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大气,锋芒太露容易没饭吃
生活就像踩高跷一样,当你站得越高,反而越是危险,而当你站得越低时,却能够更加稳定安心。正因为这样,我们需要放下自己的姿态,需要隐藏自己的锋芒,只有低调的人才能够更加安全地面对生活,才能够谋求更多的生活机会。只有低调的人才能够在无形中去创造最大的价值,才能在无为中有所得。
做人要大气
第一章做人要大气,锋芒太露容易没饭吃
·00·
·00·
锋芒太露,容易没饭吃
这个世界往往有两种强势的人,一种是站在高处,等着别人来仰视自己的人;一种是时刻处在低位,隐藏实力、明哲保身的人。站在高处的人总有一天会被人拉下来,身处低位的人却总是游刃有余,能够长久地生存下去。同样都是强者,但是不同的姿态往往决定了不同的命运,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在于每个人都具有嫉妒心。正所谓“枪打出头鸟,刀砍地头蛇”。人都是有嫉妒心理的,都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所以有远见的人,为人处事中懂得如何低调,不让他人对自己怀恨在心,更不会让自己成为万人射箭的靶心,因为他们知道万箭穿心的滋味很不好受。宁在人前全不会,不在人前会不全。人要学会“露点”和“藏拙”。
俗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一棵树如果高于其他树木,那么就容易被风吹折;泥土堆高于河岸,就必定被水冲刷;一个人如果表现过于出众,那么必定会被人打压和排挤。做人如果自命不凡、行事高调,那么往往很容易遭到别人的攻击,而且越是高姿态的人越是容易成为别人攻击的目标和对象。这个道理和“枪打出头鸟”是一个意思。很多人做什么事情都一定要宣告天下,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是多幸福的人,这种人一定会遭到他人的嫉妒而不会有什么幸福。
薛道衡是隋唐时期著名的才子,他13岁时便能很流利地背出《左传》,被人称为天才,所以很早就官拜国史侍郎。隋炀帝登基后,听闻薛道衡的天才名声,非常迫切地想一睹其文采之风,于是下诏召他进宫面圣,更故意考验一下对方,于是命他现场作文一篇。薛道衡平时自视甚高,满心以为皇帝对自己的才学非常赞赏,于是挥笔就写下《高祖颂》,结果隋炀帝看完之后却表现了一些不满,对众人说:“这只是文辞漂亮而已。”
其实薛道衡犯了两个错误,第一个就是不应该在新皇帝面前,过分赞扬隋高祖的功绩和能力;第二,不应该在喜欢表现自己的隋炀帝面前锋芒毕露。薛道衡不知人情世故,一味高调表现自我,这给隋炀帝造成了很不好的印象。
有一次,隋炀帝和大臣聊天,无意间夸口说自己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至于天下的那些什么文人志士,都不过是一些无病呻吟的小人物而已,大臣们听了连连点头,不过之后他们便利用皇帝的自大心理大做文章。几个人在皇帝面前进谗言,说薛道衡仗着有几分才气,常常不听训示,更是藐视所有的读书人,认为没人比得上他,甚至不把皇上放在眼里。隋炀帝听到这番言语后非常生气,联想起上回的《高祖颂》,他怒火中烧,于是草草下令将薛道衡处以绞刑。
其实薛道衡并没有犯下什么滔天大罪,他最大的错误就是平日太过自负,太喜欢表现自己,这种高姿态刺激和威胁到了别人,以至于得罪了隋炀帝和大臣们,最终招来了杀身之祸。所以做人还是应该保持低调,无论自己是否有真才实学,都要懂得隐藏自己的锋芒,都要懂得降低姿态,要用低姿态来同别人打交道。把自己放在高位之上,只会招来嫉妒,被人狠狠排挤。一个人在人群中过于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其实并不是什么好事,将自己暴露于众目睽睽之下,这样如同将自己置于砧板上的道理是一样的,他人想要怎么样砍都可以。
正所谓“财大不可气粗,居功不可自傲”。这就是生存的原则。假如你在挖一块石头,但是你却偏偏向别人显摆自己在挖一块钻石,那么结果是即使真的没有钻石,你的普通石头也不会剩下。古代人早就教过我们安身立命的工夫:“内要伶俐,外要痴呆。聪明逞尽,惹祸招灾。能让终有益,忍气免伤财。”聪明的人潜心做事,外表平静而不张扬,要记住,任何值得开心的事情都是内心可以激昂,行为上却要收敛。
出来混的人都懂得一个道理,那就是锋芒太露容易没饭吃。真正身怀绝技的人通常都是深藏不露,绝对不会到处炫耀的,而是等待最佳的时机一鸣惊人。一个不懂得隐藏自己光芒的人,注定要忍受万箭穿身的疼痛。
真正的高手,往往都深藏不露
俗话说: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就像几年前周星驰在电影《功夫》中呈现的故事一样。三位擅长五郎八卦棍、铁线拳及十二路谭腿的武林高手,刻意隐姓埋名,隐居在猪笼城寨。平日里不显山露水,但当住地遭遇侵袭的时候他们敢于果断出手,救人于水火。他们懂得厚积薄发的道理,他们平日深藏不露,但他们是真正的高手。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百家争鸣。其中一位思想家叫杨子,他气宇轩昂,言行举止无不显露出非凡的气质,在当时备受关注,是个风云人物。不过他也有自己的烦恼,似乎自己被高高地供奉在众人之上,总觉得不能和别人融合在一起。
杨子深为这种事情苦恼,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做。他决定去拜访老子,希望得到他的教诲。当他遇到老子时,还未等他开口说话,老子就仰天叹息:“以前我还特别看好你,认为你前途无量,必将有一番作为。可是,现在看来,我错了。”
杨子一听就愣在了那里,说:“多谢您对我的指点,只是我还是不明白,我到底有什么不足,还请您指点迷津!”
