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论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029056
  • 作      者:
    林建华[等]著
  • 出 版 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林建华,1966年8月生,山东省莘县人。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齐鲁文化英才、山东高校十大优秀教师、山东省教学名师等称号,兼任中央编译局《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杂志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马克思主义理论系列刊学术编辑委员会编委、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专家等。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外马克思主义比较研究、中外社会主义比较研究、国际政治研究等,在《中国社会科学》中文版、英文版等杂志发表论文130余篇,独立或合作出版著作30余部,主持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多项省部级教学、科研优秀成果奖。
展开
内容介绍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一个宏大的命题。历史和现实的逻辑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石和出发点,俄国十月革命和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主要中介和桥梁,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土壤和果实。遵循这一逻辑,本书旨在以历史进程为主线、为经,以问题意识为导向、为纬,对经典文献进行“文本解读”,对革命、建设、改革进行“实践解读”,勾勒一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缤纷多彩的瑰丽画卷。同时,应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以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新的起点,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未来走势,则是中国共产党人需要面对和回答的一个更加宏大的命题。
展开
精彩书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论纲》: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19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的成就特别是1842年前后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的发现、19世纪50年代细胞的发现、1859年物种进化的发现密切相关。这三大发现和其他重大成就,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组织管理形式的社会化,使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更充分地暴露出来,使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物质条件更趋成熟;另一方面又为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形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富有说服力的自然科学依据。同时,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19世纪上半叶在欧洲形成的特定社会科学环境密不可分。这些优秀的社会科学成果,主要是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圣西门、傅立叶与英国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以及以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吸收了人类历史上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即确信必须结成工会,必须同厂主斗争,必须向政府争取颁布对工人是必要的某些法律,如此等等。而社会主义学说则是从有产阶级的有教养的人即知识分子创造的哲学理论、历史理论和经济理论中发展起来的。现代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按他们的社会地位来说,也是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也是与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和发展直接相连的。
  1847年6月2日至9日,正义者同盟的改组大会,即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伦敦秘密举行。根据会前马克思、恩格斯的提议,大会决定把正义者同盟更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
  ……
展开
目录
绪 论 ………………………………………………………………………… 1
一、文献耙梳与问题提出 ……………………………………………… 5
二、研究范围与基本结论 ……………………………………………… 1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17
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及其伟大意义 ………………………………… 20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零星介绍和初步传播 ……………………… 31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 40
四、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和动因 ……… 49
第二章 问题意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之源 ……………………… 61
一、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知历程 …………… 64
二、在救亡图存中探索“为什么革命、如何进行革命” …………… 81
三、在建设和改革中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 85
四、在执政的实践中探索“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 95
五、在圆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探索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 100
第三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路径  …… 113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富强中国 …………………………116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与民主中国、法治中国 ………… 124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文明中国 ……………………… 130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与和谐中国 ……………………… 139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中国 ………………… 142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与历史逻辑 ………………………… 147
一、时代、时代化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 150
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 155
三、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动因 ……………………………………… 161
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主要特征 ………………………………… 164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现实与实践逻辑 ………………………… 169
一、中国共产党人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 172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面临的问题 ……………………… 185
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路径 …………………………… 194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与人民大众的互动 ………………………………… 197
一、人民大众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 …………………………… 199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需要掌握人民大众 …………………………… 204
三、大众化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特质 …………………………… 210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人民大众的互动 …………………………… 215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中国意蕴 ………………………………… 218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中国历程 ………………………………… 221
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挑战与破解的对策 ………………… 241
结束语 发展 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 253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辅相成 … 255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 259
三、发展 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新走势 ……………………………………… 260
参考文献 …………………………………………………………………… 265
后 记 ……………………………………………………………………… 279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