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戊戌悲歌:康有为传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391238
  • 作      者:
    张健著
  • 出 版 社 :
    作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戊戌悲歌——康有为传》以时间为线索,以变法的过程为脉络,讲述了一代改革家、政治家康有为的一生。作者充分掌握了当前有关康有为的著作资料,同时也关注海内外康有为研究的动态与成果.书稿中记述的康有为的一生,史料运用都有依据,特别是对一些在记载上有争议的事件,能列出不同观点,引用全新的研究成果。也突出了康有为作为一个历史名人的重点,即他的传统文人的政治情怀。

 


展开
内容介绍

《戊戌悲歌——康有为传》以时间为线索,以变法的过程为脉络,讲述了一代改革家、政治家康有为的一生。作者充分掌握了当前有关康有为的著作资料,同时也关注海内外康有为研究的动态与成果.书稿中记述的康有为的一生,史料运用都有依据,特别是对一些在记载上有争议的事件,能列出不同观点,引用全新的研究成果。也突出了康有为作为一个历史名人的重点,即他的传统文人的政治情怀。

 


展开
精彩书评

补天救国思想的探索、万木草堂的讲学、“公车上书”的推动、戊戌变法的悲歌——作者以生动的笔触,记述了维新派巨子康有为变法思想的产生、传播,变法的失败以及晚年政治倒退的悲剧,辨析了有关史实。而他于书画研究、创作的造诣,则展示了传主多彩人生的一面。

—— 文史专家  郑欣淼

 

本传以康有为的生平为纵线,一路叙来,条理十分清晰,既突出了康有为作为一个历史名人的重点,也不回避康有为的历史局限和人生败笔。作者文笔流畅,以富有故事性和可读性的叙述将读者带入到历史场景之中,凸显了康有为作为传统文人浓郁的政治情怀,这正是今天这个日趋平庸化和犬儒化的时代所欠缺的品质。       

—— 文学专家  贺绍俊


展开
精彩书摘

人和人的相识,有时是很奇异的邂逅。

光绪五年,即一八七九年的春天,来自京城的翰林院编修张鼎华,返梓广东番禺省亲。这天,他约了几个文人学士的好友,来西樵山游玩。

“南粤名山数二樵”,东樵为罗浮山,西樵就是西樵山。此山位于广州西南六十八公里,方圆四十多华里,有七十二峰、三十六洞,多处泉水和瀑布。春来,古树参天,桃李争妍,繁花似锦。西樵的胜景为西北麓的白云洞。洞边不远就是应潮湖、鉴湖和会龙湖,附近的建于乾隆年间的三湖书院,即因此而得名。

 这张鼎华是个奇人,小时侯就以神童闻名,十三岁登科,后入值军机处参与国家大事,三十二岁入翰林院,现任翰林院编修之职。这翰林院是皇帝的一个秘书机构,又是清廷“入政人才的后备库”。他“神识绝人,学问极博”,奇在哪里?终生未娶,生前不留任何文字。

 一行人边说边走边看风景,不觉来到白云古寺旁。只见白云洞边的一块巨石上,躺卧着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后生。这后生披头散发,衣衫不整,自歌、自笑、自哭,把张鼎华吓了一跳。

作为一个京官,看到这一幕,张鼎华顶多会好奇式地问问“这位后生,你是哪里来的?在这里干什么?有什么事这样想不开啊”之类。而这后生,竟一语不合,与其顶撞争论起来,实是狂诞无理!

张鼎华气坏了,大声斥责,拂衣而去。

本来上山是为散散心情,没想到让这位狂生给搅了,怎么说,这也是件扫兴的事吧。

但回到广州后,这狂生的身影又总是在张鼎华面前浮现。阅历太丰富的张鼎华慢慢意识到了什么,转而“盛称之”,对人说:“来西樵但见一土山,惟遇一异人。”他很想知道这个“异人”是谁,为何如此癫狂?

不久,有人打听到了:此人叫康有为,南海人,二十二岁。

“康有为……”张鼎华念着这个陌生的名字。

他当然不会知道,此时的康有为,正经历着一场重大的“精神危机”。

康有为也不会知道:就是如此的一场邂逅与龃龉,竟使自己得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位恩师中的一位。

 

这个家族的鼎盛,靠的是武人

一八五八年三月十九日(清咸丰八年二月初五),康有为诞生于广东省南海县苏村。

南海县位于珠江三角洲的中南部,距省城一百一十里。苏村不大不小,百十户人家。村东为丘陵土岗,村西有几个很大的池塘,所以村庄也叫“银塘乡”。他的家在村北敦仁里深处的一座两层楼的老屋,为康氏四代祖传的“延香老屋”。一厅两房,坐东朝西,青砖墙,木楼板,为硬山式镬耳建筑。厅堂前是天井,西墙正中镶嵌着的花岗岩石条上刻着“天官赐福”,为当地农村典型的格局。

