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摄影式观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9900460
  • 作      者:
    李树峰著
  • 出 版 社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摄影式观看》所有文章都是从摄影业界目前的实际出发,从创作中的具体问题和现象入手,进行理性的梳理和解剖,对广大摄影爱好者有切实的帮助。
展开
作者简介
  李树峰,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摄影家》杂志主编,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摄影史研究委员会主任。曾承办第六、第七、第八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执行主编《摄影新理念丛书》;多次担任全国性和国际性影展评委;创立国内和国际“摄影家大PK”活动,开展影像发生学和摄影家个案比较研究:创立中国国际摄影双年展和中国摄影家响沙湾国际摄影周;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摄影卷》(第三次修订)主编,著有《视觉百年——澳门摄影》、《看与见——摄影小札》、《摄影艺术概论》等,发表摄影理论、评论文章50余万字。2006年被中国摄影家协会评为“有突出贡献的摄影工作者”,2008年获中国摄影金像奖(理论评论奖),2013年被评为“文化部优秀专家”。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摄影式观看》分为四编:理论探索、评论、访谈、摄影史。一编收录了作者在摄影方面的一些理论研究文章;第二编收录了作者关于摄影评论的一些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摄影的态度与观点;第三编是作者对一些艺术家的访谈,如久保田博二、余海波等;第四编是作者关于摄影史研究的一些文章。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摄影式观看》:
  平心而论,大批摄影学者习惯于从一个具体门类来思辨性地或启蒙性地概括一些基本的规律,试图借助于宏大叙事来使自己的历史知识合法化。问题在于这个规律是预设的,并且在哲学层面是共通的。这样的研究仿佛是用摄影史来验证某些公理,其形而上学的特征十分明显,有多少专业价值可言呢?在免除了验证某些公理的负担之后,我们重新审视摄影史的任务,发现关于某些人物、事件、现象的小型叙事,具有更加丰盈和生动的意义。这个方面,需要一批人做“淘宝式”的工作,要成批地搞好个案,包括对众多的摄影家个案、摄影群体个案、摄影事件个案、摄影现象个案的研究。不断积累,终有一天,我们会发现,在已经接续起来、摆在面前的史实和史料面前,撰写摄影史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摄影史学工作者、摄影家和读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近几年,摄影史编写渐次深入,摄影界的众多人士被卷了进来,广大摄影人期盼好书,摄影家渴望入史,史家面对一个个摄影群体,仿佛有了掷地有声的笔力和权威性。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有平和、客观的良好心绪。历史工作者需要把心绪放开。任何一个对历史有兴趣的人,都可以编写自己角度下的摄影史。就好像文学、美术一样,有十个以上版本的中国摄影史,这些版本互相参照和映证,使读者能够更全面和准确地了解中国摄影发展的历史。在这里,谁也不要妄想做历史的终极裁判者和表述者。史前可以有史,史后也可以有史,而且撰写历史的人本身也可能因为其客观公正的态度而被载入历史,也可能因为潦草、错谬或者故意歪曲事实而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摄影家应把心绪放平。历史学本身就处于动态的变化中。这个人没有写到的别人也许可以写到,现在人写不到的后人可以写到。有成绩的摄影家不必焦虑,时问会给你一个准确定位。这个定位任你揪着自己的头发使劲,也难也改为。
  ……
展开
目录

自序

第一编 理论探索
理论的素养
摄影的“三个依赖”
摄影是一个过程
“摄影式观看”与摄影之路
心灵的高地
请别再“骑墙”了
摄影与视觉文化
摄影生态与大众化的观看
自然之镜与心灵之光——再说风光摄影
摄影学科建设的四个维度
图片编辑与格式塔
影像:属性与方向——李树峰访谈
说明性与诗性——影像的两大属性与内在关系
话说沙龙摄影及其走向
“看”与“见”
暗盒:视界·世界
差异性与一致性
摄影,到深处去
摄影的用力方向
摄影艺术史前时代结束
提炼与归纳
影像“中国梦”:表情·故事。记忆
影像“纵”“横”
摄影的经验与影像的时空

第二编 评论
关于摄影评论现状的采访提纲
一个国家与一种颜色——读郭建设摄影作品《红色中国》
一座老城,一位歌者——读张楚翔的摄影集《摇曳舵城》
原点上的守望——潘维明的摄影
博联社“劳动者”展览作品评选有感
从刘远眼中的“河南人”说开去
当前摄影创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回眸
渔木,失海后的思索
长歌当哭说坝上——看张吃的摄影画册《坝上散》
鹭匪的拆迁工程——白鹭摄影的新发现
“点”与“面”——朱宪民与解海龙的摄影比较
两种观点两种方法的PK——王文澜与贺延光
客观凝视者蔡焕松
主观表现者王征
最佳挑战者陈志峰
最具风范者陈锦波
不一样的卢森堡——第四届中欧文化对话摄影工作坊之“中国人看卢森堡”
影像:意义与方向——我看中国摄影家与玛格南摄影家在响沙湾的
发现“长安人”——中外摄影名家眼中的长安镇
一份个人作业,一项文化工程——谈邓伟的摄影
“邓伟”的意义
影像的力量
这样看——谢小明的摄影
抱休闲心,步视觉旅——周海婴先生70年来的摄影
发现生活底色,呈现生命质感——袁学军的摄影
影像实验·艺术行动·学术探险——“现实与超现实”的响沙湾
丰富性与差异性——“现实与超现实”的响沙湾
摄影的多元价值与独具一格的创作实践——我看李伟坤
摄影家吕静波
再识陈长芬
我看中国当代新锐摄影

第三编 访谈
在北京苍穹下
“以25岁的心来工作”——摄影家久保田博二访谈
摄影是面对知心爱人的倾诉——与摄影家丛臣亭的对话
记录深圳:一座城市的心灵史——对话摄影家余海波
从摄影记者到艺术家——对话程玉杨
重要的是你拍什么——雷尼·布里访谈

第四编 摄影史
在这个历史时刻
件件看来皆心血,百年辛苦不寻常——写在中国摄影博物馆网站开通之际
组织·创作·观念——改革开放30年摄影艺术的发展
百姓·百年——首届中国国际摄影双年展与视觉记忆
编写《中国摄影史》——历史与当下的反思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