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岐黄探微:陈治恒伤寒论十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7234634
  • 作      者:
    陈治恒编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陈治恒,1929年10月生,原四川省巴县(今重庆市巴南区)人。师事*名伤寒学专家邓绍先先生,精研中医经典及历代中医名家著述。1956年考入成都中医学院医学系,1960年本科提前毕业并留校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曾任内科教研室副主任、伤寒金匮教研室副主任、伤寒教研室主任,并担任伤寒学硕士研究生导师。1991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部遴选为全国名老中医师带徒指导老师,兼任四川省中医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体科学会理事、四川省人体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马宇,1984年1月生,四川省成都人。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年开始侍诊于陈治恒教授。能灵活运用其“两本三枢”理论治疗疑难病症。
展开
内容介绍
  《岐黄探微 陈治恒伤寒论十讲》为陈治恒教授讲授的关于《伤寒论》六经与气化关系的讲稿和临床实践中的体会。全书共分十讲,先从历史沿革上对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做一番讲解,然后从整体上论述脏腑、经络、气化的关系,并将五运六气学说引入六经中,最后,每一讲具体论述各经从经络走向到标本中气学说的理解。《岐黄探微 陈治恒伤寒论十讲》不仅厘清了伤寒学中的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重要的是对六经所代表的经络脏腑、气化及有关理论结合病理进行了详细的讲授。历来学习研究《伤寒论》的方法很多,认识也是各有所得,尤其是对“气化学说”,不少人持非议的态度,而《岐黄探微 陈治恒伤寒论十讲》则是川派伤寒专家对这一问题的详尽解答。
展开
精彩书摘
  《岐黄探微 陈治恒伤寒论十讲》:
  2.阳明病的成因
  阳明病的成因,虽然比较复杂,但归纳起来,无非是由它经传来;或由本经受邪而起这两个方面:
  一般来说,由它经转属阳明的居多,特别是太阳病,除“病在太阳,愈于太阳”之外,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无论误治与否,常多由表入里,转属阳明,如“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溅溅然者,是转属阳明也”(190条后半段);“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246条)此则为太阳伤寒或中风,不因误治入里化热而转属阳明,至于“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184条),则属于太阳不经误治而传入阳明的脾约证。又如“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燥,因转属阳明……”(186条)“本太阳病。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190前半段)“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250条),则为误治伤津,胃中燥热,或汗出不彻,邪不外解,郁阳化热而转属阳明之证。其次,少阳病本应和解而误行发汗、利小便后,使津液耗伤,亦可致胃中干燥而成阳明病。如:“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躁烦实,大便难是也”(184条);“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266条)便属此例。再如,“问曰:病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者,何也?答曰:虽得之一日,恶寒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热也”(188条),和“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184条)则均属外邪直犯阳明,本经自病之候。
  此外,由于阳明与太阴为表里,两者发病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如太阴病阳气来复,湿从燥化亦可转属阳明。又,少阴病,脏邪还腑的三急下证;厥阴病,热并阳明的下利谵语,里有燥屎之候,均可看成是由它经转入阳明。但在临床上,这类情况并不居主要地位。
  ……
展开
目录
第一讲 绪论
第一节 《伤寒论》的一般介绍
1.作者生平简介
2.《伤寒杂病论》写作的历史背景
3.《伤寒杂病论》的流传演变概况及现存版本问题
第二节 《伤寒论》的学术渊源及成就
1.创立了较为完整的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伤寒论》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启迪了后学,推动了中医学的发展
3.《伤寒论》立法谨严,处方精审,具有重要的典范作用
第三节 学习《伤寒论》的方法

第二讲 伤寒的含义及《伤寒论》论述的重点
第一节 伤寒的含义
1.伤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2.何以伤寒又称为外感热病
3.《伤寒论》论述的伤寒与现代医学的伤寒有别
第二节 《伤寒论》的论述重点

