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底线思维:守住底线 开拓新局面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629895
  • 作      者:
    周衍冰著
  • 出 版 社 :
    新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底线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对治国理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理论、历史和现实的视野,全面、系统、深入论述了底线思维的内涵、意义和抓手,既具有理论性,也具有现实操作性。

●结合“三严三实”学习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大量丰富的案例进行了论述,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理论学习具有参考价值。

●通俗易懂,简明晓畅,具有较强可读性。


展开
作者简介

周衍冰

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研究员,本科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在《学习时报》、《中国青年研究》等报纸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参编党性教育教材《践行“三严三实”,提高党性修养》,1部;主持中央党校校级课题《大数据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城市协同治理中党的领导作用研究》,2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中西比较视阈下我国当代核心价值观构建研究》,1项。


展开
内容介绍

十八大以来,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防止出现“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情况,以科学的思维方法保证各项改革顺利推进。

底线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改革思维方法,是总书记立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结党90多年来革命和建设的伟大经验,面向党执政并将长期执政的事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目标,从全局视野和战略高度对各级党政干部的执政思维提出的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推进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持续前进的重要思维方式。

本书以总书记关于底线思维的重要讲话精神为主题,详尽阐释了底线思维的理论内涵、现实意义和践行抓手,对于如何运用底线思维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践行“三严三实”、落实“两学一做”等进行了研究。


展开
精彩书摘

前 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掷地有声地提出,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当今中国发展的“最大红利”。自邓小平同志开启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以来,改革开放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同时改革开放遇到的困难越来越多,难度越来越大。在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才能开创新的局面。思想能否破冰,直接决定着行动能否突围。在纵论国际国内大势、谋划改革发展蓝图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底线思维这一改革思维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底线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意义可以从重要性和紧迫性两个方面来把握。其重要性体现在,必须把底线思维贯穿到我们党执政的始终,才能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完成“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作为在中国执政并将长期执政的政党,肩上承担着两大任务,第一改造客观世界,搞好现代化建设;第二改造主观世界,搞好党的建设。完成这两大任务,必须坚守底线思维。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必须坚守和运用底线思维。美国政治学者亨廷顿在考察世界上数十个国家的现代化历程后提出了一个重要结论,“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则滋生动荡”。中国的现代化历程是在“时空压缩”的大背景下推进的,这一现实既是中国在过去三十多年间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也意味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需要在短时间内解决更多更尖锐的问题和矛盾。再加上党和国家面临“三期叠加”的挑战,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困难显著加大,出现了一些“可能引发经济下行和风险增大的边际变化”。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做好应对各种新挑战的准备”。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坚持和运用底线思维。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反腐败斗争加强党的建设,这本身就是坚持和运用底线思维的表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讲话指出,“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看问题,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如果我们党弱了、散了、垮了,其他政绩又有什么意义呢?”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守的底线。只有抓好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改旗、不易帜。抓好党的建设,坚持底线思维是关键。就其积极意义而言,“干部廉洁自律的关键在于守住底线”,只要能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就能守住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政治责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就其消极意义而言,必须严惩践踏底线的党员干部,才能保持党的纯洁性和战斗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对违规违纪、破坏法规制度,“踩‘红线’、越‘底线’、闯‘雷区’的,要坚决严肃查处,坚决防止‘破窗效应’”。

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掌握底线思维的紧迫性体现在,只有坚持底线思维才能有效化解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累积的和新出现的问题。2014 年6 月3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讲话指出,面对“四大危险”和“四大挑战”,各级党员干部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不能安于现状、盲目乐观,不能囿于眼前、轻视长远,不能掩盖矛盾、回避问题”。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我们党制定了“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角已经吹响。面对错综复杂、快速变化的形势,各级党员干部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国际国内各种不利因素的长期性、复杂性、曲折性,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从坏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牢牢把握主动权”。

底线思维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治国理政,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重要思维方式,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掌握的思维方式。这一思维方式有着怎样的理论内涵和原则要求?在党和国家领导人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历史时刻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在新一届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大政方针中有着怎样的体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运用底线思维的关键是什么?本书将为您条分缕析地解答这些问题。

第一章  治国理政需要底线思维

底线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改革思维方法,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结党90多年来革命和建设的伟大经验,面向共产党在中国执政并将长期执政的事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目标,从全局视野和战略高度对各级党政干部的执政思维提出的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推进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持续前进的重要思维方式。底线思维是我党在“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社会转型期下推动改革开放的重要思维方式,是各级党政干部必须学习运用的思维方式。学习运用底线思维的前提是深刻认知这一思维方式。

