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糖尿病预防与调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231657
  • 作      者:
    葛惠玲,郭力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内容介绍
  从认识糖尿病开始,详细介绍了糖尿病的基础知识、糖尿病的预防及调养方案,内容涉及糖尿病的饮食调养、运动调养、药物调养、中医调养及生活调养等方面。
  “爱心小贴士”从医生的角度,以一问一答的方式针对读者关心的预防、调养以及生活中的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疑问给出解答,方便读者找到适合自己的预防及调养方案。
  《常见病预防与调养丛书:糖尿病预防与调养》实用性强,适合有预防糖尿病需要的人群、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阅读,也可供医护人员参考使用。
展开
精彩书摘
  《常见病预防与调养丛书:糖尿病预防与调养》:
  糖尿病患者要想有效地预防各种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就应该对自身疾病高度重视、积极治疗。但对糖尿病的治疗应该把握好一个度,不能矫枉过正,否则将会引发新的问题。因此,糖尿病患者应遵守以下“七戒”。
  (1)戒运动过度运动对糖尿病患者的益处是多方面的,如可增加机体热量消耗,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等。但运动要循序渐进,掌握好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否则也会适得其反。剧烈地运动可兴奋交感神经,导致儿茶酚胺等胰岛素拮抗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使血糖升高。此外,运动时间过久、运动量过大(特别是在空腹状态下),会显著增加低血糖的危险。还要指出的是,并非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适合运动,如合并肾功能损害患者、严重高血糖者、活动期眼底出血者等都不适合运动。因此,糖尿病患者运动之前,做一次全面体检非常必要。
  (2)戒降糖过度糖尿病患者往往比较担心高血糖,但低血糖也有很大的危害,轻者表现为心慌、出汗、头晕、瘫软无力,重者会严重损害中枢神经,导致意识障碍、昏迷乃至死亡。而且低血糖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导致如心梗、脑血栓等心脑血管意外。另外,长期慢性低血糖还可引起患者脑功能障碍及痴呆症。
  (3)戒节食过度有些患者认为吃得越少越好,但过度节食或者偏食,将会引起营养不良、贫血、饥饿性酮症,降低机体的抵抗力和修复力。过度节食还会引起低血糖后血糖反跳性升高,不利于血糖的平稳控制。饮食治疗是要在保证患者基本生理活动所需的前提下,适当限制食物的总热量,同时保持营养平衡。另外,对明显消瘦或者妊娠期的糖尿病患者,应当适当放宽饮食控制标准。
  (4)戒思虑过度许多糖尿病患者整日忧心忡忡、焦虑不安,导致血糖升高或波动,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正确对待疾病,既不能不重视,也不能被它吓倒,应力求保持心理平衡,以助血糖的平稳控制。
  (5)戒依赖过度糖尿病患者不要过分依赖药物,药物治疗只是糖尿病治疗的一部分,同时还需要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的配合;患者也不要过于依赖医生,糖尿病的治疗不单要靠医生,还要靠患者积极主动地参与,而不是被动地接受。
  (6)戒瘦身过度肥胖是导致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超重者减肥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降糖药物的疗效。但是,也并非越瘦越好,过于消瘦会导致营养状况恶化,机体免疫功能以及抗感染能力下降。糖尿病患者减肥的程度应当以符合标准体重为宜。
  (7)戒大意过度有些糖尿病患者觉得糖尿病对其健康并无大碍,采取不以为然的态度,既不按时用药,也不注意饮食;有些患者开始时很重视,时间一久就逐渐放松了警惕和要求。糖尿病的治疗要长期坚持,如果大意将会延误病情,并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六、外出活动做到“五个携带”
  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稳定的情况下可以旅行或郊游,但是患者在外出活动时,应注意以下“五个携带”。
  (1)随身携带一张自制的糖尿病卡。卡上要注明自己的姓名、年龄、住址、工作单位、联系电话、血型、所患糖尿病类型、正在使用的降糖药物名称等,此外,还要注明发生紧急情况时的联系人、联系医院及主管医师等。
  (2)随身携带糖果或其他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如饼干、面包、果汁等,当不能按时吃饭时,或过度运动后出现头晕、手颤、出冷汗、四肢发软、心跳加快等低血糖反应时,可及时食用。
  (3)随身携带水壶,尤其是远离城区时要带足饮水,口渴时要及时饮水,以免发生高渗性昏迷等危急情况。
  (4)长时间外出时,一定要携带平日自测血糖或尿糖的试纸和仪器,不要因为外出而中断血糖和尿糖的监测。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认识糖尿病
第一节 什么是糖尿病
第二节 什么是高血糖
一、高血糖给人体带来的损害
二、引发高血糖的因素
第三节 糖尿病分型
一、糖尿病现代医学分型
二、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
第四节 糖尿病临床表现
一、无症状期
二、症状期
第五节 糖尿病的危害
第六节 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
一、酮症酸中毒
二、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
三、乳酸性酸中毒
四、低血糖
第七节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
一、脑血管并发症
二、心血管并发症
三、糖尿病肾病
四、糖尿病眼病
五、糖尿病足
六、糖尿病神经病变

