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解磷生物有机肥技术原理与产业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9202429
  • 作      者:
    汪建飞[等]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解磷生物有机肥技术原理与产业化》共分6章内容。第1章介绍生物有机肥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阐明现行的生物有机肥行业标准的发展轨迹,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对生物有机肥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剖析;第2章介绍了有机废弃物肥料化原理与技术,这是生物有机肥生产的基础;第3章介绍了解磷微生物的筛选与培养技术,这是解磷生物有机肥产业化的关键;第4章结合当前生物有机肥企业生产实例,介绍了解磷生物有机肥工厂化生产技术;第5章则从有机肥的生产转向田间,介绍了解磷生物有机肥施用技术;第6章是在分析开展解磷生物有机肥立项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的基础上,总结了著作编写人员近年来相关研究的成果,旨在为解磷生物有机肥的示范推广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解磷生物有机肥技术原理与产业化》:
  (3)堆肥腐熟度指标的应用在这些评价腐熟度指标的方法中,比较常用的有碳氮比指标,耗氧速率的测定,NO3-N和NH4+-N的测定比较快速而简单,而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堆料产生的CO2气体以确定其产生量的方法经常作为标准的实验室对比试验方法。但是应用这些评价方法经常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这是因为堆肥的腐熟度受很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单个指标的评价只能片面地反映某个阻碍因素的作用,不能最直接反映植物的生长特性。因此,不能用单一的指标评价堆肥的腐熟度。而堆肥产品最终要作为有机肥应用于作物的生产,种子发芽指数是一个很好的生物指标,综合反映了堆肥产品的植物毒性,所以目前较为认同的堆肥腐熟度的评价方法是将化学指标与生物指标结合起来,采用多种分析方法测定多个指标,然后根据这些指标综合分析堆肥的腐熟状况。
  美国加利福尼亚堆肥质量委员会(CCQC)建议必须用两项以上的化学/生物指标来评价堆肥的腐熟度。评价指标由三部分组成:碳氮比;A组测试指标中的至少一项;B组测试指标中的至少一项。在进行A组和B组的测试之前,C/N的测试必须要达到≤25。A组测试指标主要是表征堆肥中有机物质的降解程度,内容有C02的释放量、氧气的消耗速率和自热产生量。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1章 生物有机肥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
1.1 生物有机肥的种类
1.1.1 生物有机肥的概念
1.1.2 生物有机肥产品分类及特征
1.2 生物有机肥的作用机制
1.2.1 土壤的生物肥力
1.2.2 生物有机肥的作用机制
1.2.3 解磷生物有机肥的作用机制
1.3 生物有机肥的生物安全与控制
1.3.1 生物有机肥菌种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1.3.2 微生物肥料菌种安全管理的依据
1.3.3 微生物肥料菌种安全管理的具体要求
1.3.4 微生物肥料菌种安全管理的程序
1.3.5 生物有机肥安全鉴定的方法
1.3.6 生物有机肥菌种安全性结果评价
1.4 生物有机肥生产的行业标准及其依据
1.4.1 微生物肥料发展及标准情况
1.4.2 我国生物有机肥的行业标准
参考文献

第2章 有机废弃物肥料化原理与技术
2.1 利用农业废弃物加工有机肥
2.1.1 堆肥化的概念和原理
2.1.2 堆肥产品质量及管理
2.1.3 农业固体废弃物的堆肥系统
2.1.4 利用农业废弃物加工生物有机肥技术
2.1.5 生物有机肥的施肥方法
2.2 利用生活垃圾加工有机肥
2.2.1 生活垃圾堆肥技术
2.2.2 生活垃圾有机肥料的合理施用
2.3 利用污泥加工有机肥
2.3.1 污泥利用方式
2.3.2 污泥堆肥工艺
2.3.3 污泥农用对环境的影响
2.4 腐殖酸类肥料
2.4.1 腐殖酸
2.4.2 腐殖酸类肥料资源及其特性
2.4.3 腐殖酸类肥料的生产
2.4.4 腐殖酸肥料施用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第3章 解磷微生物的筛选和培养技术
3.1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与培养基
3.1.1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
3.1.2 培养基
3.2 解磷微生物的纯培养技术
3.2.1 稀释法
3.2.2 平板划线法
3.2.3 单细胞(孢子)分离
3.2.4 选择培养分离
3.3 解磷微生物数量的测定技术
3.3.1 直接测数法或总菌数测定法
3.3.2 稀释平板计数法,或活菌计数法
3.3.3 液体稀释最大可能计数法
3.3.4 薄膜过滤计数法
3.4 解磷微生物菌株的分离筛选
3.4.1 含解磷微生物样品的采集与分离
3.4.2 解磷微生物菌株的筛选
3.4.3 解磷微生物菌株的分类鉴定
3.4.4 解磷微生物菌株的促生作用研究
3.4.5 解磷微生物菌株的筛选实例
3.5 解磷微生物的诱变育种技术
3.5.1 菌悬液的制备
3.5.2 诱变处理
3.5.3 诱变后的筛选
3.6 解磷微生物的菌种保藏技术
3.6.1 菌种的衰退
3.6.2 菌种的复壮
3.6.3 保藏菌种的方法
3.7 解磷微生物的培养技术
3.7.1 固体培养法
3.7.2 液体培养法
参考文献

