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家训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321587
  • 作      者:
    陈明编
  • 出 版 社 :
    新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感动千古的传家文字
  所选家训
  去一个“训”字本一个“情”字强调一个“用”字
  发自肺腑,真心真意
  不装腔作势,不矫揉造作
  全家共读,代代相传

展开
作者简介
  陈明,教授,中国大陆“新儒家”代表人物。1962年生,湖南长沙人。1992年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宗教系博士毕业;曾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儒教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为中国思想史。1994年创办思想学术性辑刊《原道》并任主编;2000年开始创办“原道”网站及“儒学联合论坛”网站;2004年主编“原道文丛”“原道译丛”系列。比较关注儒家思想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在当代所具有的意义。出版的著作有《儒学的历史文化功能》《浮生论学——李泽厚、陈明对谈录》《儒者之维》《文化儒学思辨与论辩》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视家庭教育,家训作为家庭教育的核心价值而备受推崇,构成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本书由大陆新儒家代表人物陈明教授编,自《尚书》至现代,中国历代家训层出不穷,汗牛充栋,许多作品堪称经典,为后人传诵;但也有不少家训故作正经,在高抬儒家经义之时,虚浮不着实际,连篇大话空话,于今人无所裨益。本书所选家训,均为历代传诵的经典之作,而编选角度,特别侧重两点:其一,均是发自肺腑之言,情真意切;其二,均是对人生的实际感悟,贴切实用。
展开
精彩书摘
  【注释】
  [1]准行:行为准则。[2]志之所之:志向所在。[3]耻躬不逮:以自己做不到为耻。[4]期于必济:以必定成功为期许。[5]去就:去留,这里指事情的做与不做。[6]向:以往。[7]见役之情:被控制的情感欲望。[8]中道:中途。[9]不成一匮而败之:指还没正式开始就放弃了。[10]肆情:放纵情感。[11]极意:极尽己意。[12]结秀:结出果实,指有所成功。[13]申胥:即申包胥,春秋时期楚国大夫。前506年,伍子胥率吴军攻破楚国都城郢,楚昭王出逃。申包胥来到秦国请求帮助,立于秦庭,嚎哭七天七夜,滴水不进,秦哀公为之动容,亲赋《无衣》之诗,发战车五百乘,遣大夫子满、子虎救楚,最终楚国得以复国。[14]夷齐:伯夷、叔齐。[15]展季:即柳下惠。
  所居长吏[1],但宜敬之而已矣。不当极亲密,不宜数往,往当有时。其有众人[2],又不当独在后,又不当宿留。所以然者,长吏喜问外事,或时发举则怨[3];或者谓人所说,无以自免也;若行寡言,慎备自守,则怨责之路解矣。
  【注释】
  [1]所居长吏:指所侍奉的官吏。[2]其有众人:指许多人同去拜见长吏。[3]或时发举则怨:指有时如果有所揭发则会招致怨恨。
  其立身当清远。若有烦辱[1],欲人之尽命,托[2]人之请求,当谦言辞谢:其素不豫此辈事[3],当相亮[4]耳。若有怨急[5],心所不忍,可外违拒[6],密为济之[7]。所以然者,上远宜适之几[8],中绝常人淫辈[9]之求,下全束修[10]无玷之称,此又秉志之一隅也。
