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领航中国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091060
  • 作      者:
    《领航中国》编写组编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结合专家的新前沿理论观点,并将视野拓展延伸到相关理论及实践。
  1.反映了高屋建瓴的治国理政新思维。
  2.蕴含着尊重历史的厚重经验。
  3.提炼出了相关观点,又体现了问题导向的务实精神。
  4.是各级党组织纪念建党95周年的重要参考读物。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紧紧围绕十八大以来以习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揭示了当前为圆中国梦贯彻落实“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遇到的各种深层次矛盾问题,深度阐释了以为民为核心价值、以担当为政治责任、以发展为要务的治国理政新理念;分析了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以总布局各领域创新理论为支撑的治国理政新思想;剖析了以中国梦为战略目标、以“四个全面”为战略布局、以国家安全和强军为战略保障的治国理政新战略。
展开
精彩书摘
  第四章把为民升华为治国理政的核心价值
  为民理念集中体现为“为人民服务”。为谁治国理政,是确立治国理政理念要回答的首要问题,决定着治国理政的核心价值。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紧紧围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治国理政。坚持为民理念最根本的就是要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服务取信于民、造福于民。
  【问题点击】习近平治国理政突出解决“民心”问题
  全面治理契合民心。“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习近平的讲话反映了人民的渴望,是民心的浓缩。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实践服务民心,直面人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紧贴人民最热切的期盼,为人民交上了满意的答卷。
  扶贫攻坚,纾民生之困。2015年11月23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总攻的冲锋号已经吹响。贫困县“摘帽不摘政策”“扶上马,送一程”;贫困户孩子上高中、中职免学杂费,“先扶智,先治愚”;健康扶贫工程、电商扶贫工程步伐加快;财政投入、金融手段力度加大……攻坚战的“政策弹药”充足!习近平发出号令:时不我待,扶贫开发要增强紧迫感,真抓实干,不能光喊口号,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不仅各级党员干部热血沸腾、枕戈待旦,民心士气也沸腾高涨。习近平曾说,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人民群众最开怀的笑容一定是在摆脱贫困,捧着沉甸甸的收获时。为民心之喜,这场攻坚战有进无退,唯有胜利!
  “打虎拍蝇”,平民心之愤。贪污腐败是人民群众最愤慨痛恨的问题,腐败问题愈演愈烈,必定令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甚至最终亡党亡国。这三年,雷霆万钧之势不减、坚韧不拔之志不堕。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坚定不移反对腐败的决心没有变,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的目标没有变。”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随着《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的出台,廉洁自律准则、党纪处分条例、巡视工作条例等相继修订实施,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紧,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
  “舌尖心肺”,解民心之忧。在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念中,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是重要内容。对于食品安全,习近平说,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在近期一次重要指示中,他强调确保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之责。习近平提出了“四个最严”的要求,即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对于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习近平一次次强调:“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生态环境保护“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为破解发展难题指明了方向,也为治理环境开了良方。以民心诉求为出发点的理念,必将为民心所向的事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摘编自新华网2016年2月17日,原文标题:《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民心指向》,作者:王子晖)
  【深度阐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党和国家的事业,就是人民的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凝聚全体中国人民的力量,全心全意靠13亿多中国人民,充分发挥人民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汇聚成巨大的力量,才能梦想成真。
  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充分体现了党的领袖情系群众、关注民生的为民情怀,也指明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对人民的责任。解决好老百姓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使人民学习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是人民的期盼,也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把民生问题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
  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利益,党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人民群众的立场就是党的立场,党没有任何自己的其他立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就是党的历史使命和执政活动的明确目标。解决好人民最关切、最急需的民生问题,是人民的事业也是党的事业。人民群众对党的事业的理解、认同和支持,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以顺利执行的保证。战争年代我们能够用“小米加步枪”打败敌人的“飞机加大炮”,改革开放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根本就在于党坚持为人民谋福祉、办实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样需要人民群众的理解、认同和支持。解决民生问题,就要倾听百姓声音,真正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的根本标准,作出的决策指示要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要在深入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各项决策政策,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二)坚持中心工作与改善民生的统一,让经济发展成果真正惠及人民群众
