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孙建光:细说中药养生祛病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5233190
  • 出 版 社 :
    青岛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畅销推荐
编辑推荐
  ☆服用中药前你应该先知道的事!
  养身,还是伤身?
  吃补,还是吃毒?
  中药,你吃对了吗?
  ☆本书特点:
  细说中药保健功效
  家庭必备养生事典
  深入浅出认识中药
  食疗保健聪明选择
  ☆本书精彩内容:
  药罐飘香:了解中药好养生
  药物大观:养生中药“百草园”
  因体制宜:根据体质用中药
  顺应四时:中药保四季安康
  因人施养:不同人群的中药调理
  美容调理:中药让你由内而外美丽
  辨证施治:巧用中药防治常见病
  ☆附赠《常用中药饮片彩图册》,教你正确挑选中药材

展开
作者简介
  孙建光,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高层次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委员、中华医学生物免疫学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肝病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肝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抗病毒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山东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抗癌协会肝胆分会委员。
  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肝病临床研究20余年,擅长各型肝炎、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肝硬化、肝癌、胆囊炎、胆石症等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熟练掌握腹部超声波诊断及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肝癌及肝、肾囊肿的介入治疗。

展开
内容介绍
  自古以来,中药就是我国人民治病、防病的主要手段。中药对保障人们身体健康和中华民族的繁衍、促进世界医学的发展,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其实,中药不仅仅能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而且还具有很好的滋补、调养及保健的功能。由中药配制而成的药膳也是几千年经验总结的滋补良品。
  ◎中药吃对了才有效!
  中药早已深入我们的生活。不同的中药各自发挥着其独特的养生功效,然而“是药三分毒”,有病不可盲目用药。每一种中药都有其特有的使用方法和禁忌。针对每一种疾患的常用药方、用法用量都不同,要想取得延年益寿的良好成效,就必须选择适当的方药,这也是中药养生中的重要环节。
  现在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些常见中药的养生魔力吧!
  为了科学地指导人们运用中药养生方法来增强体质,预防和治疗疾病,本书从七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中药养生的理论和方法,以帮助您在中药使用、日常养生保健以及简单的自我医疗等方面有更深一层的认识。书中所选的中药材,皆随时随地可取;所选的养生药膳,经过长期中医临床验证,养生功效明显,且具有验、廉、简、便之优点。
  ◎选对中药材,聪明进补,吃出健康
  精选常见实用中药材,了解天然食物的特性、饮食宜忌、保健功效,并依个人体质、季节不同,补益身体,强化免疫力,在日常生活中达到养生目的。
  ◎中药材养生膳食,自然食疗好养身
  掌握中医“药食同源”的养生关键,古为今用,将传承千年的植物养生智慧与现代营养学知识相结合,实用性更强。搭配专家推荐的美味药膳食谱,烹调超简单,达到防治疾病、强身延年特效。

展开
精彩书摘
