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者道之动”丛书:反消费主义》:
每当苹果新型号手机问世时,苹果专卖店门口等候的人就彻夜排起长队;每当LV、Coach等品牌女包开始促销时,闻讯而来的顾客总会蜂拥而至,将各种款式的包一扫而空;每当麦当劳新店在中国开业时,孩子和时髦的年轻男女总是占满了所有的餐位……跨国知名品牌让消费者趋之若鹜。
普通的产品,一旦打上知名品牌的烙印,立即身价倍增。对品牌的执着与迷恋是消费主义的特征之一。品牌是公司之间对产品和服务进行有效区分的一种标志和符号。营销学的权威菲利普.科特勒(PhilipKotler)认为,从公司的角度而言,“首先,它们能够使产品的处理和跟踪简化。品牌有助于组织库存和做会计记录。品牌也能够为公司产品独有的特征和外观提供法律保护。品牌名称可以通过注册商标获得保护,制造流程可以通过专利权获得保护,包装能够通过版权和专有设计权获得保护。这些知识产权确保公司能够有把握地对品牌进行投资并从有价值的资产中获取收益”…。品牌能极大地维护公司的权益,提高顾客的忠诚度,带来可持续的收益。
品牌的崛起实际上与生产水平的急剧提升有着密切的关系。大规模的机械生产,导致了产品数量迅速扩大,功能与样式雷同化,生产商必须使用品牌,借助于形象进行产品区分。品牌不仅被视为产品区分的手段,也是社会群体区隔的重要工具;品牌是建立人际关系的纽带,维系着个体与群体之间想象性的关系;品牌还被视为自我实现的法宝。消费者对于品牌过度迷恋,如痴如醉。
加拿大学者娜奥米.克莱恩(NaonuKlehin)经过深入调查,揭示了品牌光鲜背后的秘密,将跨国知名企业身上金光闪闪的遮羞布撕开,告诉世人品牌大佬们真正的嘴脸。她分析了品牌崇拜的原因,揭示了品牌对于公共空间的侵蚀、对于教育的渗透、对于文化的扭曲、对于所在国工人权益的伤害,并指出,跨国品牌公司的横行实际上损害了文化的多样性、扩大了贫富之间的差距。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