  党的十八大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同时要始终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经济建设和改善民生,二者相互促进、互为助力。必须坚持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民生改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能顾此失彼,有所偏废。解决好民生问题,根本途径在于加快发展、加大投入,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确保有能力去做改善民生的工作。要加大民生投入,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达到国强和民富的统一,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坚持远大理想与现实目标的统一,把民生问题作为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举措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定这个远大理想不动摇。实现共产主义任重而道远,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最现实、最紧迫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力量,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胜利而奋斗。实现中国梦这个现实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坚持真抓实干,少说多做,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抓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举全国之力,使人民群众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
  二、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
  我们党的执政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只有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党和国家的事业才能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鼎力支持,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起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
  (一)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就要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集中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集中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追求,更体现了党对执政规律和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人民才会把党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民心民意作为一切工作的立足点,一切决策部署必须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反映民声,充分动员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事业走向成功。
  (二)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就要弄清和摆正“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要求每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起人民权利至上、人民利益至重、人民地位至高、人民作用至强的观念,真正从内心深处弄清和摆正“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真正解决谁是主人谁是仆人,谁为谁服务,谁依靠谁的原则界限。要坚决摒弃一切形式主义的东西,杜绝作秀,不玩花样,不尚空谈,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和表面文章。要在工作实践中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实事求是,以解决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必须坚持人民权利至上,人民地位至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艰苦奋斗,夙夜在公,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拒绝享乐主义,坚决抵制奢靡的生活作风。
  (三)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就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也在人民,只有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以及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比较严重的形势,在全党大力倡导和实践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价值理念,无疑具有重大意义。必须加强对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教育,使党员干部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群众观、道德观。必须以最广大人民利益为核心原则内容,充分发挥人民主体的重要作用,建立起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民主基础。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大命题。这一重大命题,遵照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是中国共产党对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做到人民至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一)坚持发展为了人民
  人类社会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自身过得更美好。为了谁、由谁享有的问题,是要解决的发展根本问题,也是衡量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性质的“试金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执政理念。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党的性质宗旨,决定了发展就是为了人民。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就要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不断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着眼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着眼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着眼人民生活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和改善,努力扫除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坚持发展依靠人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就要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始终是发展的根本力量,是发展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就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鼓励创新,不断激发人民的创造热情,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要把人民满意作为衡量发展成效的根本标尺,出台发展政策要充分考虑群众的智慧,听取群众的声音;落实发展措施,要让群众知晓,积极吸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发展成效要让群众有获得感、幸福感,努力使发展符合客观实际、经得起群众检验。