  中药性状辨真假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对保健养生也显得格外重视,因此对用于保健养生的中药材也越来越关注。中药材不仅防病治病,疗效显著,而且有些还具有滋补强壮作用。然而由于中药品种繁多、形态各异,目前市场上伪劣药品不少,因此,掌握一定的中药鉴别常识非常必要。
  1.看摸闻尝听——简便易行
  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有4大类,即来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如来源鉴别,运用植(动、矿)物的分类学知识,对中药的来源进行鉴定,确定其正确的学名,以保证应用的中药品种准确无误。
  在4种鉴别方法中,最主要也最常用的,是对药材的外观性状的鉴别。性状鉴别的常用方法是5个字——看、摸、闻、尝、听。
  (1)眼看  要注意观察药材的外表特征,不同的中药饮片其外表特征是不一样的,如表皮、颜色、大小薄厚、形状、粗细、断面等。如,从表皮看,赤芍是粉皮、糟渣、菊花芯。从颜色看,金银花表面是金黄色,内部是银白色。从大小薄厚看,当归头比当归片大。从断面看,未经过炮制的杜仲折断后有白色银丝;甘草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强。
  (2)手摸  可以感受药材的软硬、轻重、实泡、脆韧、黏性等,以此鉴别药材的好坏。不同药材的质感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一种药材,由于加工炮制的方法不同,也会有较大的差异,如浮水青黛、落水沉香、通草松软、山药片粉性足而光滑等。
  (3)鼻闻 可以检验饮片的质量,因为气味与质量和炮制方法关系密切。香加皮,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而鱼腥草则有股鱼腥味。同时,闻气味还可以通过折断、破碎、揉搓饮片进行,这样气味更浓,更容易识别真假。
  (4)口尝  可取少量饮片入口,先用舌尖舔舐,必要时在口中品尝饮片的酸、苦、辛、甘、咸、麻、涩、淡、滑、凉、腻等,如山楂的酸、黄连的苦、黄芪的甜等。看独活表面,与当归容易混淆,但用口尝,当归有甜味,独活有辣味,一下子就分辨出来。
  (5)耳听 鉴别方法很简单,只要将药材轻轻摇动,便可辨别真伪。如把胖大海摇一摇,没有声响的是正品,有声响的就是伪品。
  2.水试与火试——常用常灵
  通常所说的水试与火试,是通过观察饮片在水浸和火烧情况下产生的特殊现象,来辨别饮片真伪优劣。如把熊胆粉末投入清水,其在水面上旋转并逐渐溶解,然后有明显黄线下降而不会扩散;麝香被烧灼时,发出轻微的爆鸣声,产生浓郁的香气,燃尽后留下白色的灰末。
  水试可以观察饮片的沉浮、颜色变化、有无黏性以及膨胀程度和其他变化。沉香沉于水中或半沉于水中为佳;栀子水浸液为鲜黄色;玄参水浸液为黑色;秦皮水浸液显碧蓝色荧光;海藻水浸后藻体表面黏滑;车前子加水浸泡表面黏滑,水煮后溶液有黏性;胖大海浸泡迅速膨大成海绵体,是原体积的10~15倍,假的胖大海膨胀速度慢,仅能达到原体积的2倍。
  火试是通过嗅气、听声、看颜色、观烟雾及其他方法来鉴别。血竭燃烧时呛鼻;海金沙燃烧时会出现爆鸣声伴闪光现象;芒硝燃烧火焰呈黄色;松香燃烧时发出黑色浓烟;马勃燃尽后产生大量白色浓烟。饮片之所以出现这些特殊现象,都与药材内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密切的关
  系。水试和火试也是常用的鉴别方法,一用就灵。
  一眼识别中药是否过期
  现在的中药剂型有许多种,如何识别各种剂型中药是否过期呢? 除了查看标注的保质期外,还可肉眼观察。
  (1)丸剂 中药丸剂主要可分为蜜丸和水泛丸。蜜丸外观一般应细腻滋润,软硬适中; 水泛丸应圆整均匀、色泽一致,宜密封贮藏并置阴凉干燥处。如果久贮或保存不当的话,容易出现霉变、受潮等问题,其表面就会变得粘连,部分有皱缩,无光泽成色差,还会有异味。个人加工的丸剂的保存时间较短,最好采用瓶装或将其密封在塑料袋内。建议放在冰箱里冷藏,可保存半年左右,若是室温下保存则只有3个月左右。北方冬天因室内有暖气尤其应注意:因室内温度高且干燥,中药制剂更易发生氧化聚合等化学反应而出现变质。
  (2)片剂  如首乌片、人参鹿茸片等,久贮后如果出现裂片、变色、色斑,或有黏性、发霉等情况,不应服用。实际上,片剂保存期相对较长,若未打开包装,可保存两年。最忌讳的就是打开包装后不及时服用。包装打开后,应按剂量在规定的时间内服完,不可将未服完的药片放置一段时间后再服用。
