,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他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在诸子百家中与老子、孔子、墨子等人齐名。
    春秋战国是整个中国文化历史中少有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一个时期,各个学派都获得了空前的、自由的发展。鬼谷子的纵横术也获得了充分发展的土壤,他和他的弟子,是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
    纵横,是那个时代不同国家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一种策略。比如苏秦提倡合纵,合纵就是联合众小攻一大,联合众弱攻一强。当时苏秦挂齐、楚、燕、韩、赵、魏六个国家相印,于是就联合这六个国家攻打当时*强大的秦国。而张仪是秦国的宰相,就为秦王出谋划策,他建议秦王和当时其他六国中实力较强的齐国连横,对付其他弱小的国家。
那么我们要想了解鬼谷子及他的弟子合纵连横的智慧,首先就要了解一下当时的社会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开明,言论自由,个人可以任意地评议朝政,自由地发表见解,从而激活派生了很多思想。
    大致在战国中期,魏国的都城安邑有一个*大的酒店,叫洞香春。洞香春的*一代主人是白圭,白圭曾做过魏国的宰相,也是魏国的首富,有名的政商。*二代主人是白圭之女白雪,到白雪时期,洞香春就成了“消息海”,人们可以在里面了解到各个国家发生的事情,探听到想得到的消息。当时的洞香春专门设了一个舞台,每个人都可以站在台上发表自己对政局的见解。“申不害论魏”就是当时比较有名的一场论战。
    申不害:“诸位,我有话说,在下法家申不害,我以为魏国宰相公叔痤谢世,公孙卬继任宰相,魏国将有一变,天下也将有一变。可能引起列国的*二轮变法。”
    听众甲:“你先说说,魏国是怎么变啊?”
    申不害:“诸位,魏国之变,在于霸权衰落,公叔痤领政,魏国防范严密,既不许弱国挑战霸权,也不贸然吞并他国。其政策乃是对秦方略,既反击秦国复仇之战,又不主张强兵灭秦,有此分寸才使魏国保持了长期霸权。公孙卬好大喜功,没有稳定的国策谋划,其人领国,庞涓的强兵方略就失去了制衡,魏国必然多面出击,与列国间的冲突越来越多,其战车必然打滑,例证便是六国分秦的思想迅速夭折。”
    听众乙: “ 敢问这位兄台, 魏国有变, 天下何变啊?”
    申不害:“魏国霸权施压,列国松动,天下安得不变?”
                                      ——电视剧《大秦帝国》
    当时*有名的论坛在齐国都城临淄的稷下学宫。齐威王把天下三千多个学子都集合在稷下学宫,每天讨论各个国家的局势, 互相碰撞思想。下面就是稷下学宫的一场论战。

    孟子:“诸位,儒家创立百余年,大致主张尽为天下所知,一一重申,似不必要,就请列位就相异之处辩驳发问,老夫作答,方能切中要害。”
    ……
    申不害:“在下申不害,敢问夫子,天下动荡,根本要害何在?”
    孟子:“不施周礼,不行仁政,以杀戮征战为快事, 是为要害。”
    申不害:“仁政、周礼、井田制,夫子果真以为可行?”
    孟子:“国有圣君良相,仁政可行,周礼可行,井田制更可行。”
    申不害:“邦国兴亡,夫子期望于圣王复古,实则人治啊!”
    孟子:“仁政是德,至少强过先生权术治国。”
    申不害:“在下诤告夫子,术治乃法家之学,不是权术之学。”
    孟子: “ 如此法家, 乱世之学也!”
    此时有人大喝:“孟夫子如此断言大谬!”
    申不害:“立论当有理有据,足下无端指责,何其浅薄哉?”
   “夫子大谬,凭据有三。天下学派皆有分支,夫子断章取义,以术之派为法家全貌,此其一。法家三派,其根从一,皆以认同法治为根本,而在推行中各有侧重,夫子无视法家根本,攻击一点不及其余,此其二。法家术治派,在刑法根基之上,着重整肃吏治,强化勘查官吏,与搬弄权谋有天壤之别。夫子有意抹杀根本,其论断之轻率,无以复加,此其三。”
    “你是何人?法家何派?”
    有人回答:“天下士子听了,此人卫鞅,我法家法治派名士。”
    “法治成家成派,老夫未尝闻也!苛政猛于虎而已, 何足论之?”
    “夫子论学先定罪,不妥当!卫鞅惟告夫子,天下治道不在空谈,而在力行。法治也好,人治也好,谁能融入大争潮流而强国富民,谁便是正道,否则便是空谈大道理,贻误天下,必将为大争之势所遗弃。”
    众人皆喊:“卫鞅,彩!”