  (三)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人民共享,就是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各个阶层在内的人都能享受到发展成果。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重要体现就是促进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追求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特征。促进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打好脱贫攻坚战,补齐短板、兜住底线,不断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永恒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必须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四、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这一科学论断,是在人类社会千百年来治国理政经验上总结出来的精辟表述,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新时期的与时俱进,彰显了共产党人的使命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只有扎实做好民心工程,提升群众的幸福感,才能促进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一)中国梦凝聚民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多人的智慧和力量汇聚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人在追梦路上取得的一个个硕果令世界瞩目。只要坚持梦想,将13亿多民心拧成一股劲,中国航船就能行稳致远,人民才会有越来越多的收获感。
  (二)顺应民心才能够将党的事业发展壮大
  党和国家的事业,就是人民的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顺应人民群众的要求,凝聚全体中国人民的力量,全心全意靠13亿多中国人民,充分发挥人民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汇聚成巨大的力量,才能梦想成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惩治腐败上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腐败分子。重拳反腐赢得民心,反腐败斗争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只有使出硬手腕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才能破除各种阻力和干扰。从习近平总书记对反腐败工作作出的举措可以看出,党中央坚定不移反对腐败的决心没有变,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的目标没有变。这样就会更好地顺应民心,不断发展社会主义事业。
  (三)发挥政治优势赢得民心
  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风雨历程昭示了一个铁的事实:无论是在顺风顺水时的预防风险,还是在关键时刻的找准航向,或是在危难时刻的力挽狂澜,中国共产党都靠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大政治优势赢得人心,走向胜利。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继续保持“最大的政治”的“最大优势”,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必须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深入研究和把握群众工作的特点规律,真正为群众办实事,谋福利。
  【专家观点】吴树玲: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下的民本胸怀
  重情义、有魄力、敢担当、接地气,习近平总书记身上彰显的品质早已升华成了一种无法阻挡的魅力。这三年,13亿多中华儿女为之自豪;这三年,国际政要盛赞其治国有方;这三年,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这三年,中国梦的巨轮扬帆远航……三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犹如沧海一粟,但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下的民本情怀令世人瞩目,赢得了赞许,赢取了人心。
  留住乡村,记住乡愁,用饱含乡土气息的民声惠泽群众。“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对世界所承诺的那样,“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政治地位的变化改变不了思想上的一脉相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国内考察“路线图”已涵盖16省区市,从贫困乡村到国际化大都市,从京津冀到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再到西南边陲,习近平总书记走过一个地区,勾画一幅开放蓝图、推动一方社会进步,以改革、创新、发展走出一条实实在在惠及老百姓的人民路。“播下良种,精心耕作,精心管护,期待有好收成。”习近平总书记用质朴的语言表达最真挚的期待,期待老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期待老百姓的“获得感”越来越足。那村、那田、那人,是习近平总书记最重的心事,最浓的乡愁,最无法动摇的坚守。
  锐意前行,铁腕反腐,坚持零容忍猛药去疴治毒瘤。反腐败斗争必须成为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壮举,不妥协不后退是最基本的决心和态度。习近平总书记铮铮誓言,意志坚定,情怀深沉,谈及腐败时铁面无私毫不留情。反腐败是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腐败能不能治得了,作风能不能建设得好,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能不能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这三年来,我们看到了“搭上利箭”的勇气,更见证了“拉满弓弦”的力量,正是因为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敢于直面问题,全面从严治党,守纪律讲规矩,才能在一系列的动作之下成效显著。“苍蝇”“老虎”一起打、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持续开展、“三严三实”……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国锐意前行,不断革新。三年时间,“习式反腐”震撼中国,渐入佳境。反腐没有休止符,一直赓续、造福百姓,为“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
  激扬正气,高瞻远瞩,亲诚惠容感动世界彰显中国魅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外关系时强调“和”,主张世界各国和而不同、和谐共生、共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将其比喻“打开窗子,才能实现空气对流,新鲜空气才能进来。”刚柔并济、绵里藏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在事关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坚决捍卫中国的正当合法权益。这是一种气度,亦是一种气魄。《山海经西山经》中讲“西流注于海,其中多砥砺”,中国的外交之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却无处不彰显着“中国担当”。“计利当计天下利”,习近平总书记致力于把爱国主义和国际胸怀统一起来,向全世界阐明国家的共赢思想和理念。
