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向实践转化论》:
第二章 转化过程论
社会发展永无止境,追求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实践转化永无止境。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上迄今最先进、最科学的思想体系,它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指引人民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科学理论。而作为人类伟大的认识工具,马克思主义最为宝贵的理论品格就在于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转化为实践创新,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现实化。海南师范大学种海峰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从一般抽象的理论形态转化为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践形态,这是一个‘观念的东西’转化为‘实在的东西’的过程。”①理论一旦转化为指导具体实践的方案或可供选择的方法,就能使掌握了精神武器的人民群众有了改变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就可以将之付诸实践,也就开始了理论向实践转化的进程。恩格斯指出:“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对包含着一连串互相衔接的阶段的发展过程的阐明。”②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人民群众自觉实践的科学指导,人民群众的创新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根本依归。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既是基于生产力和经济运动的“自然历史过程”,又是人们追求和实现自己目的的“自觉活动过程”,同时还是人们和社会总体自我认识、自我设计、自我反思的实现过程。③要看到,实践永无止境,理论研究向实践转化也永无止境。在实践中,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向实践转化都会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经验总结到科学提升、由片断演进到整体转化的逐步完善的动态演进过程。旧的过程的结束,意味着新的过程的开始,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就是一个连续性与非连续性、渐进性与突变性、建构性与解构性的统一过程。
一、揭示转化规律
理论研究向实践转化面临众多选择。换一个角度看,选择作为人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表征,成为转化工作得以发展、持续推进、获得成效的关键性环节。在实践的出发点上注重理论的指导,用发展着的鲜活的理论指导实践,两者之间始终保持着合理的张力关系,就能协调推进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列宁指出:“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①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什么要向实践转化、怎样实现向实践转化,需要放到转化发展的具体过程中才能看清楚、弄明白,也只有在理论研究成果向实践转化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对客观事物的整体把握,从而有序推进理论研究向实践转化的纵深发展。
(一)转化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实践无止境,转化无尽头,旧的过程结束,新的过程开始。理论作为一种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本质上是对客观世界的内在逻辑联系和运行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社会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属于自己的问题,因而也就有了每个阶段的发展理念和发展对策。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科学理论需要经过一系列的中间环节,才能转化为指导实践活动的有用的理论。毛泽东明确指出:“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家,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向实践的转化过程,就必须不断拓展学习的广度、深度和效度,真正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论思维,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发展自己、壮大自己,薪火相传,不断深化理论思维的认识,彰显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实际进程的逻辑特点与客观需要。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