                                          ——电视剧《大秦帝国》
    “彩”就是今天我们说的“喝彩”的意思。战国时代的大争鸣,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伟大奇观,也是那个伟大时代的生存竞争方式,培育出了中华文化*茁壮的文明根基,使那个时代成为人类文明史的不朽高峰。如果没有当时的开化之风,如果大家不能够自由言论,如果大家不能够把自己的学问拿去和人分享,就不可能有当时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通天彻地:一代名师鬼谷子  
在那个时代,除了各个诸侯国的君主,所有叱咤风云的人物几乎都与鬼谷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都是鬼谷子的学生。鬼谷子是何许人也,为什么能培养出来那么多雄才大略的弟子?
    鬼谷子,姓王名诩,春秋时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子。
    冯梦龙在《东周列国志》中是这样评价鬼谷子的:
    其人通天彻地,有几家学问。一曰数学:日星象纬,在其掌中,占往查来,言无不验;二曰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兵,鬼神莫测;三曰游学:广记多闻, 明理审势,出词吐辩,万口莫当;四曰出世学:修真养性,服食引导,祛病延年,冲举可俟。——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数学预测方面,他培养了两个学生,一个叫吕耕,一个叫计然。计然又把鬼谷子的致富术和思想传给另外两个人,一个叫文种,一个叫范蠡。文种给越王勾践出了九个国策,用了五个就让越王勾践灭掉了吴国。而范蠡更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是越王勾践的军师、上卿,帮越王勾践拿下吴国以后,又到齐国沿海做生意。在十九年的时间里有三次家累千金。范蠡这个人还非常具有智慧。他知道一个外乡人来到异地发了财,如果不惠及乡里的话,那么他可能会受到人们的忌恨。于是他连续三次把家里千金的钱财拿出来救济乡里。齐王知道了范蠡的能力和人品,让他在齐国做了三年的宰相。甚至他教育孩子也教育得非常好,他有三个孩子,但是并没有多管教他们,而是让他们自由发挥,财丁两旺。历史上对范蠡的评价是“学以报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名满天下、惠及子孙、泽被百姓、慈善乡里”。他是中国*一个做慈善的企业家,他几近完人,被后代称为“商圣”“文财神”。
    在兵法战阵方面,鬼谷子有三个学生很厉害,一个是孙膑, 一个是庞涓,一个是尉缭。前面二人主修兵法,兼通武术、奇门八卦。孙膑和庞涓生活的年代大概在秦孝公、魏惠王时代。孙膑是齐国的军师,才能卓著。他有两个经典的战术,一个是增兵减灶,一个是围魏救赵。庞涓是魏国的大将军,训练了一支军队称霸十年无敌手,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让魏国成为当时战国七雄中*强大的一个。尉缭写过一本书《尉缭兵法》,他和他的弟子王敖曾为秦王嬴政出谋划策。
    在政治经济方面,鬼谷子有三个学生很突出,一个是赵国的毛遂。毛遂帮平原君促成了赵国和楚国的两国联盟,从而击败了秦国。另外两个人是苏秦和张仪。苏秦是河南洛阳人,他头悬梁、锥刺股,苦学捭阖术,终凭三寸不烂之舌成功游说六国,使六国合纵,自己佩带六国相印,声名显赫一时。张仪困窘之时仍坚信“舌在,便是本钱,总有出头之日”。果不其然,他*后一举击溃了同门师兄弟苏秦苦心经营起来的六国联盟,为秦*终统一六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正是因为鬼谷子的纵横思想有如此现实的操作意义,历代诸多的有志之士无不在细心地研读鬼谷子的智慧。比如李斯、甘茂、司马错、乐毅、范雎、蔡泽、邹忌、张良、郦食其、韩信、蒯通、诸葛亮、司马懿、李靖、李世勣、魏徵、房玄龄、杜如晦、刘伯温、曾国藩,近代的蒋介石,甚至毛泽东、周恩来,西方的斯宾格勒、基辛格也都曾研究过鬼谷子的思想。
兵分三卷:千古奇书《鬼谷子》
    《鬼谷子》博大精深,充满着权谋策略的智慧,包含着言谈辩论的技巧,是中国古代思想的荟萃。虽然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有人诟病,认为此书传授“诈人之术”,“妄言乱世”,甚至有人说它是“皆小夫蛇鼠之智,家用之则家亡,国用之则国偾,天下用之则失天下。学士大夫宜唾去不道”,但这并不影响各位历史名士对它的喜爱及赞赏。
    比如,大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诸子》中,把鬼谷子和孟子、庄子、墨子等相提并论,进行肯定评价,写道:“鬼谷渺渺,每环奥义。”在《文心雕龙? 论说》中,对《鬼谷子》的《飞钳*五》和《转丸*十三》(此篇现已亡佚)作了精到的评论:“暨战国争雄,辩士云涌,纵横参谋,长短角势。《转丸》骋其巧辞,《飞钳》伏其精术。”
    南宋学者高似孙评价:“《鬼谷子》书,其智谋,其术数,其变谲,其辞谈,盖出于战国诸人之表。夫一辟一阖,《易》之神也;一翕一张,老氏之几也。鬼谷之术,往往有得于阖辟翕张之外,神而明之,益至于自放溃裂而不可御。予尝观诸《阴符》矣,穷天之用,贼人之私,而阴谋诡秘,有金匮韬略所不可该者。而鬼谷尽用而泄之,其亦一代之雄乎!”
