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反启蒙与现代西方思想进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40463521
  • 作      者:
    季广茂著
  • 出 版 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季广茂(1963-),山东人,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分别于1984年、1987年、1997年获得文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9年任教授,2001年任博士生导师。发表过几篇论文,写过和译过几本书。对比较诗学、西方哲学及文化理论有较为浓厚的兴趣,是齐泽克著作在中国*早的译者。
展开
内容介绍
  《反启蒙与现代西方思想进程》主要内容包括:极权主义:以墨索里尼等人为例、荣格:以非理性对非理性、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被辩证的启蒙、塔尔蒙:极权与民主的联姻、伽达默尔:勇为偏见正名、伯林:对启蒙运动爱恨交加等。
展开
精彩书摘
  《反启蒙与现代西方思想进程》:
  如果无法回到原始状态,人就必须寄身于民间社会。如何在民间社会中生存?卢梭在《论教育》或《爱弥儿》中提出的自己的方案。他承认,理性能令我们理解道德,但理性又通常使我们放弃“义务”(duties),即放弃彼此之间承担的义务,放弃有关怜悯的“义务”。理性教我们大兴土木,令我们生活惬意,但是,听到某人在房子外面哀号,请求我们救助,我们会首先想到自己,而不是他人。我们总是自利(self-interest)为先,助人在后。在《论教育》中,他认为我们应该重造“怜悯”之情,以“怜悯”之情指导我们的行为。我们不应自私自利,我们应该于他人有益,把自己的行动置于他人的语境(context of others)之下,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他人考虑。
  不仅如此,他还认为,因为寄身于民间社会,而不是自然状态,我们总是烦恼不断。我们烦恼不断,皆因欲壑难填。欲壑难填,不是因为我们能力不足,劳作不力,或天道无常,灾害不断,而是因为欲望本身。在他看来,无知无欲,才能断绝一切烦恼。他赞美佛教的简朴,反对科学。他反对医学,不是因为当时的医学与巫术无异,而是因为医学本身。他认为,如果我们罹患疾病,自然自有其应对方式,我们不能违抗自然的旨意。即使因此而死,我们也要无怨无悔,而不是以种种方式加以阻止。要像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的母亲那样,认定“死亡是人生的一部分”,坦然受之。
  由此可见,与其说卢梭是启蒙运动阵营的一员,不如说他发出了反启蒙运动的先声。或者说,他“组织上”属于启蒙运动,但思想上属于“反启蒙运动”。或者干脆说,他背叛了启蒙运动,是启蒙运动的“叛徒”,因为他拒斥知识和科学,主张无知和无欲。卢梭开启了反启蒙的先河,代表着欧陆思潮的一大范式转移。从此之后,启蒙与反启蒙的冲突从未中断,且反启蒙一直处于“高压态势”,压得启蒙运动抬不起头来。
  尽管在其他方面存在分歧,但在对待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的问题上,所有启蒙哲人的步伐有着惊人的一致:全都对它嗤之以鼻。他们相信,第一,就人的身份(human identity)的建构而言,社会绝对是不可或缺的。第二,人的社会性是天然的存在,人一出世就不可避免地具有社会性。社会性不只是人的身份,而且是根深蒂固的心理倾向。卢梭则认为自然状态下的人是孤立的存在,他只关心自己的生存和福祉。社会和语言与大自然无关,是人类逆大自然而动的结果,当然也要品尝由此带来的恶果。走向自然状态,步人民间社会,人类必须为此付出代价。
  人本不具有社会性,却不得不具有社会性;一旦具有了社会性,人类在自然状态下保持的自尊,必须转化为攻击性的自私,并最终酿成残酷的战争。一旦洪水和地震之类的自然灾害迫使人采取集体行动,人就会意识到他人的存在,于是开始比较;因为比较,彼此的天然差异就会显现;差异导致竞争,甚至酿成战争。卢梭认为,自然是和谐的,但人类并不和谐,自然的和谐并不适用于人类。有人以为“看不见的手”能把“私人罪恶”转化为“公共美德”,进而形成商业社会的新道德。在卢梭看来,这种乐观主义肤浅可笑,缺乏根据。一边是自然秩序,一边是社会秩序,两者间的差异一望便知。不难发现,卢梭与霍布斯对人性和社会的看法大致相同,都充满着悲观主义。但卢梭异乎寻常之处在于,他把“秩序”植入了启蒙运动的社会理论,认定启蒙运动恶化了本来就不和谐的社会秩序。启蒙哲人的天真幼稚使他们无视社会生活中固有的张力,他们大力传播哲学和科学,对宗教及宗教制度进行怀疑和攻击,又危及了本已脆弱不堪的社会道德,使社会跌人霍布斯所谓的战争状态,使宁静祥和的社会生活遥不可及。总之,启蒙运动罪莫大焉。
  ……
展开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启蒙与反启蒙
第一节 基本概念的辨析
第二节 启蒙运动的基本性质
第三节 启蒙运动的主要成因
第四节 启蒙运动的主导倾向
第五节 反启蒙:两个相互关联的视角
第六节 反启蒙:历史的足迹
第七节 反启蒙:反人本和反理性
第八节 反启蒙:繁华落尽终有时
第九节 反启蒙:最后的反思

第二章 革命风暴与浪漫激情
第一节 卢梭:革命前的初试啼声
第二节 柏克:革命后的反省
第三节 迈斯特:激进反对派
第四节 哈曼:浪漫之源
第五节 柯勒律治:改写理性
第六节 夏多布里昂:重建基督教
第七节 尼采:以启蒙之道还治启蒙之身

第三章 极权阴影下的痛定思痛
第一节 极权主义:以墨索里尼等人为例
第二节 荣格:以非理性对非理性
第三节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被辩证的启蒙
第四节 塔尔蒙:极权与民主的联姻
第五节 伽达默尔:勇为偏见正名
第六节 伯林:对启蒙运动爱恨交加
第七节 巴塔耶:从祛魅到复魅
第八节 布朗肖:消解启蒙运动的观念
第九节 福柯:“古典时期”的掘墓人
第十节 德里达:颠覆存在主义
第十一节 克罗克等:反抗虚无主义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外文文献
索引
人名索引
术语索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