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向实践转化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7219526
  • 作      者:
    姜建成著
  • 出 版 社 :
    苏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内容介绍
  伟大的实践呼唤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推进伟大的实践。当代中国正在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彪炳千秋的伟大事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创新发展理念、推进发展实践、凝聚发展共识、汇聚发展力量,既要充分发挥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大历史作用,也要突出发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积极作用。高校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中一支重要的方面军,高校理论工作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向实践转化的重要力量,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展开
精彩书摘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向实践转化论》:
  第二章 转化过程论
  社会发展永无止境,追求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实践转化永无止境。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上迄今最先进、最科学的思想体系,它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指引人民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科学理论。而作为人类伟大的认识工具,马克思主义最为宝贵的理论品格就在于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转化为实践创新,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现实化。海南师范大学种海峰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从一般抽象的理论形态转化为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践形态,这是一个‘观念的东西’转化为‘实在的东西’的过程。”①理论一旦转化为指导具体实践的方案或可供选择的方法,就能使掌握了精神武器的人民群众有了改变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就可以将之付诸实践,也就开始了理论向实践转化的进程。恩格斯指出:“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对包含着一连串互相衔接的阶段的发展过程的阐明。”②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人民群众自觉实践的科学指导,人民群众的创新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根本依归。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既是基于生产力和经济运动的“自然历史过程”,又是人们追求和实现自己目的的“自觉活动过程”,同时还是人们和社会总体自我认识、自我设计、自我反思的实现过程。③要看到,实践永无止境,理论研究向实践转化也永无止境。在实践中,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向实践转化都会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经验总结到科学提升、由片断演进到整体转化的逐步完善的动态演进过程。旧的过程的结束,意味着新的过程的开始,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就是一个连续性与非连续性、渐进性与突变性、建构性与解构性的统一过程。
  一、揭示转化规律
  理论研究向实践转化面临众多选择。换一个角度看,选择作为人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表征,成为转化工作得以发展、持续推进、获得成效的关键性环节。在实践的出发点上注重理论的指导,用发展着的鲜活的理论指导实践,两者之间始终保持着合理的张力关系,就能协调推进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列宁指出:“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①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什么要向实践转化、怎样实现向实践转化,需要放到转化发展的具体过程中才能看清楚、弄明白,也只有在理论研究成果向实践转化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对客观事物的整体把握,从而有序推进理论研究向实践转化的纵深发展。
  (一)转化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实践无止境,转化无尽头,旧的过程结束,新的过程开始。理论作为一种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本质上是对客观世界的内在逻辑联系和运行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社会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属于自己的问题,因而也就有了每个阶段的发展理念和发展对策。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科学理论需要经过一系列的中间环节,才能转化为指导实践活动的有用的理论。毛泽东明确指出:“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家,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向实践的转化过程,就必须不断拓展学习的广度、深度和效度,真正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论思维,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发展自己、壮大自己,薪火相传,不断深化理论思维的认识,彰显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实际进程的逻辑特点与客观需要。
  ……
展开
目录
前言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一)研究的缘起
(二)研究的意义
二、研究现状述评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向实践转化的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向实践转化的意蕴
(三)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向实践转化的价值
(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向实践转化的评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相关概念界定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二)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向实践转化
(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向实践转化
五、主要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一)主要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转化主体论
一、转化主体的类型
(一)领导主体
(二)参与主体
(三)实施主体
二、转化主体的特质
(一)转化主体具有自主性
(二)转化主体具有能动性
(三)转化主体具有创造性
(四)转化主体具有自觉性
三、转化主体的合力
(一)开发主体资源
(二)优化主体关系
(三)打造主体合力

第二章 转化过程论
一、揭示转化规律
(一)转化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二)转化的过程就是应用的过程
(三)转化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
二、把握转化中介
(一)注重转化过程的各环节
(二)搞活转化过程的各中介
(三)丰富转化工作的各平台
三、实现转化目的

第三章 转化现状论
一、转化的主要做法
(一)在宣传教育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向实践转化
(二)在理论传播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向实践转化
……
第四章 转化动力论
第五章 转化条件论
第六章 转化机制论
第七章 转化实现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