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传习录新解全译本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912945
  • 作      者:
    王阳明著
  • 出 版 社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习主席九次强调知行合一,仅2014年半年内就反复强调4次!★《传习录新解全译本》是王阳明的论学语录和书信集,通过讲述王阳明思想的博大精深,为读者剖析知行合一的无边威力 ★“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四句话既是阳明心学的核心,也是很适合初学者的门径,本书由此入手,为普通人入门、理解和掌握阳明心学,一次梳理出了清晰易懂的完整体系。★深入细致阅读本书,就能抓住阳明心学的关键,字句的隔阂将如庖丁解牛般迎刃而解,读完以后如醍醐灌顶,从此不再困惑和犹豫,内心宁静而强大。


展开
作者简介

  王建军,号“引车卖浆”,瑞士维多利亚大学工商管理博士(DBA),山外山教育(Group)董事长,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主讲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特聘教授,香港亚太继续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阿里巴巴“百家讲坛”签约讲师,清华、北大、复旦大学总裁研修班指定“团队建设与领导力”导师,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高端培训年度优秀教师,2015年中国创新课程杰出培训师,2015年上海交大海外教育学院*受学员欢迎讲师。
  主要著作:《管理者的六驱动力》《提高团队执行力的58条职业法则》《领导有道管理有术》《王阳明:如何找回你强大的内心》《曾国藩:成大事者不纠结》。

展开
内容介绍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传习”一词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传习录》是王阳明与弟子的语录,中卷里的书信出自王阳明亲笔,下卷虽未经本人审阅,但较为具体地解说了他晚年的思想。《传习录》着重发扬阳明心学,直到今天仍在当代儒家中仍有着深刻的影响。

展开
精彩书评

  ★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
  ——曾国藩
  
  ★言心学者必能任事,阳明辈是也。大儒能用兵者,惟阳明一人而已。
  ——康有为
  
  ★王阳明的《传习录》是“中国人所必读的书”之一。
  ——钱穆

展开
精彩书摘

  《传习录新解全译本》:
  正之问曰:“戒惧是己所不知时之工夫,慎独是己所独知时之工夫,此说如何?”
  先生曰:“只是一个工夫,无事时固是独知,有事时亦是独知。人若不知于此独知之地用力,只在人所共知处用功,便是作伪,便是‘见君子而后厌然’。此独知处便是诚的萌芽。此处不论善念恶念,更无虚假,一是百是,一错而错。正是王霸、义利、诚伪、善恶界头。于此一立立定,便是端木澄源,便是立诚。古人许多诚身的工夫,精神命脉,全体只在此处,真是莫见莫显,无时无处,无终无始,只是此个工夫。今若又分戒惧为己所不知,即工夫便支离,便有间断。既戒惧,即是知,己若不知,是谁戒惧?如此见解,便要流入断灭禅定。”
  曰:“不论善念恶念,更无虚假,则独知之地,更无无念时邪?”
  曰:“戒惧亦是念。戒惧之念,无时可息。若戒惧之心稍有不存,不是昏聩,使已流入恶念。自朝至暮,自少至老,若要无念,即是己不知,此除是昏睡,除是槁木死灰。”
  译文
  正之问:“戒惧是自己不知而别人知道时的功夫,慎独是只有自己知道而别人不知道时的功夫,这种说法正确吗?”
  先生说:“二者只是一个功夫。无事之时固然是只有自己知道,但有事之时也是只有自己知道。人们如果不懂在此独知的地方用功夫,只在人所共知处用功夫,就是虚伪,这就是《大学》里说的‘见君子而后厌然’。这个独知处用功正是诚意萌芽处。此处不管善念恶念,都没有虚假,一对百对,一错百错。这也正是王与霸、义与利、诚与伪、善与恶的分界点。能够在这里立稳脚跟,就是正本清源,就是立定诚意。古人许多诚身的功夫,其精神命脉全部汇聚在这里,真是不见不显,无时无处,无始无终,只是这个功夫。倘若又把戒惧当成自己所不知的,功夫就会支离,也就有间断。既然感到戒惧,那就是自己知道,如果自己不知,又是谁在戒惧呢?这样的主张,又会使人陷入佛教的断灭禅定里去了。”
  正之说:“无论是善念还是恶念,毫无虚假,那么,自己独处时就没有无念的时候了吗?”先生说:“戒惧也是念。戒惧的念头,没有止息的时候,然而,如果戒惧之心稍有放失,人不是昏聩糊涂,就是流于恶念。从早到晚,从小到老,如果没有念头,那就是自己没有知觉,这样的话,除非是昏睡,除非是形如槁木,心如死灰了。”
  评析
  慎独的意思很好理解,那就是在独处的时候,或者在某个自己知道而别人不知道的地方有所警惕。那戒惧是不是就是别人知道,而自己不知道的时候表现出来的状态呢?其实并非如此,如果自己不知道,就不会感受到戒惧。有感觉,说明自己也是知道的。戒惧、慎独都是使自己保持警惕的意思。人心是一颗活物,只要醒着,就没有所谓无念的时候,无念只有人睡着了,或者形同槁木的人才会真有。而有念就要使自己有所戒惧,不然就会沦为昏聩糊涂,陷入恶念之中了。
  ……

展开
目录

卷上
徐爱录
陆澄录
薛侃录

卷中
钱德洪序
答顾东桥书
答周通书
答陆原静书(一)
答陆原静书(二)
答欧阳崇一
答罗整庵少宰书
答聂文蔚(一)
答聂文蔚(二)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卷下
陈九川录
黄直录
黄修易录
黄省曾录
钱德洪录
黄以方录
辗转刊行钱德洪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