第三讲 《伤寒论》六经辨证的概念
第一节 六经的基本概念
1.名称来源及含义
2.《伤寒论》六经分证与《素问·热论》六经分证的关系
第二节 六经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1.六经是说明经络循行部位,脏腑各自不同的生理功能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
2.六经是六经辨证的重要理论依据
第三节 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
1.六经辨证中寓有八纲的内容,两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2.八纲辨证的普遍意义及对后世医家的影响
第四节 六经病证传变的一般规律
1.关于传变问题
2.合病、并病及坏病

第四讲 《伤寒论》六经辨证的基本精神及证治原则
第一节 六经辨证的基本精神
1.“就整体”,就是要从整体出发
2.“凭脉证”,就是以脉证变化为依据
3.“辨阴阳”,就是要以阴阳作为辨证的总纲,并首先分清三阴三阳的变化
4.“据病机,而立治法”,就是要人从错综复杂的证候中抓住病机变化的趋势,从而确立治法
5.“以法系方和选药”的问题
第二节 六经病证治原则
1.先表后里
2.先里后表
3.表里同治
附:关于《伤寒论》运用三阴三阳作为辨证纲领的理论依据
1.阴阳五行学说
2.五行、六气与三阴三阳的关系
3.阴阳的离合、对待、底面关系
4.阴阳的升降出入,消长剥复问题
5.三阴三阳的开阖枢及标本中气问题

第五讲 太阳病的概念、病机及证治原则
第一节 太阳病的概念
1.何谓太阳病
2.太阳病的成因问题
3.太阳病的性质及特点
第二节 太阳病的病理机制
1.太阳所代表的经络、脏腑、气化及有关理论
2.太阳发病的有关问题、主要病理及其转归
第三节 太阳病的证治原则
1.“发汗、利水”两大原则在太阳病证治中的意义
2.从整体出发,抓住病机趋向,因势利导和“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在太阳病辨治中的指导作用

第六讲 阳明病的概念、病机及证治原则
第一节 阳明病的概念
1.何谓阳明病
2.阳明病的成因
3.阳明病的性质及特点
第二节 阳明病的病理机制
1.阳明所代表的经络、脏腑、气化及有关理论
2.阳明的发病特点,主要病理和转归
3.关于阳明病的转归及预后
第三节 阳明病的治疗原则及禁忌
1.治疗原则
2.治疗禁忌

第七讲 少阳病的概念、病机及证治原则
第一节 少阳病的概念
1.何谓少阳病
2.少阳病的成因
3.少阳病的性质及特点
第二节 少阳病的病理机制
1.少阳所代表的经络、脏腑,气化及有关理论
2.少阳病的主要病理
3.关于少阳病的转归
第三节 少阳病的证治原则
1.少阳病的治疗原则及禁忌
2.关于从少阳经枢转在它经证治中的意义

第八讲 太阴病的概念、病机及证治原则
第一节 太阴病的概念
1.何谓太阴病
2.太阴病的成因
3.太阴病的性质及特点
第二节 太阴病的病理机制
1.太阴所代表的经络、脏腑、气化及有关理论
2.太阴发病的有关问题
3.太阴病的主要病理
4.太阴病的转归
第三节 太阴病的证治原则
1.太阴病既属里虚寒性质
2.治疗禁忌

第九讲 少阴病的概念、病机及证治原则
第一节 少阴病的概念
1.何谓少阴病
2.少阴病的成因
3.少阴病的性质及特点
第二节 少阴病的病机
1.少阴病所代表的经络、脏腑、气化及有关理论
2.少阴病发病的有关问题
3.少阴病的主要病理
4.少阴病的转归和预后
第三节 少阴病的证治原则
1.少阴病的治疗原则
2.少阴病的治疗禁忌

第十讲 厥阴病的概念、病机及证治原则
第一节 厥阴病的概念
1.何谓厥阴病
2.厥阴病的成因
3.厥阴病的性质及特点
第二节 厥阴病的病机
1.厥阴病所代表的经络、脏腑、气化及其理论
2.厥阴的发病特点
3.厥阴的主要病理
4.厥阴病的转归及预后
第三节 厥阴病的证治原则
1.治疗原则
2.治疗禁忌

附:陈治恒经方治案10则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