老子回答道:“君子的德才并不是要表露在外表,真正的君子看起来要有点愚蠢之气。你不自觉中已经面带骄傲之色,只是你浑然不觉而已。一个人要有了派头就会冥顽不灵,欲念横生。尽量舍弃这些吧,让自己再笨一点,再平凡一点,定会有所不同,这就是我要对你说的。”
从那以后,杨子收起原来显露出来的锋芒,在许多场合故意降低自己的身份。后来,人们都觉得这个负有盛名的人也不过如此,和平常人一样,也会犯错误,也有不如意。等到他再走到人群中间的时候,人们并没有因他的低调而看轻他,相反,对他既尊敬又亲近。
正是杨子把伟大超凡都隐藏在体内,变成了一个平凡的君子,才得到了众人的拥护。因此有些时候,必须隐藏起自己毕露的锋芒,不骄不躁,让自己更平凡一些,才能平安无事,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一个绝世高手可以放下名利,回归到他最卑微和质朴的生活,这就是一种最崇高的人生境界。现代的香港电影圈中也有深藏不露的低调高手。
《方世玉2》中扮演抢夺红花会宝座的于振海,《新少林五祖》里与李连杰对打了几次的功夫高手,《白莲邪神》中那个白莲教教主……这么一个低调的高手,他就是演员计春华。他是内地武术队出身,杭州人。从小爱好武术,有一年生了场大病,头发掉光,却没想到恰巧《少林寺》开拍招人,导演张鑫炎一眼看中了他的秃头,于是他阴差阳错做起演员,一演就演了20年“坏蛋”。计春华认为自己不是演戏的料,但热爱武术,为了武术梦才坚持不懈地做起了“大坏蛋”。
计春华形象突出,光光的脑袋,凶悍的表情,演好人实在很难。对奖项不奢求的他,曾经获得过“中华武术杰出贡献奖”,感言已经心满意足。他为人低调,但并不能掩饰他的才华,他同样也是荧屏之外的高手。
西方有一句警语:“上帝让他亡,必先让他狂。”所以要想成为高手,就应该学会低调,懂得谦虚。而谦虚不仅是一种学习态度,更是一种自知之明。只有所谓“谦谦君子”,才能“温润如玉”。
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杰出的风流人物,在他当皇帝期间,广招人才,谦虚勤政,积极采纳群臣的建议,不以“皇权至上,万人独尊”而自居,所以才有了后来的“贞观之治”。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军首领李自成,在攻陷明朝国都前,常与将士们同甘共苦,身先士卒,礼贤下士,因而屡战屡胜,但攻陷北京之后,他却认为自己夺得了天下,所以骄傲情绪一天天溢长起来,贪图享乐、花天酒地、拒听良言,而且还杀害了许多有学之士及忠臣,以致军心涣散,最后落个自身被害的结局。
不管在什么文化背景下,谦虚与低调永远是一种美德,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德,而适当地保持神秘感也是通往成功的一条捷径。
一代才女林徽因绝代风华、才貌双绝,徐志摩为了她决意离婚,金岳霖为了她终身不娶,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娶她那晚诚惶诚恐,问她为什么单单选择了他,林徽因嫣然一笑,回答巧妙而深邃:“我会用一生的时间来告诉你。”这种深藏不露的表达就像一个谜,让这位建筑学大才子后半生都在钻研、求索。真正的高手,往往都懂得深藏不露与厚积薄发的道理。
处处高姿态,只会招致别人的嫉妒
在美国人的历史文化之中,粗犷强悍的牛仔文化拥有着重要的地位。早在美国建国之初,经济并不发达,尤其是西部广阔的地区无人开垦,政府号召大家进行西部开发之后,无数怀揣淘金梦的人前往西部的戈壁沙漠和荒原,并最终用汗水建立了西部繁荣的基础,而在奋斗过程中,牛仔精神也逐渐形成并被传播开来。在牛仔精神之中,有一条便是要敢于承认自己的优点,所以现在在美国,可以看到很多我们并不能完全理解的现象,比如一家炸鸡店的店主会毫不客气地对你说,他的炸鸡是整个城市最好的炸鸡;一个棒球迷会告诉你他喜欢的棒球队是全美国最出色的队伍。在美国,这样的行为并不能被看成是吹牛,而应被视为一种坦诚的表现。
可是,即使是在美国这样的国家,过分招摇仍旧被看做是一种非常不明智的行为。尤其是在高等学府之中,人们都愿意和谦谦有礼的人交往,摆高姿态、尾巴能够翘到天上的人,最终只会失去朋友,被众人所排斥。
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一个骄傲的人,他出身名门,战功显赫,是美国很多人的偶像。可是就是这个以西点军校最高分毕业并成为西点军校最年轻校长的人,却在自己的演讲中说:“我一定要遵循这个标准(西点精神),结合崇高的理想,唤起自豪感,同时始终保持谦虚。”把谦虚当做自己必须时时牢记的要求准则之一。
