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农业:机会与模式》:
农业与旅游的融合诞生观光农业,比如农业庄园;农业与体验的结合诞生体验农业,比如定制农场;农业与饮食住宿业的融合诞生休闲农业,比如农家乐;农业与文化的融合诞生文化农业,比如农耕文化园;农业与金融的结合诞生农村金融,比如农人借贷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采取构建平台、对接供需、简化交易等方式,可以深入发展这些跨界农业商业模式。同时将工商资本引入农业产业,用工业和商业的思维与技术来改造农业产业,可以更深层次地促进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更大程度地挖掘农业产业的附加值。
新市场:定制农业。传统农业因生产周期和产业链条较长,其利润多归于中间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似乎是两个世界,一方面生产者长期沉浸于劳苦作业、收益微薄的困境中,另一方面消费者又不得不面对农产品价格高、质量不透明的无奈,两者的信息不透明、需求不畅通、地位不对等。这一过程中,先进技术很难真正推广,主要原因在于消费需求无法通过市场价格有效传达给生产者,或者说生产者无法真正通过技术改进实现收益增长,从而扼杀了农民改进技术的动力,而这一问题的罪魁祸首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中间商的存在。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去除中间商这一环节,创造生产者与消费者的面对面平台,通过平台建设,一方面消费者将个性需求直接传达给生产者,另一方面生产者将生产过程和质量结果即时通报给消费者,实现生产与消费的信息对等。这就像是服装的定制一样,不同的是定制服装只看产品结果,而定制农业却要兼顾过程跟踪与质量结果,因为农产品的品质不能只看外观表现,还涉及内在质量尤其是品质安全,内在因素仅靠最终结果有时候很难鉴别。
新营销:平台农业。纵观当前社会商业和工业的快速发展,有一条重要的经验,那就是资本、人才等资源要素的高度集聚与高效流通。相比之下,传统农业的低效,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农业资源的流转不畅。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本制度下,我国农村劳动力、土地等要素分散,总体表现为小、分、散的生产格局,土地、劳动力、农机等资源的交易,靠的主要是农民小圈子的自发接洽,效率很低,缺少大范围、智能化的高效对接。资源流转,最有效的手段是构建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有效收集闲散的劳动力、土地、资金、技术等资源,让农民通过手机即可了解资源市场需求情况,促进供需对接,这是商业机会所在。除了资源流转外,平台农业的另一个重大作用就是促进农产品的市场销售,这就是目前非常流行的农产品电商平台,也是另一类商业机会。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