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朱迪斯·巴特勒的后结构女性主义与伦理思想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578080
  • 作      者:
    都岚岚著
  • 出 版 社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朱迪斯?巴特勒的后结构女性主义与伦理思想》以美国女性主义理论家朱迪斯?巴特勒的后结构女性主义理论为研
究对象,集中分析了其主体理论、性别理论及其政治和伦理思想。该书首先概述了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历史和态
势,尤其是美国女性主义第三次浪潮中出现的认识论转型及其法国女性主义理论家的思想,突显了巴特勒理论的思
想渊源与理论传承。其次,通过重点介绍巴特勒本人的主体理论和性别理论,该书阐释和论证了巴特勒的哲学突
破,尤其对其思想中的矛盾主体、性别述行、异性恋霸权、规范暴力、酷儿理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该
书论述了巴特勒后期著作所彰显的政治和伦理转向,认为巴特勒已从早期的哲学探问和对性别化主体的思考转向对
被国家权力、新自由主义排除在外的难民、战俘、非法移民等边缘族群的关注,从而从更加宽泛的人的范畴思考这
些边缘群体得到社会承认的可能性。
展开
作者简介
都岚岚,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5年、1998年分别获得吉林大学外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学士与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于吉林大学。2009年获清华大学外语系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2009年至2011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外语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目前主要从事西方文艺理论及现当代英美文学批评研究,研究兴趣为西方女性主义文艺理论与文学批评、比较文学。分别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朱迪斯?巴特勒的后结构女性主义文论研究”(2012年)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朱迪斯·巴特勒女性主义思想研究(2010年)。本书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的成果。
展开
内容介绍
  《中青年学者外国语言文学学术前沿研究丛书:朱迪斯·巴特勒的后结构女性主义与伦理思想》以美国女性主义理论家朱迪斯·巴特勒的后结构女性主义理论为研究对象,集中分析了其主体理论、性别理论及其政治和伦理思想。《中青年学者外国语言文学学术前沿研究丛书:朱迪斯·巴特勒的后结构女性主义与伦理思想》首先概述了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历史和态势,尤其是美国女性主义第三次浪潮中出现的认识论转型及其法国女性主义理论家的思想,突显了巴特勒理论的思想渊源与理论传承。其次,通过重点介绍巴特勒本人的主体理论和性别理论,《中青年学者外国语言文学学术前沿研究丛书:朱迪斯·巴特勒的后结构女性主义与伦理思想》阐释和论证了巴特勒的哲学突破,尤其对其思想中的矛盾主体、性别述行、异性恋霸权、规范暴力、酷儿理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中青年学者外国语言文学学术前沿研究丛书:朱迪斯·巴特勒的后结构女性主义与伦理思想》论述了巴特勒后期著作所彰显的政治和伦理转向,认为巴特勒已从早期的哲学探问和对性别化主体的思考转向对被国家权力、新自由主义排除在外的难民、战俘、非法移民等边缘族群的关注,从而从更加宽泛的人的范畴思考这些边缘群体得到社会承认的可能性。
展开
精彩书摘
  《中青年学者外国语言文学学术前沿研究丛书:朱迪斯·巴特勒的后结构女性主义与伦理思想》:
  第三节巴特勒与法国女性主义
  西蒙·波伏娃(SimonedeBeauvoir)、茱莉娅·克里斯蒂娃(JuliaKristeva)、露西·伊利格雷(LuceIrigaray)和莫妮卡·威提格(MoniqeWittig)等法国女性主义理论家对男性宰制而女性从属的不平等的性别关系作出了精辟的分析。巴特勒从上述法国女性主义理论家的思想中汲取营养,在阐述她们的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性别理论。她曾在1999年出版的((性别麻烦》第二版序言中声明,这部著作“植根于法国理论”。下面就分别阐述巴特勒对上述法国女性主义理论家的阐发。巴特勒与波伏娃
  西蒙·波伏娃的性别理论受到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她的名作《第二性》(TheSecondSex)对性别差异进行了“现象学式的描述”。现象学承认物质与意义在各个层面的缠结,强调随时间推移产生和生成现象的偶然性,因而主张在历史的、主体间的世界回归活生生的经验。作为存在主义现象学理论家,波伏娃对探析“经验及其意义”十分感兴趣,她尤其感兴趣的是作为女人的活生生的经验及其意义,其目的不是对性别不平等寻求因果阐释,而是研究此种意义是如何生成的。