第二章 糖尿病的预防
第一节 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一、一级预防
二、二级预防
三、三级预防
第二节 糖尿病的自我监测
一、血糖监测的时间及意义
二、血糖监测的次数
三、定期到医院检查
四、自我监测病情
五、血糖监测注意事项
第三节 糖尿病的日常预防措施
一、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二、科学睡眠
三、戒烟限酒
四、控制体重
五、严格遵守“七戒”
六、外出活动做到“五个携带”
第四节 糖尿病的季节性预防措施
一、糖尿病患者春季预防措施
二、糖尿病患者夏季预防措施
三、糖尿病患者秋季预防措施
四、糖尿病患者冬季预防措施
第五节 特殊糖尿病患者群的预防措施
一、儿童糖尿病
二、妊娠糖尿病
三、老年糖尿病

第三章 糖尿病的饮食调养
第一节 饮食调养原则
第二节 控制饮食总热量
第三节 饮食调养常识
第四节 糖尿病患者饮食宜忌
第五节 糖尿病患者饮食误区
第六节 糖尿病药膳调养
一、降糖主食调养方
二、降糖药粥调养方
三、降糖菜肴调养方
四、降糖汤羹调养方
五、降糖药茶调养方

第四章 糖尿病的运动调养
第一节 运动调养对糖尿病的作用
第二节 运动调养的适宜人群与禁忌人群
第三节 运动调养的原则
第四节 运动时间与运动强度的选择
第五节 常用的运动方法
一、步行锻炼法
二、慢跑锻炼法
三、游泳锻炼法
四、登山锻炼法
五、其他锻炼法
第六节 运动调养的注意事项

第五章 糖尿病的药物调养
第一节 药物调养基本知识
一、糖尿病患者是否必须服用降糖药
二、口服降糖药的选择
三、口服降糖药的服用方法
四、糖尿病药物的保存
第二节 常用的降糖中药
一、常用单味降糖中药
二、常用降糖中成药
第三节 常用的降糖西药
一、磺脲类降糖药
二、格列奈类降糖药
三、双胍类降糖药
四、α一葡萄糖苷酶抑制药
五、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
第四节 胰岛素
一、胰岛素的适应证
二、胰岛素制剂种类
三、胰岛素剂量的调整
四、胰岛素注射部位及注射方法
五、使用胰岛素的注意事项
六、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的联合应用

第六章 糖尿病的中医调养
第一节 手部按摩
一、手部按摩调养糖尿病机制
二、糖尿病手部按摩方法
第二节 头部按摩
一、头部按摩调养糖尿病机制
二、糖尿病头部按摩方法
第三节 足部按摩
一、足部按摩调养糖尿病机制
二、糖尿病足部按摩方法
第四节 刮痧
一、刮痧调养糖尿病机制
二、刮痧的补泻手法
三、糖尿病刮痧方法
第五节 拔罐
一、拔罐调养糖尿病机制
二、糖尿病拔罐方法
第六节 艾灸
一、艾灸调养糖尿病机制
二、常用的艾灸方法
三、糖尿病艾灸方法
第七节 足浴
一、足浴调养糖尿病机制
二、足浴降糖验方
第八节 贴敷
一、贴敷调养糖尿病机制
二、贴敷方法
三、糖尿病贴敷方
第九节 敷脐
一、敷脐调养糖尿病机制
二、糖尿病敷脐方
第十节 温熨
一、什么是温熨
二、糖尿病温熨方

第七章 糖尿病的生活调养
第一节 心理调养方法
一、心理调养法调养糖尿病的机理
二、心理调养法的重要性
三、糖尿病的心理调养法
第二节 音乐调养方法
一、音乐调养法调养糖尿病的机理
二、糖尿病的音乐调养法
三、糖尿病的音乐调养处方
四、音乐调养法的实施方法
第三节 起居调养方法
一、日常生活起居
二、四季养生起居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