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西并存:鼓浪屿上的多种信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1073634
  • 作      者:
    周彪,新历史合作社著
  • 出 版 社 :
    福建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周彪,北京电视台档案栏目编导,原《环球》杂志记者,具有丰富的媒体从业经验,写作风格沉稳犀利,文字富有张力。

  新历史合作社,新历史合作社是一家历史文化主题的全媒体平台,是一个专注于历史记录传播的同人平台,一个专业于公共历史产品生产的合作共同体。致力于以杂志、图书、影像等多种形态建立个人史、家族史产品系统,同时以主题活动和图书馆打造线上与线下的公共历史资源平台。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通过讲述传教士、教会教堂、中国牧师、传统信仰等主题下具代表性的人、事、物,体现西方宗教传入鼓浪屿后,除了带来西方信仰外,还将现代文明引入鼓浪屿,促进了鼓浪屿的现代化进程。1842年,雅裨理踏上鼓浪屿,成为传教士。他不仅带来了上帝的信仰,更开启了鼓浪屿与现代文明的沟通。从此,聚集了多个新教宗派及教堂,随着新教而来的现代文明,对鼓浪屿人的生活状态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
精彩书摘
  《中西并存:鼓浪屿上的多种信仰》:
  从“莲花庵”到“日光岩寺”
  2012年10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5名官员应邀对鼓浪屿的文化遗址进行实地考察。
  在参观完鼓浪屿大大小小的教堂、寺庙、风格各异的别墅后,他们不禁感叹,鼓浪屿确实拥有着典型的中西合璧共享遗产!
  中西文化在这里和平共处、互相交融,最典型的体现便是鼓浪屿上多种宗教的和谐共存。
  这一点,国外的专家们在考察中已有了切身体会:在种德宫门口,他们看到厦门民间信仰的信徒们正在举行一场祭祀,官门口大案上还摆放着各种祭品;而在三一堂整齐的条桌下面,塞满了一本本《圣经》;兴贤宫里余烟袅袅,和它仅一路之隔的复兴堂里传出信徒们齐唱的圣歌声……
  其实,多种信仰在鼓浪屿和谐共存的现象由来已久,中国传统佛道信仰与各种民间俗神崇拜融为一体,早已成为鼓浪屿宗教信仰的特色。位于鼓声路1号的了闲别墅,是这种融合的直接见证。了闲别墅修建于20世纪20年代,最初供奉的主神是娄真人。或许,因为了闲别墅环境优雅,岛上的众多佛教大德高僧都曾在这里讲经说法,了闲别墅渐渐成为佛教信众的重要据点。久而久之,这里成为鼓岛各大传统宗教教派人士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弘一法师在鼓岛时,便曾在了闲别墅主持讲座。慢慢地,这里已经不是完全意义上的道教场所,宗教氛围逐渐淡化,成为宗教人士交流思想的私家别墅。
  如今,了闲别墅虽然已经成为民居,但它对当地宗教文化传播所作出的贡献,将永远铭刻在鼓浪屿的史册中。
  鼓浪屿南部那块最高的日光岩下面,是著名的日光岩寺。相传,寺院最初建于明万历(1573—1620)年间,如今我们看到的建筑是1999年改造后的样子。
  目光岩寺面积不到3000平方米,然而,这间小小的寺院却完整地建有供奉观音立像的圆通宝殿,左右分开而立的弥陀殿和大雄宝殿,地藏殿、伽蓝殿、法堂、客堂、斋堂、僧舍也一应俱全。大雄、弥陀两殿之前,立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鼓楼和钟楼。站在寺庙上方的日光岩上,可以鸟瞰全岛,西式风格的教堂也尽收眼底。佛庙与教堂距离如此之近,二者和谐而立,就这样一起让潮湿的海风吹拂了一个多世纪。
  西方基督教在鼓浪屿传播的历史,不过一百多年。一百多年后,雅裨理等早期传教士播撒下的宗教种子已经在鼓岛上生根发芽。因为这个不到两平方千米的岛上,竟然分布着各式各样不同教派的教堂。
  这些教堂建立的年代各不相同,但它们至今依然发挥着宗教功能。协和教堂是建立最早的基督教堂。1863年,生活在鼓浪屿的“三公会”(美国归正教会、英国伦敦差会、英国长老会)人士捐款在鹿耳礁修建了“国际礼拜堂”。1911年,这座教堂进行了一次翻修,改称“协和礼拜堂”。
  在漫长的岁月里,礼拜堂经历过多次变迁。新中国成立初期,它曾经被改成幼儿园。1951年3月底,闽南驻委会接受鼓浪屿三一堂和福音堂的长执会联合申请,将协和堂交由两堂负责。1952年停止聚会。此后,协和堂交给第二医院使用。1974年4月,由于第二医院发展的需要,这座教堂周边加盖了一些楼房。
  鼓浪屿民众的宗教文化情怀最终使这座古老的教堂迎来了重见天日的一天。2009年5月,一张出现在“鼓浪语”QQ群里的教堂老照片引起了厦门媒体的注意,随后,一篇介绍协和礼拜堂前世今生的文章刊发在《厦门晚报》上。文章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鼓浪屿的宗教热心人士积极向当时的鼓浪屿管委会、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等有关部门和宗教团体呼吁,要求恢复协和礼拜堂的全貌。当年6月中旬,鼓浪屿管委会对礼拜堂周边建筑和环境开始进行整治,经过两年的努力,2011年,协和礼拜堂终于以全新的面貌再次矗立在公众面前。
  七十多年前,大批厦门基督教徒移居鼓浪屿。这些信徒大多来自中华基督教新街堂、竹树堂、厦港堂。起初,他们须要返回厦门做礼拜,如此来来往往存在诸多不便。于是,这三堂的信徒联合起来,建立了“三一堂”教会组织,开始筹款修建教堂。
  1934年,这座可以容纳千人的新教堂落成了,堂内天花板的装修及屋顶八角形钟楼的工程延至1945年秋才完成。1992年续建牧师楼(现改为办公楼),2000年扩建教堂正门以及附属建筑并围墙栏杆等未了工程,整体工程先后共历时66年之久方得全部竣工。2006年,三一堂被确定为第六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展开
目录
引子
壹 中西宗教共处一岛的和谐之美
从“莲花庵”到“日光岩寺”
那些关于信仰的印记

贰 小岛上的多元文化信仰
日光岩寺,满寺日光辉煌
三和宫,“让小屋受到诅咒”
兴贤宫,一路颠沛流离
种德宫与诸多神明
了闲别墅,难以定义的圣坛
弘一法师的鼓岛足迹
小岛走出的佛教居士

叁 当十字架出现在小岛上
当天主教来到鼓浪屿
雅裨理,小岛福音的探路者
三大新教大集合
当祖先崇拜遇上基督信仰
一座座教堂崛地而起

肆 西方信仰的本土化之路
医疗,传教的右手
教育,传教的左手
福音船,从鼓浪屿出发
徐继畲与雅裨理的那段往事
中国独立教会的诞生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