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脉义简摩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232838
  • 作      者:
    (清)周学海撰
  • 出 版 社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内容介绍
  《脉义简摩》八卷,清·周学海撰,脉学专著,为《周氏医学丛书》之一。作者参阅^脉经》《诊家枢要》《诊宗三昧》等有关文献五六十种,结合个人对脉学的研究心得,撰成此书。内容丰富,阐发深入而有独到见解,为清代中医脉诊学专著的代表著作,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临床实用价值。《脉义简摩》成书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刊行于清光绪;十二年(1896)。本次整理以清光绪二十二年丙申(1896)池阳周学海刻《周氏医学丛书》本为底本。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诊法15:脉义简摩》:
  张景岳分配藏府
  左寸,心、膻中;左关,肝、胆;左尺,肾、膀胱、大肠;右寸,肺、胸中;右关,脾、胃;右尺,肾、小肠。
  寸关尺分诊三焦
  寸,宗气出于上焦,寸脉以候之;关,营气出于中焦,关脉以候之;尺,卫气出于下焦,尺脉以候之。
  陈修园日:大小二肠,经无明训,其实尺里以候腹,腹者,二肠膀胱俱在其中。王叔和以二肠配于两寸,取心肺与二肠相表里之义也;李濒湖以小肠配左尺,大肠配右尺,上下分属之义也;张景岳以大肠配左尺,取金水相从之义,小肠配右尺,取火归火位之义也。俱为近理,当以病证相参。如大肠秘结,右尺宜实,今右尺反虚,左尺反实,便知金水同病也。小便热淋,左尺宜数,今左尺如常,右尺反数,便知相火炽盛也。或两尺如常,而脉应两寸者,便知心移热于小肠,肺移热于大肠也。一家之说,俱不可泥如此。
  何西池曰:小肠与心为表里,诊于左寸;大肠与肺为表里,诊于右寸。此越人之说也。有谓小肠候于左尺,大肠候于右尺。前说从其络,后说从其位,二说相兼而不可废。盖二肠位居于下,而经脉上行,则候经于寸,候府于尺,不必歧议也。
  人迎气口
  关前一分,人命之主。左为人迎,右为气口。左主司官,右主司府。阴病治官,阳病治府。《脉经》
  左人迎候阳,右气口候阴,如是则左当司府,右当司藏。兹曰左主司官,官者职也,《灵兰秘典》曰凡此十二官不得相失也,是血气之功用,十二经之通称也,行于身者,阳之类也。右主司府,府者官也,《阴阳离合》日阴之五官伤在五味,是血气之藏聚,五藏六府之通称也,居于内者,阴之类也。故知候阳候阴,非仅以藏府分也,亦以经络与藏府之内外分也,故又曰寸口主中,人迎主外,盖阴阳无定义者也。以十二经言之,则阴经阴也,阳经阳也;以经络与藏府言之,则经络阳也,藏府阴也;以藏府言之,则藏阴也,府阳也;以气血言之,则气分阳也,血分阴也。皆变见于寸口、人迎,善体之而兼以问,则知其病之所属矣。阴病治官,阳病治府,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之义也,以明阴阳还相为宫,非谓凡治病必如此法也。
  《灵枢·终始》日:所谓平人者不病,不病者,脉口、人迎应四时也,上下相应而俱往来也,六经之脉不结动也。
  ……
展开
目录
卷一 部位类
寸口
寸关尺
三部九候
三部分配藏府
人迎气口
趺阳太溪
轻重呼吸浮沉
前后上下内外左右

卷二 诊法类
早宴
平臂
布指
平息
举按寻推附七候
脉分阴阳
脉分藏府
须察真假
兼察色证

卷三 形象类
五藏平脉变脉
四时平脉变脉
六气脉
胃气脉
脉贵有根
脉贵有神与胃气脉参看
脉有禀赋不同
脉有变幻无定
痼疾宿疾脉
伏疾脉
新病久病脉
内因外因脉不内外因脉
相类脉附相反脉

卷四 主病类
陈修园二十八脉纲目
郭元峰二十八脉集说
数脉
浮脉
沉脉
迟脉
滑脉
涩脉
实脉
虚脉
弦脉
缓脉
洪脉
细脉
长脉
短脉
紧脉
散脉
弱脉
濡脉即“耎”字
芤脉
微脉
动脉
伏脉
牢脉
革脉
结脉
促脉
代脉
疾脉

卷五 主病类
大小清浊四脉出《诊宗三昧》
濡弱微细相类出《脉如》
牢实相类出《脉如》
浮沉表里辨说出景岳《伤寒篇》
表里虚实大义出《脉神》,本滑氏
脉病异同出《诊宗三昧》
脉证顺逆《脉如》,本《诊宗三昧》
察脉施治有贫富贵贱体
质肥瘦四方水土不同
初诊久按不同出《诊宗三昧》
王脉不再见
真藏脉
死脉
……
卷六 名论汇编
卷七 妇科诊略
卷八 儿科诊略
校注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