  (3)液体制剂(合剂、口服液、糖浆剂等) 如川贝止咳露等,在购买和服用前应先检查有无松盖、瓶盖变形等问题,若有则不要购买或服用。此外,当出现沉淀物时,如果药品说明书中标明“本品有轻摇易散的沉淀”,则没有问题,可服用。若未标明且沉淀物成结块,最好不要服用。
  (4)颗粒剂 如感冒清热颗粒等,出现颗粒结块、粘连在一起或生虫,就提示可能已经变质了,药效降低或已无药效。颗粒剂小包装打开后与空气接触面非常大,应立即服用。此外,乳剂出现分层、胶囊剂凝结成固体,均提示药品已变质,不宜服用。
  正确煎药效果好
  中药加水煎煮之主要目的,是让中药里的有效成分,透过一些理化作用,如溶解、扩散、膨胀、渗透和吸附等作用,转入汤液里。历代医药家十分重视煎药的方法,明代李时珍指出: “凡服汤药,修治如法,虽品物专精,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清代医学家徐灵胎说:“煎药之法,最宜讲究,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现将常用的煎药知识介绍如下。
  1.煎药用具
  煎药首应选取合适的煎药器皿,一般来说,家庭煎药应首选瓦罐或砂锅,其优点在于它不易与药液起化学反应,传热较慢,可缓慢地提高温度,使药内有效物质充分进入到汤液中来。
  2.煎前浸润
  中药在煎煮前先用常温水或温水(25℃~50℃)浸泡30~60分钟,夏季浸泡时间可短些,冬季可以长些。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浸泡中药绝对不能用沸水。
  3.煎药用水
  煎药的用水关系到药液的质量,故取水要洁净、卫生,尽量避免含有杂质等。常用的有自来水、井水及矿泉水。先将砂锅内部洗净,放入中药,再加冷水,浸20分钟,让水分浸透药物,使药物的有效成分先溶解一部分在水里,以便容易全部煎出。头煎加水的多少要看具体情况决定,一般是将水加到以盖过中药面为宜,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二煎的水量可适当减少一些。
  4.药物的煎煮顺序
  拿到方剂,先要看有没有特殊药,药剂内凡注明“先煎”的药物,多是矿物、动物、贝壳或坚硬药物,这些药物有效成分难以煎出,所以应采取先煎的办法,用武火加热至沸,煎10~15分钟后,再放入群药。“后下”药多属于清热解表药,含有挥发性成分或组织疏松的药物,不宜久煎,否则药效成分随之挥发而减低疗效。“后下”的药物在群药将要煎好时放入,再煎5~10分钟即可。“布包煎”的药大多是含有黏性成分或粉末药物,以免糊锅底,或是有绒毛的药物容易刺激咽喉,如旋覆花。“烊化”药物则用煎好的汤药溶解内服。“冲服”是用煎好的汤药送服或用温水冲服。
  5.火候及时间
  一般先用武火(急火)煮沸后文火(慢火)保持煮沸状态,直至达到煎药要求。每付药一般煎2次,时间依药物属性决定。
  (1)轻辛发散药 此类药物大多为治疗外感病的发汗解表药,多系花、叶、全草等,其性轻扬发散,味芳香,含挥发油较多,故煎药时间要短,因此煎煮时间头煎从沸后再煎10 分钟左右,二煎煮沸后5 分钟左右。
  (2)滋补调理药 此类药物大多为调补人体气血阴阳滋补药,含有大量营养物质,故煎药的时间最长,头煎从沸后再煮30 分钟甚至60 分钟,二煎煮沸后20~30 分钟。
  (3)一般药物 头煎煮沸后再煎15~20 分钟,二煎煮沸后10~15 分钟。滤取药汁要趁药液未冷时过滤最佳,用两层干净的纱布蒙在碗上,再进行滤药可保证药液清澄。
  6.药量及浓度
  煎中药时,药液应保持一定的“ 量”。一般而言,中药的煎出量应保持在400~500 毫升之间。
  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以为中药煎得越浓效果越好。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煎的时间长些,中药饮片中的有效成分都煎出来,溶于汤里。其实,这样的认识有失偏颇。
  实际上,煎中药的过程是中药饮片中的有效成分不断释放、溶解的过程,当中药饮片中与药液中的有效成分浓度平衡后,这一过程就停止了。再连续不断地煎,不仅不能使药物内的有效成分继续析出溶解,反而会令药液中的有效成分因不断蒸发而减少,甚至使有效成分在长时间的高温中遭到破坏,导致药效降低。其次,过分浓缩的药汁又会加重苦味,给患者服药带来困难,服药后会产生恶心、呕吐等副作用。
  中药干货如何长期保存
  红枣、枸杞、杭白菊等大多数的中药都是干货,不但方便、美味,还营养丰富。可是,这些干货储存起来并不省心,一不留神,不是会长出虫子,就是生出点点霉斑。怎样保存干货更好呢?
