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与华盛顿
城市意象需要有“环境意象的三个因素:自我表明、结构和意义”(林区,1970:8)。北京和华盛顿两座城市环境意象的自我表明是首都,合理规划了结构,富于深刻象征意义。北京的首都规划完成于1418 年至1420 年,根据建筑风水理论北京当时被纳入九州大势中规划,从天文地理的角度考虑,城市选址首先考虑龙脉。(王子林,2010:229)华盛顿于1780 年被定为首都,1790 年由美国国会授权华盛顿总统在原马里兰州波托马克河畔选择一块土地进行规划建设。(沈玉麟,2006:112)当时欧洲殖民者在美国建立了各种产业,地产商为了谋取更大利润,城市规划采用了方格型划分,华盛顿就是经过方格型规划的城市之一,东西长20公里,南北长5公里。北京和华盛顿采用了不同规划模式,但相同的身份使两个首都城市通过不同的结构体现出各自的文化内涵。
1.1 首都
北京始建于元朝,明朝在“元大都”的废墟上重建,清朝基本维持了明朝的格局。中国人相信皇权神授,北京最初于民众中体现皇权的神圣。美国修建华盛顿时,独立战争时期的思想要求摈弃“神权”观念,所以华盛顿的原始意义是使所有民众包括各种背景的各阶层人士在全新的政治理想中得到享受。(林区,1970:8)但是无论在哪种制度下,长期有效的统治依赖于身份合法化,统治者须使被统治者相信其权威源于超人的思想和现实。比如:北京容纳了各种神坛、祖庙、寺庙,反映了多层次的宗教象征主义;华盛顿建有许多基督教会、犹太教堂和清真寺等,反映了社会学家罗伯特·贝拉最早称之为“美国公民宗教”的意义,认为天赋人权和上帝会使美国的实验获得成功并且保其不衰。(贝拉,1967:96)北京的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和华盛顿的国会大厦、林肯纪念堂以及伟人肖像更进一步体现了原始的宗教层面,产生了“强有力的、令人信
服的、持久的氛围和动力”,激发了人们深厚的忠诚感和责任感。
中心意象的最高价值标准是固定性和永久性,宗教史学家乔纳森·史密斯称其为“定位”。(史密斯,1979:101)“中国”的“ 中”是一个会意字,一条线垂直穿过方形中央,是中庸思想的符号,也是城市规划的符号和建筑布局的符号。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