  【注释】
  [1]烦辱:指别人有求于你。[2]托:推托。[3]其素不豫此辈事:指平常不参与这类事情。[4]亮:阐明。[5]怨急:指急切间的请求。[6]可外违拒:可以表面上回拒。[7]密为济之:秘密地为他想办法。[8]上远宜适之几:在上,可以避免得宜的可能。[9]常人淫辈:平常交往行事过分的人。[10]束修:指学生第一次拜见老师时所献的礼物,这里代指财物馈赠。
  凡行事,先自审其可,不差于宜[1]。宜行此事,而人欲易之,当说宜易之理。若使彼语殊佳者,勿羞折遂非也[2]。若其理不足,而更以情求来守,人虽复云云,当坚执所守,此又秉志之一隅也。
  【注释】
  [1]不差于宜:指事情可行。[2]勿羞折遂非也:不要感到羞耻而否定自己。
  不须行小小束修之意气,若见穷乏而有可以赈济者,便见义而作。若人从我,欲有所求,先自思省,若有所损废,多于今日,所济之义少[1],则当权其轻重而拒之。虽复守辱不已[2],犹当绝之。然大率[3]人之告求,皆彼无我有,故来求我,此为与之多也。自不如此而为轻竭,不忍面言,强副[4]小情,未为有
  志也。
  【注释】
  [1]所济之义少:接济(他的)道义少。[2]守辱不已:古人认为求人是自贬之事,守辱即折节自辱,求告之意。守辱不已,即请求不停。[3]大率:大多数。[4]强副:强,勉强;副,符合。
  夫言语,君子之机。机动物应,则是非之形著矣,故不可不慎。若于意不善了[1],而本意欲言,则当惧有不了之失,且权忍之。后视[2]向不言此事,无他不可,则向言或有不可。然则能不言,全得其可矣。且俗人传吉迟、传凶疾[3],又好议人之过阙[4],此常人之议也。坐中所言,自非高议,但是动静消息,小小异同,但当高视,不足和答也。非义不言,详静敬道,岂非寡悔之谓?人有相与变争,未知得失所在,慎勿豫[5]也。且默以观之,其是非行[6]自可见。或有小是不足是,小非不足非,至竟[7]可不言,以待之。就有人问者[8],犹当辞以不解,近论议亦然。若会酒坐,见人争语,其形势似欲转盛,便当亟[9]舍去之,此将斗之兆也。坐视必见曲直,党[10]不能不有言,有言必是在一人[11];其不是者方自谓为直,则谓“曲我者有私于彼”[12],便怨恶之情生矣!或便获悖辱之言[13],正坐视之[14],大见是非而争不了[15],则仁而无武,于义无可,当远之也。然大都争讼者,小人耳,正复有是非,共济汗漫[16],虽胜,可足称哉?就不得远,取醉为佳[17]。
  若意中偶有所讳[18],而彼必欲知者,共守大[19]不已,或却以鄙情[20],不可惮此小辈,而为所搀[21]。以尽其言[22],今正坚语[23]不知不识,方为有志耳。
  【注释】
  [1]不善了:不完全了解。[2]后视:事后审视。[3]传吉迟、传凶疾:指好事传得慢,坏事传得快。[4]阙:通“缺”,过失。[5]豫:参与。[6]行:行将,即将。[7]竟:最后。[8]就有人问者:指有人向自己询问。[9]亟:急切。[10]党:通“倘”,如果。[11]有言必是在一人:说话必然会肯定一方。[12]曲我者有私于彼:否定我的人一定和对方有私交。[13]或便获悖辱之言:或者确定听到了错误的言论。[14]正坐视之:(只是)端坐看着(争辩)。[15]大见是非而争不了:旁观是非争吵不绝。[16]共济汗漫:指(和小人争论是非就是)共同进行一场漫无边际的争论。[17]就不得远,取醉为佳:就,靠近。靠近(争论的人群)不如远离(他们),喝醉更好。[18]若意中偶有所讳:如果言语含义中偶尔触犯了忌讳。[19]守大:守其大端。[20]却以鄙情:以常情推却。[21]搀:指束缚、裹挟。[22]以尽其言:任由他说。[23]今正坚语:现在当坚持说(不知不识)。
  自非知旧、邻比[1],庶几已下[2],欲请呼者,当辞以他故,勿往也。外荣华则少欲,自非至急,终无求欲,上美也。不须作小小卑恭,当大谦裕;不须作小小廉耻,当全大让。若临朝让官,临义让生,若孔文举[3]求代兄死,此忠臣烈士之节。
