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别用“仁”、“义”、“大”、“中”来概括儒家《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书的精华。本书作者从历史的高度着眼,借助疏解四书精义,迎接儒家的现代来复。通过疏解《论语》仁学纲要、《孟子》大义凛然、《大学》大哉儒学、《中庸》中道妙理,寄望读者能“读中国书,做中国人”。
概论
中华文化,诸子百家,经史子集。诸子百家中,儒家是中华文明的主要缔造者,故为主统,佛道两家为辅统。佛道儒三家中,儒道是本土文化,佛家原是外来,但自从汉朝传入中国,经过与儒道两家持久的摩擦和交融,早已中国化,成为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佛经也成为中华经典之一。
经史子集,经是根本。国学大师,至少要通佛道儒经典中的一家,儒者至少要通儒家一经。儒经是根本的根本, 经学是儒学的核心。武术界有句名言:“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吾也有句无名之言:“读书不读经,学问没有根。” 王阳明以“良知”为学问的头脑。儒经,就是“良知学” 的骨干。我曾写过一首关于读经的四言诗:
养身修心,莫过读经。
学而时习,乐味津津。
下学上达,融会贯通。
自立立他,自度度人。
养身修心,莫过读经。
熟读深思,贵在实行。
格致诚正,修齐治平。
上下内外,一体同仁。
我有道真,通天地人。
可致良知,可证法身。
愿与龙象,化裁推行。
举而措之,天下之民。
结尾化用《易经》之言。《易经·系辞》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意思是说, 超越于现象的叫做“道”,居于现象层面的叫做“器”, 两者作用,导致事物交感化育、互为裁节叫做“变”,顺沿变化而推广叫做“通”,将这些道理实践于社会,叫做“事业”。
能够“举而措之天下之民”的,是圣王,是圣贤事业。拿破仑有句名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东海也有句无名之言:“不想当圣贤的儒者不是好儒者”。儒者不可以圣贤自命,但应该以圣德为最高人格理想、以王道为最高政治追求。
……
概论........................................................1
第一章 《论语》:仁学纲要...........................1
一、从文天祥绝笔说起......................................1
二、说“仁”..................................................5
三、君子之学...............................................25
四、知命之学.............................................. 35
五、《论语点睛》简介..................................... 42
第二章 《孟子》:大义凛然..........................49
一、政治大义..............................................49
二、大丈夫气概........................................... 58
三、大无畏精神........................................... 66
四、对症下药的时代性........................... .........74
五、仁宅义路,顺受其正...................................84
六、为《孟子译注》指瑕...................................96
第三章 《大学》:大哉儒学..................... ...108
一、从《易经》说起.......................................108
二、安身立命大学问.......................................113
三、重视知识............................................. 119
四、政治观和义利观................................. .....128
第四章 《中庸》:中道妙理.................... ...135
一、过犹不及............................................136
二、执两用中............................................139
三、黄金中道............................................149
四、专家论道........................................... 152
五、道之不行........................................... 155
尾声.....................................................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