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老子的养育智慧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2428886
  • 作      者:
    周正,左丽娟,张丽洁著
  • 出 版 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周正,心理学家,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专家、《人物新周刊》专访人物。著有《玩住孩子》《周正亲子二十法》《心理课堂》《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等。
展开
内容介绍
  《老子的养育智慧》的智慧博大精深,绵延千年。周正教授以《道德经》中的语句为纲目,提炼其中蕴含的亲子教育方法,经过深入解读与分析,在多年家庭教育研究的基础上,与现代亲子教育完美结合,向广大父母介绍如何让教育变得简单、轻松,从而成就自信、幸福的孩子。
  《老子的养育智慧》中包含大量家庭和学校中的养育实例。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深刻而长远地影响着孩子人格的发育和成长。对此,周教授提出具体、可操作的建议,帮助父母找到与孩子的相处之“道”。
展开
精彩书摘
  《老子的养育智慧》:
  思考一
  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如果不用语言,邢用什么呢?
  前面我们谈到唐玄宗对于这句话的御注批释:“无为之事”就是“无事”,“不言之教”就是忘掉你的语言,说得很精彩。把语言忘掉,那你还能怎么做?身体力行、去做孩子的榜样。一个功能废掉只能用另外一个功能,这就是代偿功能。往往我们易于理解的是,一个盲人,眼睛失去了视觉功能,他的听力便会比其他人敏锐许多。如果你教育子女,不用语言,那用什么?只有身教了!
  思考二
  为什么说,母亲如果只知道用语言来教育孩子,就一定会失败?
  一位母亲必须不善于使用语言来教育子女;一位领导必须不善于使用语言来带领自己的团队。
  不用语言带团队的领导,要用什么呢?就是领导自己本身,要用个人的影响力、场力,要用体制、机制、市场的力量……而仅仅靠说、发号施令,是不行的,因此,老总要慎言、少言。
  有些妈妈就说了,孩子身上的问题就在那里,显而易见,如果你不给他指出来,那些问题什么时候才能消失呢?
  这就像两个陌生人在一起,可能会觉得很尴尬,为了打开彼此之间心理的隔阂,会故意找出一些话题来说,是一个道理。
  我们要告诉这些妈妈们:孩子本来没有问题,是因为你想说话了、你想要行“言之教”了,他才有问题,这是孩子被有问题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因为你要说话了,你要找点说话的元素,就要去找孩子身上的“问题”,而你只要找,总能找到让你纠结的“问题”,这个后面慢慢分析。
  思考二
  想理解老子《道德经》白勺本意,一定要依据原文吗?
  理解老子,我一向提倡一定要依据原文。不能过多地主观地去说文解字,必须要说准,更不能自我发挥。
  对于老子,几千年前的圣人,他已经离我们那么远了,客观地了解老子,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可能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通过诸子百家去了解等,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见解,但是,要真正理解老子的意思,要去解析老子,一定要合乎于道、符合《道德经》原文的意思。
  思考四
  圣人如何可以“不远行知天下、不出户知天下”?
  如何理解两千年前的人和事以及两万年前的人和事?如何理解一万公里以外的人和事?老子也专门有解释。他在《道德经》里面讲过,“不窥牖知天下,不远行知天下,行甚远,越偏。”意思是,不用打开窗户,不用出远门,就可以知道天下之事。老子还讲过怎样去知道两万年以前,怎样去知道两万年以后。老子讲,“道”是无始无终,无前无后的。迎之首,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尾。它是永恒的。道,是永恒而且不变的。
  这又说到了开篇。“道可道,非常道”,其中所蕴含的内涵可大可小。像我们常说的太极的“太”这个字一样,大可以大到无边,小也可以小到极限。但是该大的时候大、该小的时候小。道是永恒的、不变的。单从字面上理解,可以说是玄之又玄。
  从古到今,人、事发生了许多变化。过去有赵飞燕、王昭君,现在有舒淇、毒子怡。美永远存在,美的观念永恒不变,但是人是可以变的。那么如伺理解两千年前的老子,如何知道“道”?老子曾经讲过这么一段话,叫“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行不言之教”(上)
教育孩子,身教重于言教
第二篇 “行不言之教”(下)
自信是健康人格的源泉
第三篇 “生而弗有”
顺应孩子的天性
第四篇 “不尚贤”
不评先进
第五篇 “天地不仁”
欣赏自己孩子成功,允许别人孩子成功
第六篇 “功遂身退,天之道”
男孩子一定要事业成功
第七篇 “不知常,妄作凶”
放弃主观性,不干扰
第八篇 “太上,不知有之”
好妈妈如空气,让孩子感苋小剑
第九篇 “大道废,有仁义”
秀什么,结果却毁什么
第十篇 “绝圣弃智”(上)
标准过高,扼杀孩子的天性
第十一篇 “绝圣弃智”(下)
孩子们成功要素百分比
第十二篇 “曲则全,枉则直”(上)
积极心理学的典范
第十三篇 “曲则全,枉则直”(下)
习得性乐观
第十四篇 “希言自然”
少许诺、少指责、少表扬
第十五篇 “自伐者无功”
自我攻击,贻害无穷
第十六篇 “道法自然”
人类的未来掌握在母亲手里
第十七篇 “重为轻根”(上)
什么是“富养女孩”
第十八篇 “重为轻根”(下)
“男孩穷养”是行为方式,是理念
第十九篇 “善行,无辙迹”(上)
教育孩子的至高境界——于无声处显智慧
第二十篇 “善行,无辙迹”(下)
夸奖孩子以听不出来为上
第二十一篇 “不以兵强天下”(上)
坚决反对“棍棒底下出孝子”
第二十二篇 “不以兵强天下”(下)
暴力有用贵善用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