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念念不忘,一生都不会有回响》:
健全的人能够跟他人正常交往,问题在于他人绝不像孙悟空那样可以用自己的毛发变出来,他人不是替身,不是奴仆,虽有交集,但更多的是平行。要跟上值得交往的人,除让自己成长外,还要学会迁就和忍受别人;如果忍无可忍,就出现“他人即是地狱”的说法。所以我不太相信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真的会如鱼得水(自己是鱼,别人也是鱼,不争水就算好了),交往一定会有冲突和矛盾,不比独处容易。独处产生诗歌,群聚产生故事,而故事的精彩好看正是冲突要强,解决矛盾要难。独处难,走向人群更难。当你想跟200个以上的人和谐相处时,试试就知道了。
因而有人说,独处是最简单也最自然的事;是不是最必要,则要看各自的体验和理解了。我很早发现自己只能先去做那些最简单最自然的事,这样我在别人眼里就成为喜欢独处和我行我素的人,我也逐渐离开了那些只想凑热闹的人,一些良师益友也可能因此错过。遗憾吗?我不想为此顾虑重重,少了迁就和忍受,我终于能够跟自己达成美妙的和谐,自己对自己真实、友善和坦诚,不讨厌自己,不割裂自己,不害怕自己。生活走向简单自然,置身在世界的角落里自会轻松容易。我对美敏感起来,借助纯粹透明的光线,看得更多更深,所谓宁静致远;人在热闹狂欢时最容易忽略细节,那些可爱的细节被当做“鸡毛蒜皮”遗弃了,而有趣的生活何尝不是细节丰富的生活?
那么,独处会让人变得琐碎和婆婆妈妈吗?其实,琐碎和婆婆妈妈的人恰恰是对自己犹疑不决的人,自我失去的越多,越容易破碎,而独处正是要在瞎折腾和相互掣肘时保住一个完整完全的自我。独处使人自由,也让人靠近信仰,能够独处的人因此浑然一体,牢不可破。
流于热闹、难以独处的人可能最无趣,因为他一味迁就和忍受别人,从而变得平庸苍白或者复杂斑驳,缺乏独立和独创,似一块僵硬的木板只等着别人来刻画。热闹太久,彼此都会感到单调乏味,因为在人群里做好好先生最保险,做到棱角分明最困难。热闹是近距离的,不能带着刺,而人云亦云随大流能有多少乐趣?
一个馒头在蒸前需要独处发酵,独处发酵得越好,蒸熟后就越有弹性、越圆满、越甘美,独处的考验即发酵,会带来自身的转变。
让一个孩子独自待着,他相信是一种惩罚,因为惩罚者拿走了他的尊严和心。只要尊严和心还在,你就很难用独处来惩罚一个人,他反而会在独处中越来越本真,越来越有力量。
独处开始的时候也许很难,坚持和调整到最后,自己跟自己相处的状态就会自然起来,因自然而更有活力,考验变成了回馈。有哲人言:鞋子合脚时,你终于忘了鞋子,这样的鞋子也不会让你受伤。
……
展开
——贾平凹
★曾经拥有就代表了永恒的体验,永恒本来就只存在于人的内心,存在于内心那永不磨灭的记忆和感动!
——海岩
★遗忘是我们不可更改的宿命!所有的一切都像是没有对齐的图纸,从前的一切回不到过去,就这样慢慢延伸,一点一点的错开来,也许错开了的东西,我们真的应该遗忘了。
——张爱玲
★这辈子我们需要一见钟情很多人,两情相悦一些人,然后白头偕老一个人。
——刘同
★一个人的记忆就是一座城市,时间腐蚀着一切建筑,把高楼和道路全部沙化。如果你不往前走,就会被沙子掩埋。所以我们泪流满面,步步回头,可是只能往前走。
——张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