在中国,“谦虚”一词更是被放到了非常的高度,当一个人不够谦虚的时候,他几乎就已经和伟大的成就绝缘了。这固然是文化传统使然,可同样能够看出,这是中国人总结出来的一条“保身之策”。正是因为谦虚,一个人才能够获得更多人的认可和帮助,而骄傲自满、洋洋得意的人,往往会成为众矢之的,甚至引来杀身之祸。
隋朝时,隋炀帝学艺不精,却好大喜功。一次出行作《燕歌行》,百官皆随声附和,唯独著作郎王胄不然,他反问隋炀帝:“庭草无人随意绿,不知皇上能否对出下联?”气的隋炀帝脸都绿了。后来隋炀帝一直对此耿耿于怀,将王胄借口杀掉。资治通鉴记载,王胄死,帝诵其佳句曰:“‘庭草无人随意绿’,复能作此语邪?”王胄之死,可以说就是因为摆高姿态,最终引人嫉妒所致。
所以,真正聪明的人,懂得把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收敛起来,放低自己的姿态,以此来达到和社会环境以及他人的和谐相处,这一点即使放在现代社会也一样适用。
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需要依靠良好的自我表现来吸引他人眼球的年代,这是一个需要搏命上位谋求发展机会的年代,所以每个人都希望高调地展示自我,都希望用一种高姿态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但事实上一个人的价值和能力并不是依靠外在的锋芒来展示的,山不显露自己的高度,不影响它的高耸云端;海不炫耀自己的深度,不影响它的容纳百川;大地不解释自己的厚度,但是谁都不能取代它作为万物之主的地位。
欧洲的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小实验,他们将两只猴子关在一起,然后每次给其中一只猴子吃黄瓜,然后喂另一只猴子吃香蕉,吃香蕉的猴子每次都吃得津津有味。结果导致吃黄瓜的猴子产生了很强的嫉妒心理,每次都攻击那只吃香蕉的猴子。而当两只猴子都吃黄瓜时,彼此也就相安无事了,这就是动物之间的嫉妒心理。而人作为万物中最智慧的物种,嫉妒心实际上比其他动物往往要重得多。人类在名利权势的争斗中,实际上更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更忍受不了他人的高姿态。
高姿态实际上是一种虚荣心或者心理膨胀效应下的产物,我们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渴望自己的价值被展示出来,所以会选择用高姿态的方法来压倒别人,选择用居高临下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可是每个人都会有虚荣心,每个人都会有自我保护意识,你的高姿态实际上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你的高调容易让人觉得卑微,正因为如此,大家会想办法打击你的气势,以获得新的人际平衡。
正因为如此,每个人都应该沉住气,应该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低调一些,高调的表现往往只是图一时之快,只是为了满足一时的虚荣心,但是对于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是没有任何帮助和好处的。一个人只有表现得越低调,你的能力才越经得起考验,比如丰实的稻穗往往低垂,它在低俯间具有充实的美;低俯的草,则往往更能经受风霜的考验,这就是一种生存的智慧。
俗话说:“佛争一炉香,人争一口气。”这个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每个人都想着如何能够出人头地,都想着技压一筹,成为人上之人,所以不免要高调行事,不免要高调做人。可是越是高调反而越是容易成为他人攻击的对象,越是强势越容易被人排挤。东晋道教学者葛洪说:“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去之者多。”那些总是摆出一副高姿态的人往往会被大家嫉妒和排斥。
·0·
·0·
一个人如果拥有过人的能力,拥有高于常人的智慧、地位、财富和名声,这些都是很好的竞争优势,但是如果不能善用这些优势,那么优势最终很可能会成为劣势。所以做人还是应该低调一些,要懂得隐藏自己的锋芒,要懂得保持低姿态,哪怕你站的比别人要高,也要尽量站在和别人一样的位置上来看待问题,只有这样才会让其他人放下防备之心,才能够为自己赢得更多的生存空间。
见解再高明,也不能把人踩到脚底下
