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圣人气象:从为学到为政.一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639699
  • 作      者:
    虚白,学恒,曾伟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畅销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重点对《论语》“学而篇”“为政篇”进行了精读,并结合当下国情,提炼出45个富有现实意义的主题。可谓既传统,又现代;既有所侧重,又关照全篇。

  书中深沉的爱国情怀,以及对弘扬传统文化那份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尤令人动容。


展开
作者简介

  虚白,本名徐广军,字弘则,号虚白。1963年12月生于北京,经济学博士,管理学教授。1981年9月至1989年6月在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读本科和历史系读硕士研究生;1997年9月至2000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攻读博士,师从知名经济学家吴易风教授,并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化工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中国公共经济学会理事,国家信用标准委员会委员等。国学思想授业师为刘桂生、钱逊等知名国学大家。代表著作:《现代增长理论与政策选择》《周易如是说》《六十四卦通天下》等。


  学恒,本名毛增余,经济学博士,中国经济出版社副社长,国资委《国资报告》杂志社社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务院国资委青年理论研究会理事、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专著有《斯蒂格利茨与转轨经济学》,主编有《中国经济前沿问题丛书》《百万庄财经评论》等系列丛书。


  曾伟,禅宗沩仰宗第十一代传人,法号道同。中山大学中外管理研究中心EMBA教授,广东欧博企业管理研究所所长。师从禅宗大师大愿法师。著有《苦中得乐》《解脱》《管理是项“笨”功夫》等20本专著,主导过400多家企业的管理变革,编辑整理过1000多个企业变革实操案例。


展开
内容介绍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本书的三位作者,原本或从事经管领域的研究、出版,或从事管理实务的咨询顾问,皆为各自领域的学者专家,却因缘际会、投身名师,愤启悱发、转识成智,开始了对国学执着的精神追求。三人相邀共读《论语》,学而时习、交相砥砺的结晶,即为这本《圣人气象(一)——从为学到为政》。

  本书既忠于原典、尊重史实,又能从问题入手、向现实依归,可谓当代国学爱好者《论语》研究的有益示范。唯愿读者诸君“择其善者而从之”。


展开
精彩书评

  ★“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

  ——习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展开
精彩书摘
  《圣人气象一:从为学到为政》:
  第三种,就是“知又愠”。人一旦落人这一境地,就是小人了。这种人有一种特点:越老,越不愿意死;越老,越追求长生;越老,越感到世界充满不确定性。
  最后一种就是“知而不愠”。越获得人的追捧,越高兴,越执着于名利、财富。
  名利、财富都是稀缺有限的,因此,只有通过“争”才能获得,这是我们完全不能把握的一个世界。
  无法把握,便会生出无尽的烦恼。所以人生无路可逃,我们除了做君子,没有其他选择。《论语》开篇讲断灭悲苦的方法,是孔子对我们中华民族最大的慈悲。
  曾伟:我先谈一下我对《学而篇》第一句话的理解。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里面有三个层次。第一个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般人把它理解成学和习,学了以后能够不断地、反复地去练习。我理解的是要学以致用,学了以后就去用,这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用就代表别人需要你。这种喜悦之心并不是说我天天练习我就高兴,而是我学的东西被人所用、别人需要所以我很高兴,不是空学,学了没用是学人最苦恼的事情。这是我理解的学的第一个好处。特别是在商业社会,你讲的东西,马上就是别人需要的,别人能够认可你,这是非常有价值的。所以第一句我认为代表的是认可。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的理解是学到一种境界以后,别人会慕名而来。说明这个人变得非常有影响力,就不仅仅是学的东西能够满足别人的需求了,而且还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力。前面的用还是工具上的,从器的角度上来讲。第二句话代表你的境界也很高了,不是简单的“用”的概念了,层次高了。第二段讲更高层次的价值。
  第三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看上去好像和前面两段是脱的。但是按照我的理解是不脱的。它恰好代表另外一种境界。前面两种境界是有所求,有所得的——第一种是成为别人的需求;第二种是成为别人崇敬的对象;第三种则是无所求了,从有到无了,从有到空了。前面还是有欲望,有需求,到了第三层是无欲无念的了。从假人空,见了真如了。在孔子那里,君子的概念一提出来就是无欲无念的、无我的、见性的人。什么是君子?见性之人才是君子。
  对别人的理解不理解、知道不知道,已经不仅是不感兴趣,而且是无所求、无所得、无所住、无我的境界了。这在佛法里面叫阿罗汉。
  所以我觉得孔子提出来的君子,不是一般的概念,是阿罗汉的概念。断了人我执了,没有对“自我”的执着了,所以才能“人不知,而不愠”。从这句话就能感觉到,孔子在那时已经修到了“无我”的境界。这几句话连起来讲是从有到无,从有到空,一个境界的彻底提升,从凡夫位走向了圣位,只不过是圣人位的最低位。君子位是圣人位的最低位。
  佛门里面讲的阿罗汉、菩萨、佛,阿罗汉是最低位,但也是去了我执的人。孔子的“人不知而不愠”,一定是断了我执的。有我执在里面怎么可能不愠呢?孔子一定是悟到了空,悟到了无我。
  虚白:孔子断了“愠”,愠是常人、凡俗共有的情感。颜回做到“不迁怒”,子路“闻过则喜”,这两个人也都做到了“不愠”。克服了自我情感,因为自我情感是身体的欲望。人有一颗欲心,有一颗道心。人必须把欲心修没了,道心才能显现出来,就成君子了。孔子实际上就是把欲心给修没了。只要你决定开始修身修心,便知道“不愠”是多么难做到,就知道“不愠”是修行修心有成的标志。
  另外,我们体会这段话,要知道这段话是什么时候讲的、讲给谁的。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谁学?谁习?谁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讲给学生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同道之人携手到我这来了,这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吗?但是这帮朋友来了,我讲了半天他们并没有很好地理解,我也不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这样做不就是君子了吗?实际上是现身说法。
  ……
展开
目录

学而篇

儒家修身真功夫

孔子悟到无我境界

圣德与教化

儒学的异化

为何忠臣必出孝子之门

如何鉴别君子真伪

“自、我、予、吾”道破人的层次

内省三要事

管理与修身

修行由内而外

“信”字值千金

君子的威重与亲和

中国人怀祖情深

圣贤气象:温良恭俭让

和美之礼

“近”字有深意

儒家修行的“好学”境界

子贡的通达之路

辨别心与分别心


为政篇

北辰之德

“思无邪”

德、礼为政

孔子得道图

心有慈悲,身能安在

孔子修行的“心路历程”

超凡入圣在世间

孝道兴,天下安

敬为孝之根

生命因“孝”而永恒

孔子与颜回

心净才能察

心安在“空”上

“故”是生命的种子

君子不器

“行”为中道

人走极端非君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求同得道,求异得器

人能无所不知吗?

为官者戒

理下有情情上有理

好管理从最小单元抓起

“无我”之人最温暖

人而无信何以行

百世可知的自由民精神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