第4章 解磷生物有机肥产业化方案
4.1 固体有机物的堆肥发酵工艺
4.1.1 好氧堆肥工艺技术
4.1.2 厌氧堆肥工艺技术
4.2 解磷生物有机肥料厂的规划设计
4.2.1 原料调查
4.2.2 地理位置的选择
4.2.3 生产工艺与设备
4.3 工艺技术方案与设备选型
4.3.1 工艺技术方案选择原则
4.3.2 解磷生物有机肥工艺设计案例
4.3.3 设备选型
4.3.4 项目投资概算
参考文献

第5章 解磷生物有机肥施用技术
5.1 概述
5.1.1 作物施肥原理
5.1.2 化肥施用与土壤肥力变化
5.1.3 有机肥施用与土壤肥力变化
5.1.4 解磷生物有机肥施用对土壤肥力及磷素变化的影响
5.2 解磷生物有机肥施用技术原理
5.2.1 解磷生物有机肥特点与施肥要求
5.2.2 解磷生物有机肥田间试验技术
5.2.3 解磷生物有机肥田间施用技术
5.3 作物施用解磷生物有机肥技术方案
5.3.1 玉米
5.3.2 小麦
5.3.3 油菜
5.3.4 水稻
5.3.5 滁菊
参考文献

第6章 解磷生物有机肥技术研究报告
6.1 麦田土壤解无机磷细菌的分离、筛选及其解磷效果
6.1.1 材料与方法
6.1.2 结果与分析
6.1.3 讨论
6.1.4 结论
6.2 麦田解磷细菌优势菌株的富集与鉴定
6.2.1 材料与方法
6.2.2 结果与分析
6.2.3 讨论
6.2.4 结论
6.3 解磷细菌的胞外多糖与溶磷作用
6.3.1 材料与方法
6.3.2 结果与分析
6.3.3 讨论
6.3.4 结论
6.4 磷细菌筛选及其对土壤无机磷转化的影响
6.4.1 材料与方法
6.4.2 结果与分析
6.4.3 讨论
6.4.4 结论
6.5 土壤无机磷形态生物有效性研究
6.5.1 材料与方法
6.5.2 结果与分析
6.5.3 讨论
6.5.4 结论
6.6 土壤有机磷形态生物有效性研究
6.6.1 材料与方法
6.6.2 结果与分析
6.6.3 讨论
6.6.4 结论
6.7 土壤磷酸酶活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6.7.1 材料与方法
6.7.2 结果与分析
6.7.3 讨论
6.7.4 结论
6.8 不同有机肥料对土壤有机磷组分的影响
6.8.1 材料与方法
6.8.2 结果与分析
6.8.3 讨论
6.8.4 结论
6.9 秸秆还田和施肥对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
6.9.1 材料与方法
6.9.2 结果与分析
6.9.3 讨论
6.9.4 结论
6.10 解磷生物有机肥对油菜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6.10.1 材料与方法
6.10.2 结果与分析
6.10.3 讨论
6.10.4 结论
6.11 解磷菌对玉米苗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6.11.1 材料与方法
6.11.2 结果与分析
6.11.3 讨论
6.11.4 结论
6.12 施用解磷微生物有机肥对大田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6.12.1 材料与方法
6.12.2 结果与分析
6.12.3 讨论
6.12.4 结论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