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植物离开原本生长的土地,转移至人为设置的环境中,这样做是为了什么?由何时何处何人开始的?这些问题相信已难以考究了。也许为了培育新品种,也许为了采摘方便,或为了摆饰观赏。唐代所留下的图画中,已有不少宫女手捧盆栽的情景,可见盆栽这项园艺技巧,在中国至少有上千年的历史。盆栽的发展是为了把玩观赏,在生活富足的条件下才有余力进行。在费尽心
思求新求变与地域性民风的影响下,盆栽衍生出许多流派。由中国推展至境外后,各种新的盆栽技法与品种不断演化,也终使盆栽这项娱乐逐渐在艺术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我对盆栽的学习方式是从模仿开始的,看到别人的好作品就一样样地学习照做,就这样逐渐认识了植物、熟悉了技巧。当自认成熟时,却发觉自己栽培的植物与坊间所见盆栽没多大不同,就只是体型小一点而已。回想一下盆栽源起之久远、分布之广泛,就可知在植物上能玩的花样早有许多人尝试过,摘心、修枝、整姿、配盆,这些工作都是每位盆栽爱好者必备的基本技巧,想要再创新风格并不容易。但若是千篇一律做着相同的工作,培育出感觉相似的作品,原本的愉悦会转成恼人的负担。被框入固定格式后,创作的动力也一定会逐渐被削弱。那么
怎么办呢?我只好先不再去想着创新的问题了!从小学起,家中兄弟姊妹的考试名次加起来都不及我的名次,但父亲从不会有什么意见,总说学生的基本要求就是准时上学,下课后写完规定的作业,做到这两件事即已尽了学生的本分,其他的一切活动全任我自己安排,所以我的童年是远离束缚的。结婚后,从事音乐教育的另一半也未曾有过赚大钱过好日子的要求,只是默默协助我把想做的事情完成,一生中对我最重要的两个人都给了我这么多的空间,那么我是否也该给长久支持我生活所需的植物相同的幸福?几年前我就开始舍弃了强力扭曲改变树型的作法,也不再用拦腰剪断的矮化方式,只是随着季节更替,模仿虫鸟啃啮来做轻微的修剪,或在台风季节想象着强风吹袭的模样做较大的整枝,让植物都能保有原本的性格。我逐渐发觉,人为创作的招式远比不上大自然的无穷变幻,于是制式盆钵开始成为库存,尽量找寻原本存在的自然物品来替代。舍弃传统的植栽器具与技巧后,如何克服各种障碍是件困难的挑战,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尝试,我好像也就稍稍踏入这个新领域,希望喜爱自然风格的朋友们能在此与我分享这些经验,共同进入这个有趣的天地。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