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是广州西关万昌茶楼财务,公私合营后调任荔湾西村片饮食业会计,20世纪60年代时在西华路尾的新冠华茶楼办公。我是在40岁时(1961年)业余开始爱好盆景栽培的,两年后认识了当时在流花西苑工作的岭南盆景大师孑L泰初。在随后的二十年中,业余师从孔老师学习盆景栽培艺术,特把二十年来师徒交往中,孔老师的言行留给我的印象追忆于下。
孔老师原是广州西关桨栏路生茂泰茶庄祖业的继承人,生于1903年。年轻时爱好书画艺术,由于那时桨栏路一带形成了“树仔头”(盆景树桩)集市,孔老师也自然把书画艺术爱好与盆景艺术的追求结合起来。他在家中天台种有百多盆盆景,有九里香、酸味、榆、茶等。他是先用画画出理想中的树型,贴在厅堂上,再对照画中的树型,剪裁盆里的树桩。他曾对我说过:“你要玩好盆景,一要深入大自然看树型,二要多看古画集的树型。”悟其意境,学其技法,是谓“蓄枝截干”。一盆成功的盆景,是通过艺术上的造型,技术上的修剪,似把一棵千百年的大树,用“缩龙成寸”手法,移植于尺盆之中。这也正是岭南盆景艺术的特剧之处。树型美感以“前不遮后、上不盖下”的通透和整体有动感为原则。民国时期,广州真正玩树仔头的人不多,全市大约仅二三十人左右。这些爱好者以医生、商人、大学教授等为主。那时的艺术盆景玩家不以卖盆景为生,只旨在艺术欣赏与交流。但孔老师有一次是破例卖,那是在广州沦陷时期,有人在西瓜园(今广州日报社处)搞古字画展销,借了孔老师两盆艺术盆景美化销售场地。一个日本人却偏偏看中了这两盆盆景,一定要买。场主解释这两盆是只展不卖也没用,只好马上派人征询孔老师意见。孔老师答应卖,共卖得了3000元军票,随即把1500元捐赠给了方便医院(今市一医院前身)。
广州解放后,人民政府重视发展盆景栽培艺术,在20世纪50年代。首次在广州文化公园举办了盆景展览。由于展馆设备简陋,老师还须从自家的生茂泰茶庄借出茶叶箱垫放展品。这次展览使市领导认识了具有很高艺术水平的孔老师。一位市领导想在越秀山听雨轩办起盆景栽培基地,动员孔老师把他家中的盆景全部搬到那里,全职做专心栽培艺术盆景的园艺大师。孔老师欣然答应,无私献出盆景,并从命上岗。60年代初,广州市在这里举办了第二次艺术盆景展览。参展的人就比第一次时多了。展览设一、二、三、四等奖。作品还集成书,选收进1961年1月广州盆景艺术研究会出版的《广州盆景》一书中。孔老师有一盆作品被评为一等奖。另外还有素仁、苏樵、莫珉府、何公侠、黎康、陈鳞普、周星甫、李川、张瑞图等人的作品被评为一等奖,并被收入该书。其中,孔老师的《春复春·雀梅》盆景还经周总理建议,转到北京赠送给到访外宾埃塞俄比亚的塞拉西皇帝。艺术盆景栽培基地后来由越秀山转至流花西苑。
孔老师从不公开批评别人的盆景,但是对于前来真诚求教的人,孔老师会真心给以艺术指点。如刘仲明,曾经把盆景捧到孔老师家中。在孔老师指点下修剪。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