    清代的学者孙德谦在《诸子通考》中说:“纵横家者,古之掌交也。《鬼谷子》一书所以明交郊之道,而使于四方者,果能扼山川之险要,察士卒之强弱,识人民之多寡,辨君相之贤愚,沈机观变,以销祸患于无形,则张仪、苏秦,其各安中国至于十余年之久者,不难继其功烈矣。”
    《鬼谷子》是谋略权术、神机妙算的百变圣经。在今天这个风云变幻、商战频仍的时代,它依然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对经商及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方面依然具有广泛的指导作用。
    比如,“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要想了解别人,首先要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就能够更好地了解别人。
    比如,“无穷者必有圣人之心”,要有无穷的智慧和谋略,必须具有圣人博大的胸怀。
    比如,“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一件小事才出现的时候只是一个小的苗头,但后来可能变成泰山当中的那棵参天大树,要见微知著。
    比如,“胜于不争不费”,不动一刀一枪、不动一兵一卒、没有什么花费就能取得卓越的成功。
    《鬼谷子》的核心思想是“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不费”,注重的是辩证、实际、实战的方法,方法论是鬼谷子的特长。因此《鬼谷子》这本书*大的特点就是实用,它甚至不推崇忠君思想,和谁在一起做事是一种缘分。如果信念一致、价值观一致、方向一致,大家都认同这项事业,那就可以合作。合则来,不合则去。如果人不对,事情不对,那就不必对对方愚忠。
 
 

展开
目录

第一章《鬼谷子》诞生
一、言论自由:催生《鬼谷子》
二、通天彻地:一代名师鬼谷子
三、兵分三卷:千古奇书《鬼谷子》
第二章鬼谷子绝学之领导智慧
一、为众生之先:领导者的职责
走在众人之前
救亡图存
能推测事情发展趋势
具备英才和雄才
识人用人
二、圣贤之道:领导者的素养
良好的品格
健康的身体
超人的智慧
领袖的精神
第三章鬼谷子绝学之内敛智慧
一、盛神法五龙:领导者要神采飞扬
二、养志法灵龟:领导者要意志坚定
三、实意法螣蛇:领导者要思虑精纯  
四、分威法伏熊:领导者要深藏不露  
五、散势法鸷鸟:领导者要善用权威  
六、转圆法猛兽:领导者要善于谋略  
七、损兑法灵蓍:领导者要知机权变
第四章鬼谷子绝学之纵横智慧
一、量权:了解局势  
二、揣情:揣摩对方心理状态  
投其所好
旁敲侧击
见微知著
三、摩意:验证他人想法  
四、言善以始其事:趋利避害  
五、鬼谷子的说服艺术  
十六字说服箴言
说服要诀
三步制君术
第五章鬼谷子绝学之成事智慧
一、凡谋有道:科学谋划  
情投意合
以貌取人
激励原则
妙计产生的流程
组织原则  
二、事莫难于必成:科学决策
作决断的五个方法  
作决策的七大原则  
领导成功管理的九大方略
第六章鬼谷子绝学之用人智慧
一、见形为容,象体为貌:以貌取人  
二、闻声和音:彼此协调  
三、解仇斗隙:善于表扬  
四、缀去:合理留住人才
五、却语:适当要挟
六、摄心:收拢人心
七、守义:统一价值观
附录
《鬼谷子》原文  
本经阴符七术
持枢
中经
《鬼谷子》译文
本经阴符七术译文
持枢译文
中经译文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