  干货原指脱水后的食品。干货只是水分少了点而已,但并不能杀菌。就算是真空包装,里面也有潜伏的虫卵。遇到合适的环境,虫卵很快就能生长。
  再加上许多干货是散装的,没有保质期的约束,如果室内温度较高,且通风不足,都很容易让干货霉变、生虫。
  干货买回家后,要先在太阳下暴晒48 小时,确保真正干透,杀死虫卵。也可以放入微波炉内加热,温热时取出,冷却后再封存。干货晒完以后,最好放进密封的储藏器皿中。然后,再放到气温较低的地方,比如阳台架子上,或者冰箱的冷藏格。
  科学服药,安全有效
  1.服中药,看“时辰”
  许多人对于服药的时间不太在意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药罐飘香:了解中药好养生
中药养生好处多
看药名,识中药
从性能了解中药
中药养生的特点
中药材采集知多少
中药炮制应懂点
中药性状辨真假
正确煎药效果好
中药配伍有讲究
中药方剂八种用法
科学服药,安全有效
药酒也是“药”,饮用有禁忌
第二章 药物大观:养生中药“百草园”
人参:大补元气,安神益智
西洋参:补气养阴,生津止渴
党参:补中益气,健脾益肺
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
灵芝:扶正固本,养心安神
山药:健脾补肾,益气养阴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黄精:补气养阴,健脾益肾
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蜂蜜:补脾润肺,滑肠通便
刺五加: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
阿胶:补血止血,滋阴润肺
三七:化瘀止血,消肿止痛
白芍:养血柔肝,敛阴收汗
地黄:清热生津,滋阴补血
何首乌:养血补肝,补气益精
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鹿茸:补肾壮阳,强筋壮骨
冬虫夏草:滋补肺气,止咳化痰
淫羊藿:温肾壮阳,祛风除湿
肉苁蓉:补肾益精,润肠通便
杜仲: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海马:散结消肿,温补肾阳
蛤蚧:补肾助阳,润肺止咳
百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麦冬:养阴润肺,益胃生津
玉竹:养阴润燥,除烦止渴
石斛:清热养阴,养胃益肾
女贞子:补益肝肾,清热明目
五味子:敛肺止渴,生津益气
黑芝麻:补肝益肾,润燥生精
银耳:滋阴润肺,养胃生津
丹参:活血祛瘀,宁心安神
菊花:疏风清热,明目解毒
山楂:行气散瘀,健胃消食

第三章 因体制宜:根据体质用中药
阴虚质的中药调理
阳虚质的中药调理
气虚质的中药调理
血虚质的中药调理
阳盛质的中药调理
血瘀质的中药调理
痰湿质的中药调理
气郁质的中药调理
第四章 顺应四时:中药保四季安康
春季养生,中药调理
春季养生药膳保健康
夏季“清火”, 对症下药
夏季养生药膳保健康
秋季养生常用中药
秋季养生药膳保健康
冬季药补正当时
冬季养生药膳保健康
第五章 因人施养:不同人群的中药调理
儿童的中药调理
青少年的中药调理
准妈妈的中药调理
更年期女性的中药调理
老年人的中药调理
电脑族的中药调理
体力劳动者的中药调理
脑力劳动者的中药调理
吸烟族的中药调理
饮酒族的中药调理
第六章 美容调理:中药让你由内而外美丽
“天然美容”看中药
哪类中药可美容
美发中药大点兵
让中药来拯救脱发
美发药膳帮你改善发质
药膳带给你一双“慧眼”
巧用中药美牙固齿
中药里的美肤七“药”素
中药美容面膜 DIY
中药浴洗出靓丽肌肤
常见中药帮你抗衰老
七种中药减肥法,健康又瘦身
天然减肥中药大扫描 …
女性肥胖中药外用方 …
第七章 辨证施治:巧用中药防治常见病
感冒
头痛
支气管炎
肺炎
慢性胃炎
呃逆
脂肪肝
便秘
痔疮
高血压
高脂血症
冠心病
贫血
神经衰弱
失眠
尿路感染
前列腺炎
遗精
阳痿
月经不调
痛经
带下病
白内障
咽喉炎
口腔溃疡
皮肤瘙痒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