“延香老屋”是康有为的曾祖父康云衢的宅第,经过高祖康炳堂、祖父康赞修、父亲康达初,到康有为已是第五代世居于此。

康氏家族,自宋代末年,由始祖康建元自广东韶州府南雄州的珠玑里村,迁来南海县苏村。七百年来,前八世没有留下记载,应该都是普通农民。到了建元后第九代的康惟卿,才开始成为“读书人”,他算是康家的第一个学者。到了第十七代的康辉(又名康文耀),于嘉庆九年(1804)通过乡试,有了文名,后来成为很有影响的教师,前后有生徒千人。他为康家建立了第一个祖庙,纪念惟卿公通过读书,改变了整个家族的命运。康有为曾说“吾宗以孝弟为礼学,昌自公始”。正是康辉,不仅使家族的后人中读书的越来越多,而且不少人进入仕途,或走上教授之路。

到了第十九至二十一世,这个康氏家族鼎盛起来,达四十余户,成为“书香门第”了。梁启超在《南海康先生传》中说,这是个“世以理学传家”的名门望族;而康有为也十分得意地说了八个字“从戎仕宦,朱紫盈门”。

这话说得有些大了,但也有一定的道理。

这三世,大官小官,达三十一人之多。

真正使这个家族突然昌盛的,却不是文人,而是武人。

这两位武人,是康有为的叔祖康国熹、康国器。

康国熹,又名康懿修。咸丰年间,广东发生了红巾起义。康国熹当时仅仅为一布衣,他连夜杀牛祭旗,招募壮士,创办了七县“同人团练局”,人丁五万,统领三十二乡。有了武装,在地方势力渐大,平定了南海、高明、三水、高要四县的起义者,以军功受知于左宗堂。康懿修不是读书人,却自小饱览群集,藏书万卷。他以布衣之身,在政局危机的时刻,能毅然出手左右地方时局,这一点,深深影响了康有为。

康懿修最直接影响的人是幼弟康国器。康国器于道光年间从军,太平军于咸丰初入侵江西时,康国器已任江西赣县巡检。他配合左宗堂所部转战于江西、浙西、福建,最后进入广东作战。“百战克名城十余”,战功赫赫。一八六六年一月,太平天国康王汪海洋在嘉应州作战受伤,于二月一日伤重去世。康有为说汪海洋是被叔祖康国器射杀的,历史上并无记载。但查《清史稿·列传》中,确有《康国器传》:“国器治军能以少击众,常伤足而跛,军中号康拐子。”他身先士卒,亲临战场杀敌英勇,当是无疑的。清廷对他连连加升,由广西布政使升至护理巡抚,成为二品封疆大吏。后来,一八八四年康国器在故乡去世的时候,左宗堂高度评价他:“综其平生,大小百战,克复坚城十余处。历任江、浙、闽、粤,廉正朴诚,无所缘附。”曾请求清廷破格“照军营积劳病故例议恤,并将事迹宣付史馆立传”。

二品封疆大吏,这是赫赫高官了。于是康氏家族遂成“旺族”。

这是族人中唯一的显荣者。康有为说“吾宗光大自公为之”。

一八六六年,也就是康有为九岁的时候,康国器新授福建按察使后,衣锦还乡。

康有为亲眼目睹了这一“繁华”。这位堂堂的叔祖拿出大量的银子修筑祠堂,建造园林,带回和新购了共约两万卷书,藏于澹如楼和“二万卷书楼”。两楼相峙,亭台楼阁,碧水环绕。内有古桧七株,这里也叫“七松轩”。

康有为的青少年,就是在这样美丽的园林庭院度过的,澹如楼也是他读书的地方。

“吾少读书于此十余年,七桧为数百年物矣。”康有为说。

很有意味的是,康氏家族这兄弟两位“武人”,都对族内后生的读书格外关心。他们是武人,但都不约而同地认识到知识对整个家族命运与繁衍的重要。“藏书万卷,为童冠涉猎,得博群集。”——也可以说,他们放下读书而去征战,就是为了家族后人“书香”的烟火不熄。

以上是祖辈。在父辈中,也有一些族人在国家危亡的时刻,出于义愤奔赴边疆沙场。一八七四年日本出兵侵犯台湾,清廷派船政大臣沈葆桢率军赴台,部署防务。康有为的叔父康达行当时任福建候补知府,马上随沈葆桢去了台湾前线。一年后,左宗堂率三路清军进新疆平阿古柏叛乱,他又随左宗堂参加了收复新疆的战斗。当法国开始对越南侵略的时候,康达腾(康懿修之子)、康达迁(康赞修之子,康有为亲叔叔)领兵数千,勇敢跟随冯子材参加了抗法战争。

展开
目录

目录

001  关于康有为的错误史(前记)

 

001  第一章/“此书生为何如此颠狂?”

019  第二章/“布衣何处不王侯?”

030  第三章/上清帝第一书

052  第四章/梁启超拜师与奇特的万木草堂

074  第五章/公车上书

091  第六章/翁同龢何故来访

112  第七章/“从最初就是一个灿烂的胜利”

130  第八章/无路处,方有路

154  第九章/百日维新大幕拉开就遇危机

173  第十章/光绪帝召见康有为

194  第十一章/剑拔弩张

213  第十二章/光绪帝悲壮果敢的一搏

237  第十三章/慈禧先下黑手与“围园杀后”

264  第十四章/六君子血染菜市口

292  第十五章/保救光绪皇帝

317  第十六章/伤心的武装起义

345  第十七章/“君主立宪”与“排满革命”之战

373  第十八章/缝补一个“复辟之梦”

387  第十九章/书法与书画收藏

404  第二十章/晚境

423  附录一/康有为大事年表

435  附录二/ 主要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