  治国理政,以民为本。躬身为民,不搞形式主义,立足长远,不图短期效应,真抓实干,不做表面文章,习近平总书记的率先垂范让国人对中国的前途充满信心并义无反顾砥砺前行。三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用其独特的实践验证思维,用思维拓展实践,“习式治国理政方略”已成为一种中国智慧。实现中国梦的征程已在路上,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治国理政“习式理念”指引下,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拿出“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做”的韧劲,不负重托,不辱使命,让13亿多中国人朝着共同富裕目标稳步前进。
  (摘编自长城网2016年1月17日,作者:吴树玲)
  薛宝生:习近平治国理政以爱民亲民为民为本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而在治国理政新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则发表了一系列的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理念,具体、生动、形象地展示出了换届后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的大智慧、大方略、大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理念,已经收录于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编辑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中。2014年9月28日,此书由中国外文出版社以中、英、法、俄、阿、西、葡、德、日等多语种出版发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的出版发行,引起海内外读者的广泛关注和热读,而且持续升温,至今不衰。
  三年多来,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家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治国理政发表了大量的重要讲话,他所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理念,精准深刻地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起到了拨开迷雾、引航高飞的决定性作用,凸显执政党与时俱进,其创新性、务实性、开拓性显而易见,可谓是高屋建瓴、远见卓识,可谓是执政能力和水平的精彩亮相。
  在深入学习、全面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时,我们体会最深的一点,就是实施治国理政伟大实践以亲民爱民为民为本。民本思想贯穿于执政党治国理政伟大实践的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唯一宗旨,升华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比如,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仅半个月时间,习近平总书记就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他在国际国内不同场合反复阐释了中国梦的内涵和真谛。这就是:
  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同世界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梦想相通,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如此提出和阐释中国梦,释放出新一届党中央执政中国有了更新更强更大更实的发展战略擘画,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铸就中国梦宏愿,顿时凝聚起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实干兴邦的强大行动正能量,同时也被世界各国所了解、理解和认可。中国梦融入了全球,中国外交空间得到了扩展,中国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赫,中国人民更加挺直了腰杆。
  从中国梦的提出,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阶段,到打响脱贫攻坚战,再到实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执政党亲民爱民为民的主张和厉行,都是时代进步、社会发展最鲜明的主题,最响亮的音符。2016年,我们已经踏上了“十三五”时期的开局之路,做好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然是以亲民爱民为民为本。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精髓,中华民族的福祉。
  (摘编自中国吉林网2016年2月25日,作者:薛宝生)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问题点击】
实现中国梦就要破解“中国难题”
【深度阐释】
一、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二、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专家观点】
郑熙文:中国梦不是“霸权梦”
石仲泉:“四个全面”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
宗寒: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视野拓展】
虞云耀:中国梦与中国共产党
第二章坚持“四个全面”战略总体布局
【问题点击】
“四个全面”:蕴含着强烈的问题意识
【深度阐释】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重要目标
二、全面深化改革是强大动力
三、全面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
四、全面从严治党是重要保障
【专家观点】
曲青山:深刻把握“四个全面”的精髓要义
罗建文、李爱军:“四个全面”:增强“三个自信”的战略支撑
辛鸣:“四个全面”彰显的忧患与担当
【视野拓展】
常红、王普聪:外媒热议“四个全面”:习近平推动实现中国梦的蓝图
第三章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基本内涵
【问题点击】
习近平治国理政发展理念解决的根本性问题
【深度阐释】
一、以为民为核心价值、以担当为政治责任、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的治国理政新理念
二、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以总布局各领域创新理论为支撑的治国理政新思想
三、以中国梦为战略目标、以“四个全面”为战略布局、以国家安全和改革强军为战略保障的治国理政新战略
【专家观点】
韩振峰: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内在逻辑
国平: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思想新成就
姚桓:习近平治国理政思路的时代特征和哲学意蕴
【视野拓展】
陶文昭: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鲜明特色
第四章把为民升华为治国理政的核心价值
【问题点击】
习近平治国理政突出解决“民心”问题
【深度阐释】
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二、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四、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专家观点】
吴树玲: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下的民本胸怀
薛宝生:习近平治国理政以爱民亲民为民为本
李怀华:亲民是秉持为民服务的宗旨
【视野拓展】
《人民日报》评论部:以“为民意识”凝聚磅礴力量
第五章把担当提升为治国理政的政治责任
【问题点击】
党员领导干部要挺起“政治担当”的脊梁
【深度阐释】
一、担当起对党的责任
二、担当起对国家的责任
三、担当起对人民的责任
四、担当起对世界和平发展的责任
【专家观点】
新华社评论员:崇尚实干,把担当精神树起来
王庭大:强化敢于担当这个责任
玉平:领导干部要有担当精神
【视野拓展】
韩庆祥: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品格——问题意识、敢于担当、刚性执行
第六章把发展作为治国理政的第一要务
【问题点击】
五大发展理念注重解决的突出问题
【深度阐释】
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二、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
