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儒学道德论:王阳明心学之道德主体性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536327
  • 作      者:
    陈媛媛著
  • 出 版 社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陈媛媛,女,1985年5月生,河北正定人,九三学社社员。现为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站博士后。本硕博期间主攻哲学,曾获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全国一级学会)论文三等奖、湖南省委党校理论研讨会一等奖,2014年1月被南华大学聘为“湖湘地域文学文化生态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品”。
展开
内容介绍
  《儒学道德论 王阳明心学之道德主体性研究》以王阳明“四句教”为中心,从道德主体性的视角来透视其心学,深入系统地阐述了王阳明心学的论学背景、精神特质、内在理路和历史地位。作者在认真研读文献并广泛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展开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价值
1.2.2 实践意义
1.3 阳明心学的研究现状述评
1.4 研究方法、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基本思路
1.4.3 结构安排和主要内容
1.4.4 创新点

第2章 道德主体性思想产生的历史前提与发生契机
2.1 道德主体性的概念界定
2.2 历史前提与发生契机
2.2.1 社会政治背景
2.2.2 社会经济背景
2.2.3 理学文化背景

第3章 身之主宰便是心
3.1 身心观
3.2 心之体“无善无恶”释义
3.2.1 从存在论角度释心体之“无善无恶”
3.2.2 从本体论角度释心体之“无善无恶”
3.2.3 从境界论角度释心体之“无善无恶”
3.3 无善无恶之争
3.4 善恶的来源考证
3.4.1 人性论上善恶观的来源
3.4.2 形下层面善恶的来源
3.5 道德主体性的形上学基础
3.5.1 心即理
3.5.2 心与性
3.5.3 一元论的体用观

第4章 心之所发便是意——道德主体性的发动
4.1 “意”之独特功能与核心地位探讨
4.2 未发已发论
4.2.1 未发已发关系探讨
4.2.2 中和状态辨析
4.2.3 “未发之中”、“已发之和”是一种境界
4.2.4 致中和之方
4.3 理欲观
4.4 仁诚说

第5章 意之本体便是知
5.1 “知”范畴论
5.2 良知说
5.2.1 良知之特性辨析
5.2.2 良知与见闻之知关系辨析
5.2.3 群己之辨
5.3 致良知
5.3.1 致良知释义
5.3.2 致良知与德性培养过程的统一
5.3.3 “为善去恶”工夫论

第6章 意之所在便是物
6.1 “致知格物”观的确立
6.2 心外无物
6.3 主体性的道德实践哲学
6.3.1 阳明对佛道墨诸家思想的取舍与评价
6.3.2 知行学说
6.3.3 道德修养之最终归宿与目的——成己成圣
6.3.4 树德之方

第7章 道德主体性思想的定格及其历史余响
7.1 道德主体性思想的凝练与定格——四句教
7.1.1 时间考证
7.1.2 天泉之争
7.1.3 刘蕺山别立“四句教”
7.1.4 对四句教的评价
7.2 阳明道德主体性思想对晚明士人心态的塑造及其流变
7.3 道德主体性思想的当代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