  肉身具现理论是波伏娃的中心思想。在该著作中,波伏娃分析了男性在西方思想史中的主体地位:男性独立、自由,能超越身体,代表普世的人,而女性是他者,她附属、不自由,无法超越身体;她总是在与男人相联系时才能被定义。对波伏娃来说,在存在主义的厌女症分析范式里,“主体”一直就是男性的,它等同于普遍的事物,与女性“他者”相区别;女性“他者”外在于人格的普遍范畴,无望地成了“特殊的”,具化为肉身,被宣判是物质的存在。这个抽象的男性主体把它所否定、所贬低的肉身具现投射到女性的领域,将身体命名为女性,使女性成为他者。简言之,波伏娃认为女人肉身具现为女性,是缺乏,是他者,而男性则受到举扬,承担了超越身体的普遍人格。在波伏娃的论述中,女性身体在男权中心话语里是受标记的,而男性身体与普遍等同,不被标记。在《第二性》中,波伏娃虽然对抽象男性认识论主体超脱肉身具现的特质进行了批判,但是她还是维持了笛卡尔式的精神/身体的二元论,低估了这个菲勒斯-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一个症候。
  同其他存在主义现象学理论家一样,波伏娃关注肉身具现的存在,也对塑造肉身的话语实践感兴趣。巴特勒吸收波伏娃的理论重心,也强调理论要基于活生生的经验。巴特勒尤其对波伏娃理论的以下三个方面非常感兴趣,即波伏娃对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的区分、她对身体的理解以及女人不是先天的,而是形成的观点。
  第一,波伏娃认为,人生来具有生理属性的差异,而且虽然生理性别是一个人固有的属性,但社会性别却不是生而有之的。生理性别是固定、恒定不变的,社会性别则是身体获得的文化意义,因而不是天生的,而是非自然的、后天形成的。对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的区分曾对女性主义理论有重要意义,因为这一观点揭露了生理即是命运的谬误。生物决定论的基本假设是:因为你是女人,所以你才受到这样的歧视。波伏娃对此坚决反对,她认为女人受到压迫,并不是因为她的生理性别,而在于某一社会的文化场域赋予女性身体的文化意义。她指出,女人的范畴是一个可变的文化成果,是在一个文化范围内获得或接受的一套意义,没有人生来就具有一个社会性别,社会性别都是后天获得的。
  既然社会性别是身体后天获得的文化形式,那么是不是女性的身体一定获得女性特质呢?波伏娃认为,一个生理性别为男性的身体并不一定获得男性特质,反之,你拥有女性的身体,这并不意味着你一定可以被建构成具有女性特质。换言之,生理性别并不是造成社会性别的原因,而社会性别也不能理解为反映或表达生理性别。尽管生理性别不能够改变,或者说是波伏娃如此认为,社会性别却是可改变的生理性别的文化建构,是在一个性别化的身体上所展现的无数的、开放的文化意义的可能性。这样,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之间的因果关系被打破。巴特勒认为波伏娃这一观点的激进之处在于生理性别化的身体可以展现多种不同的社会性别。社会性别也不一定只限于平常的那两种性别。
  ……
展开
目录

目 录
序言..........................................................i
导论..........................................................v
第一章 女性主义第三次浪潮中的朱迪斯·巴特勒................... 1
第一节 女性主义的历史发展......................................1
第二节 巴特勒与后学思潮........................................13
第三节 巴特勒与法国女性主义....................................22
第二章 巴特勒的主体理论........................................35
第一节 黑格尔的欲望主体 .......................................35
第二节 巴特勒的矛盾主体 .......................................39
第三节 矛盾主体的反抗潜能 .....................................48
第三章 巴特勒的性别理论.......................................53
第一节 抑郁的异性恋:性别话语的系谱学研究.....................53
第二节 性别述行论.............................................57
第三节 酷儿理论的激进政治展望.................................79
第四章 超越性别理论:巴特勒的政治与伦理转向.................. 90
第一节 代表的困境:《安提戈涅的声明:生与死之间的亲缘
关系》........................................................91
第二节 脆弱、暴力与哀悼:巴特勒的政治转向.....................99
第三节 巴特勒的非暴力伦理.................................... 110
结 语...................................................... 115
附录一 朱迪斯·巴特勒妙语录(中英文).......................119
附录二 烦扰性别,颠覆身份:朱迪斯·巴特勒访谈.............. 156
参考文献....................................................165
后 记.......................................................17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