四、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五、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专家观点】
华明: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开拓发展新境界
刘元春: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视野拓展】
尹汉宁:以多维视角认识把握五大发展理念
第七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问题点击】
习近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忘初心”
【深度阐释】
一、坚持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统一
二、坚持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三、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专家观点】
曲青山: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
徐光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理论新实践
【视野拓展】
商志晓: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视角
第八章谋划经济发展新常态
【问题点击】
新常态并不意味着经济增速一路下行
【深度阐释】
一、正确理解和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二、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面临的新机遇
三、深化改革是化解新常态下新问题、新矛盾的关键
【专家观点】
《人民日报》评论员:以新理念把握引领新常态
李文: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杨英杰:以改革思维破解新常态中的难题
【视野拓展】
施芝鸿:中国发展的十个方面趋势性的新常态
第九章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问题点击】
走什么样的道路才能破除矛盾是摆在我们前进道路上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深度阐释】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根本优势的迫切要求
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新水平的内在要求
四、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有力回击社会上怀疑甚至否定这条道路各种杂音噪音的现实要求
【专家观点】
《求是》文章: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视野拓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高举人民民主旗帜,坚持正确的政治发展道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
第十章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问题点击】
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深度阐释】
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二、加强提炼和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
三、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四、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
【专家观点】
乌画、王国平:打造强大文化软实力
张国祚:理论思维居文化软实力之首
范玉刚:夯实根基提升主流文化传播力
【视野拓展】
鹿永建:文化软实力提升背后的脉络
第十一章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问题点击】
怎样理解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新要求
【深度阐释】
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党的不懈追求
二、促进公平正义是我们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促进公平正义就要努力使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专家观点】
《人民日报》评论员:以法治守护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
苏超:公正是照亮社会的阳光
韩一鸣:让公平正义光照民心
【视野拓展】
刘俊祥:西方追求公平正义的思想历程
第十二章努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问题点击】
环境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短板
【深度阐释】
一、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
三、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点任务
【专家观点】
周生贤:向污染宣战要打好三大战役
刘然: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生态人的塑造
谭政:完善生态补偿维护环境公正
【视野拓展】
弗雷德克虏伯:“一带一路”传递生态理念
第十三章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问题点击】
基于矛盾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深度阐释】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文明发展理论的时代新诠释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血脉的新光辉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西方现代化道路、现代化理论和现代化制度的新超越
【专家观点】
何茂春: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梦也是世界梦
叶小文、陈振凯:人类命运共同体里的中国担当
李晓伟:人类命运共同体呼唤中国方案
【视野拓展】
余建斌:当互联网照亮命运共同体
第十四章实现强军目标和强军战略
【问题点击】
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需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深度阐释】
一、以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引领
二、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
三、贯彻科技强军战略
【专家观点】
曹益民:切实打牢改革强军的坚实基础
卢泽华: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开启强军梦新征程
罗崇巍:让创新成为战斗力的加速器
毕京京:强军制胜的战略智慧
【视野拓展】
《解放军报》评论员:读懂改革吃透改革坚定改革
第十五章坚持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问题点击】
准确判断国际形势和我国安全环境
【深度阐释】
一、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制度特色和实践特色 …
二、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时代内涵
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实践要求
【专家观点】
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科学内涵
王新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六大特点
林宏宇:新国家安全观四大内核
【视野拓展】
颜晓峰: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野中的国防和军队建设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