在很久以前,人们都认为天鹅是白色的,有个年轻的科学家某一天突发奇想地猜测这个世界会不会存在黑色的天鹅,而当他说出自己的疑惑时,很多人都笑话他,认为这个科学家简直就是胡说八道,对于科学的事情一窍不通,很多德高望重的科学家甚至认为这个科学家简直就是辱没了“科学”这两个字,于是忍不住对他百般讥讽。
但是当欧洲第一批探险家和航海家踏上澳大利亚这片神奇的土地时,突然发现这个世界上竟然存在类似黑色天鹅的动物,于是将黑天鹅的消息带回欧洲,年轻的科学家欣喜若狂,于是开始着手自己的研究,这时候那些老科学家跳出来驳斥这种研究,认为黑天鹅的说法简直就是无稽之谈,他们建议永久地压制这个不负责任的科学家。其实在当时的认知条件下,老科学家们并没有错,但是他们过于自大和极端的做法让人无法忍受,年轻科学家非常不甘心,于是跟随探险家来到澳大利亚,并最终带回了样本,这个时候,大家才为年轻的科学家平反,而那些先前的反对者,那些自认为见多识广的人此时羞愧得无地自容。
很多时候,我们都习惯坚持己见,而且还容不得那些和自己有差异的观点,尤其是当我们自己占理时,更是要将对方贬得一无是处。我们不要认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比别人高明,不要认为自己的观点比别人更好,就刻意去贬低和否定别人。其实,无论自己是对还是错,都应该保持低姿态,都要谦卑地看待别人的观点,哪怕别人的想法不合情理,也要懂得去尊重对方。自以为占了理,就有理由贬低别人,就可以理直气壮,就可以得理不饶人,这种想法和心态只会让别人更加讨厌你。
事实上,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观点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同和肯定,但是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想法和价值观。对于某一件事物,人们常常会因为立场不同、角度不同、认知水平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看法,因此难免会产生分歧。出现分歧的时候,我们不要试图用自己的观点去影响别人,也不要认为自己有理,就将别人的想法贬得一无是处,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也都有发表自己看法的权利,虽然这种想法不一定正确,但是你也要给予足够的尊重,即便要反驳,有时候也应该以退为进,而不是直接去否定别人,更不能觉得自己有理而贬低别人,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做人还是应该为他人的面子着想,要给别人留下余地。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北方军队由于缺乏优秀的将领,导致战事失败,节节败退。当时林肯向北方的联邦军队举荐格兰特将军,但是这个要求被拒绝了,其实格兰特将军是一个非常有领导能力的军事家,他非常适合主帅的位置。不过高层人员并不这么想,林肯没有同他们争辩,更没有认为他们对军事一窍不通,而是顺从了大家的意思。
一段时间之后,北方军队再次遭遇失利,军队不断后撤,而新任的主帅依然没有办法改变这种局面,大家只能再次换帅。这时候林肯再次举荐了格兰特,可是大家还是不同意,林肯知道战事紧迫,不能再拖了,可是他并没有直接反驳众人,据理力争,而是再次选择妥协。第三任主帅上任之后,战况没有什么起色,北方军队仍然再吃败仗,这个时候,林肯又一次举荐了格兰特,结果大家没有办法可想,只能勉强同意,结果格兰特很快就带领军队扭转了颓势,并最终打败了南方军队。
后来有人问林肯:“您的眼光真的很不错,格兰特将军真的是带兵打仗的不二人选,可是您当初为什么不坚持力排众议呢?”林肯笑着说:“如果我强硬地和其他人对着干,那么格兰特将军就永远也不会成为统帅。而事实上其他人的想法并非都是错的,他们也很有远见,至少在很多方面,他们所考虑的东西要比我更多。”林肯并没有因为自己的看法是对的,而与众人争吵,甚至是颐指气使,更没有在事后落井下石,而是让别人有台阶可下,这种低调谦卑的姿态自然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欢迎。
其实,出现分歧和误会是非常常见的事情,但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将别人的想法一棒子打死,更不能直接将别人的想法无视掉。哪怕自己的见解再高明,哪怕自己的想法再合理正确,也要懂得退让一步,要让别人感受到你的尊重,同时也能够冷静下来倾听你的观点。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