  【注释】
  [1]知旧、邻比:知交旧友、邻居。[2]庶几已下:普通交情以下。[3]孔文举:即孔融。
  凡人自有公私,慎勿强知人知[1]。彼知我知之,则有忌于我。今知而不言,则便是不知矣。若见窃语私议,便舍起,勿使忌人也。或时逼迫,强与我共说,若其言邪险[2],则当正色以道义正之。何者?君子不容伪薄之言故也。一旦事败,便言某甲[3]昔知吾事,是以宜备之深也。凡人私语,无所不有,宜预以为意[4],见之而走者,何哉?或偶知其私事,与同则可,不同则彼恐事泄,思害人以灭迹也。非意所钦[5]者,而来戏调,蚩笑[6]人之阙者,但莫应从。小共转至于不共[7],而勿大冰矜[8];趋以不言答之[9],势不得久,行自止也。自非所监临[10],相与无他,宜适有壶榼[11]之意,束修之好,此人道所通,不须逆也。过此以往,自非通穆[12],匹帛之馈,车服之赠,当深绝[13]之。何者?常人皆薄义而重利,今以自竭[14]者,必有为而作。鬻货徼欢[15],施而求报,其俗人之所甘愿,而君子之所大恶也。又愦不须离搂[16],强劝人酒,不饮自已;若人来劝己,辄当为持之,勿请勿逆也;见醉薰薰便止,慎不当至困醉,不能自裁[17]也。
  【注释】
  [1]强知人知:强要知道别人的事情。[2]邪险:邪恶阴险。[3]某甲:某人。[4]宜预以为意:应当预先在意。[5]钦:钦佩、赞同。[6]蚩笑:即嗤笑,嘲笑。[7]小共转至于不共:从小赞同转变为不苟同(这种人)。[8]大冰矜:极端冷淡矜持。[9]趋以不言答之:(这种人)来趋近(我),(我)用不理睬来应对。[10]监临:看视,管辖。[11]壶榼(k8):盛酒或茶水的容器,这里借指铺陈酒具饮酒。[12]通穆:相处和睦的知交。[13]绝:拒绝。[14]自竭:竭尽自己的能力。[15]鬻货徼欢:用财物换取(别人的)欢心。[16]又愦(ku#)不须离搂:愦,混乱,这里指醉酒。离搂,纠缠。指见人酒醉后不要再纠缠(他)。[17]自裁:自制。
  ……
展开
目录
刘邦:手敕太子    1
司马谈:命子迁    3
刘向:诫子刘歆    5
马援:诫兄子马严马敦书    7
郑玄:诫子益恩书       9
刘备:遗诏敕后主       12
诸葛亮:诫子书    14
羊祜:诫子书       15
嵇康:家诫    16
陶渊明:与子俨等疏    23
刘义隆:诫江夏王义恭书    27
颜延之:庭诰       33
颜之推:颜氏家训(节选)       52
苏瑰:中枢龟镜    88
姚崇:遗令诫子孙文    91
韩愈:符读书城南       96
元稹:诲侄等书    98
柳:柳氏叙训       101
范仲淹:告诸子及弟侄       114
宋祁:庭诫    116
欧阳修:书示子侄       118
邵雍:诫子孙       120
黄庭坚:家诫       121
陆游:放翁家训(节选)    126
方孝孺:家人箴    129
陈献章:诫子弟书       139
王守仁三札    141
薛:诫子书    150
张居正:示季子懋书    153
高攀龙:高忠宪公家训       156
顾炎武:答徐甥公肃书       163
王夫之:传家十四戒    166
张英:聪训斋语(节选)    168
郑板桥:家书二通       190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196
纪昀:训子书       198
林则徐:家书四篇       204
曾国藩:家书十一篇    209
郑观应:训子       243
张之洞:致儿子书       245
严复:与诸儿书    248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