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明朝出了个王阳明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2508460
  • 作      者:
    李根著
  • 出 版 社 :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当年明月评价王阳明“彪炳显赫、自明之后,为此一人而已”。故欲成大事者,必读王阳明,学阳明心学,实践“知行合一”。
  ·文风轻松,诙谐有趣,用小说笔法解构心圣王阳明的生平事迹。
  ·对深奥难懂的心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解读,是一本不可多的心学入门读本。

展开
作者简介
  李根,河北张家口人。自幼爱好历史和文学,长期从事历史人物的研究,曾在《河北青年报》等报刊发表多篇文章。著有《谁搞垮了曾国藩》《左宗棠究竟多彪悍》《李鸿章为臣的谋略》等作品。

展开
内容介绍
  他无心仕途,却总能在险恶官场化险为夷,终身居高位;
  他是一介书生,却多次替朝廷平叛,从无败绩,成为明朝杰出的军事家之一;
  他身为“官二代”,却能体味民生疾苦,尽心为百姓谋福祉,被万民爱戴;
  他一心想“格物致知”,终走向理学的对立面,创立心学,桃李满天下,成为儒学又一宗。

展开
精彩书摘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正德皇帝朱厚照在位期间,荒淫无度,行径胡闹,不理国政,结果明朝上下不得安宁。在执政早期,他信任刘瑾等人,这些太监从中央到地方通吃,国内矛盾激化,大江南北爆发了大小不等的武装起义。比如:从正德三年(1508年)开始,四川的百姓就率先揭竿而起,先后爆发了多次农民起义,直到正德九年(1514年),这些浩浩荡荡的起义才被镇压了下去。
  正德五年到正德七年(1510—1512),河北也爆发了农民起义,席卷了北直隶、山东、湖北等地,成为明朝中期影响最大的农民起义运动。
  正德五年(1510年),宗室安化王打着杀刘瑾的旗号起兵,封锁了黄河渡口。
  虽然这次叛乱寿命极短,只持续了十九天就宣告失败,但在政治上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在江西、福建、广东和湖广交界地区的农民,也因为赋税徭役的加重和土地兼并的恶化而纷纷奋起反抗,他们占山据险,攻城略地,处处都有人领头和明政府作对。
  我们不禁要问,大小农民起义持续了上千年,政权更迭多次,难道统治阶级非要把占社会绝大多数的贫下中农往死里剥削,逼迫他们造反吗?
  其实,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相对来说,明朝的税赋并不高。
  黄仁宇在《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一书中提到:第一,明代的税收过低,农业税低,商业税更低;第二,明代的税收在二百五十多年的时间里几乎没有增加,反而在不断减少;农业税低到全国平均税率不超过百分之十。
  这么低的税收,农民为何还要造反呢?其实,税收收入的不足意味着政府不能充分地管理帝国的资源,这对纳税人是不利的。因为正常的税收收入不能弥补支出,就会产生私下的派征,而这是缺乏有效审核的,会产生不利于百姓的猫腻。
  另外,低税收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造成官员的俸禄过低,以至于官场贪墨成风,在税收之外任意课征。明朝十分猖獗的官员腐败行为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朱元璋虽然采取了残酷的手段惩治腐败,却仍然无法阻止贪腐问题的发生。可见,不从制度上解决问题,仅仅靠严刑峻法是不能化解腐败这个顽疾的。
  结果,官员的贪污变成了老百姓的灾难,各种巧立名目的苛捐杂税遍地开花。这是没办法的事,你不贪污,同僚就会把你当成异类,你无法在官场左右逢源。再说,想往上爬,就得给上级送礼,这送礼就是送钱,没钱的话你就永远只能在原地踏步,若单靠政绩往上爬,能把人熬死。
  你不让百姓的日子好过,百姓就捅你的屁股,这不,没多久,农民起义就遍地开花了。
  由于明朝实行军屯制,武官世袭,没什么战斗力,真正能打的人数不出几个,因此不得不倚仗文官来领兵。