第一节 底线是不可践踏的红线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底线是一个非常常用的词汇。它的本义是指足球、篮球、羽毛球等运动场地两端的边界线。球一旦越过底线,就会被裁判定为死球,把球踢出或打出底线的球队也将丧失球权。故此,底线被引申为个人、社会和国家生活中不可触碰的红线。一旦突破底线,将会丧失“球权”,对个人、社会或国家来说,则可能出现无法接受的后果。站在理论的高度上,可以从真理的尺度、价值的尺度和自由的尺度三个方面来说明底线及其意义。

真理、价值和自由是人的实践活动的重要维度。马克思曾经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马克思在这里提出了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三种尺度,“真理的尺度” “价值的尺度”和“美的尺度”。真理的尺度是一种客观的尺度,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动物所遵循的“种的尺度”和人所遵循的“任何一个种的尺度”。价值的尺度是一种主观的尺度,即马克思所说的“内在的尺度”。人既能够认识并利用客观规律,按照真理的尺度进行生产;也能够按照“内在尺度”即美和善的价值尺度来建造世界。真理的尺度和价值的尺度分别关心世界的实然和应然,即世界本来什么样和应当变成什么样。人生天地之间,只有在对事实获得真理性的认识的基础上,才能过一种善良美好的生活。这是人的生活不同于神祇和动物的关键所在,是人的天命。神祇全知全善,不需要像人一样苦苦追求人世间的真理,就能过上一种善良的生活。动物只是在本能的驱使下活动,只要摸清身边的环境就足够了,压根不会关心其行为的善恶美丑。只有人才既需要“真理的尺度”,又需要“价值的尺度”。人一方面需要运用“真理的尺度”,认识实然,把握住万事万物存在、发展、变化的底线,基于对客观世界中种种底线的真理性认识指导自身的行为。另一方面,又需要运用“价值的尺度”规划应然,在尊重客观存在的底线的前提下,划定更有利于人生存和发展的底线。立足于对世界的“实然”状况的理解和把握,规划自身存在所能达到的“应然”状态,这是一种“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自由,马克思把这种实现了真理与价值统一的状态称为“美”。

一、从真理的尺度看,底线是量变质变的临界点。

从真理的尺度看,底线是事物发生质变的度的临界点。质变量变原理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变化是事物的存在状态,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之中。而变化又分为质变和量变两种形态,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都是质变和量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条件,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出现质变的飞跃。当质变条件尚未成熟,量的渐进性积累对事物的发展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质量互变规律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质与量的统一就是“度”。度是指一定事物保持自身的质不发生改变的量的限度,度的两端都存在着关节点或临界点。在临界点的范围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超出临界点,事物的质就发生变化。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为人处世时必须把握适度原则,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我们常说的“过犹不及”,就是指超过或低于事物发展变化的临界点都会带来不好的结局,因为它们都打破了事物维持自身质的底线。在现实生活中,底线就是事物质变的度的临界点,如法律底线、政策底线、利益底线、道德底线等都是事物质变的度的临界点。一旦突破这些底线,事情就会发生质变,从可以接受变得不可接受。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治国理政需要底线思维……………………………………… 1

第一节 底线是不可践踏的红线…………………………………………… 3

第二节 底线思维是着眼最坏、力争最好的思维方式…………………… 17

第三节 新时期领导干部的底线…………………………………………… 28

第二章 底线思维是转型社会的执政屏障…………………………… 39

第一节 社会转型与中国的现代化………………………………………… 41

第二节 转型社会带来的风险……………………………………………… 55

第三节 运用底线思维化解转型社会的风险……………………………… 68

第三章 底线思维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 75

第一节 发动真理标准大讨论,确立思想底线…………………………… 78

第二节 运用底线思维,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96

第三节 确立制度底线,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13

第四章 底线思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论…………………… 129

第一节 运用底线思维,增强政治定力………………………………… 132

第二节 运用底线思维,处理发展和生态的关系……………………… 149

第三节 运用底线思维,释放社会活力………………………………… 171

第五章 底线思维是党政干部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抓手… ………… 185

第一节 领导干部运用底线思维的基本原则…………………………… 188

第二节 贯彻群众路线,守住党员的生命线…………………………… 199

第三节 践行“三严三实”,守住底线干出成绩……………………… 217

第四节 落实“两学一做”,守住底线做合格党员…………………… 23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