  文官带兵最容易陷入纸上谈兵的泥潭,必须要找一个懂兵法又懂实战的人。王琼作为兵部尚书,是个卓越的战略家,却没有实战经验。不过没关系,王琼做过吏部侍郎,他的眼光是很毒的,他注意到了王阳明。
  正德十一年(1516年)九月,在兵部尚书王琼的极力推荐下,王阳明破天荒地被提拔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正三品副部级),奉命巡抚南、赣、汀、漳等地(简称“南赣巡抚”)。
  关键时刻还得老王上
  都说“乱世出英雄”,可乱世也出心学。如同治世出理学一样,心学在乱世方能显示出夺目的光彩。
  当一个人陷入绝境,谁也指望不上时,只能用自己的心、力来面对这一切,必须爆发出巨大生命力,才能渡过难关,翻开新的一页。
  当王阳明整天像神仙一样活着,还觉得不舒服,不断打退休报告时,正德皇帝的日子已经不好过了,民不聊生自然生变,“南中盗贼蜂起”,需要一个铁腕人物平乱,确保大明江山稳如泰山。
  在这种情况下,王阳明被选中了。
  短短六年时间,王阳明从没品的编外人员变成朝廷三品大员。他之所以能升官升得这么快,撇开他的个人能力不说,朝中有人在刻意提拔他,这一点至关重要,正应了那句话:朝中有人好做官。
  毫无疑问,一个人事业的成功,百分之八十归因于与别人相处,百分之二十才是来自于自己的心灵。人脉就是钱脉,人脉的竞争力在一个人的成就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若想出人头地,就要注意培养自己的人脉网络。
  王阳明能在这时候得到朝廷的重用,主要是兵部尚书王琼做了幕后推手。
  王琼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人,也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他掌管了兵部,利用手中掌握的大权,颁布了很多有利于国家的政策,并废除了许多不合理的制度。他也算是个人物,有着丰富的官场履历,也做出过很大的功绩。他知道王阳明在十五岁时就一个人跑去居庸关外追赶蒙古人,也听说他曾经钻研过兵法,在果盘上布阵。
  王阳明作为一个有才学的文官,能够独闯塞外,能以一人之力抗天下,这样的胆量足以让人佩服。记得王尚书第一次见到王阳明时就眼前一亮,对他做出了这样的评价:若用此人,可保天下太平。所以,王琼大胆建议启用王阳明。
  在贵人的相助下,王阳明成了省级最高军政长官。虽然升官了,但王阳明对这个任命却不怎么感兴趣,反而感到有些失落,因为他更喜欢现在的自由生活。所以王阳明以身体多病,怕不能胜任为由请辞,希望朝廷容他原职致仕。
  见王阳明不想接手新工作,朝廷接着又下了一道圣旨:大意还是让他前去上任,抚安军民,修理城池,禁革奸弊。一应地方贼情、军马、钱粮事宜,小则径自区画,120大则奏请定夺。这次,兵部还下了个批文,语气颇重:既地方有事,王守仁着上紧去,不许辞避迟误,钦此。
  朝廷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你赶紧去吧,就不要推辞了,否则你没好日子过,这是霸王硬上弓啊。说到底,王阳明也只有一颗脑袋,身为国家的公务员,就得服从国家的安排,若惹火了朝廷那帮大臣,那后果是相当严重的。没办法,只有接旨了。
  王阳明之所以如此不想接手新工作,主要是因为这份差事着实不轻松,让人非常头疼。
  首先,所管的地界相当开阔,江西的南安、赣州,福建的汀州、漳州,广东的南雄、韶州、惠州、潮州各府及湖广的郴州都在管辖范围之内。从地图上看,比福建或者江西都要大不少。这么大的地界怎么就没有其他省份要呢?原因很简单,就是穷,而且不是一般的穷。没什么油水可捞,自然不会有人伸手。
  其次,这里的治安很差劲,大白天都不敢一个人走道,被抢劫不是什么稀罕事,甚至政府人员都会受到攻击。在官场上,一提到南赣巡抚,无人不色变:谁被放在这个位置上,谁就会倒大霉;想要翻身,那难度系数是非常高的。
  放眼望去,大大小小的山麓成了平定这一区域的最大障碍,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于是山民们凭借崇山峻岭、洞穴丛林的有利地形进行抵抗,官军很难施展拳脚,更别说攻进去了。
  虽然是个烫手山芋,但既然接手了这份差事,当了南赣巡抚,就要做出个样子,让那些偷笑的人看看我王阳明的本事。
  王阳明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